- 贵宾会员zhuh提供----炉水低磷酸盐处理在 200MW 机组上的应用
- 发布时间:2010/1/15 阅读次数:5355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根据DL/T 561—1995《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厂的企业标
准,200MW 机组炉水的具体标值如下表所列:
机组
型号 |
二氧化硅 |
氯离子 |
磷酸根 |
pH
(25℃) |
电导率(25℃)
(μs/cm) |
(μg/L) |
(μg/L) |
(μg/L) |
200MW |
≤450* |
≤2000 |
500~3000 |
9.0~9.7 |
<40 |
* 我厂锅炉汽包内有洗汽装置,该指标可适当放宽。 |
4 哈三厂200MW 机组在采用低磷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⑴ 保证磷酸三钠的纯度。与
协调磷酸盐处理工艺比较,采用
低磷酸盐处理工艺后,炉水中控制的磷酸根浓度降低了很多。炉水含盐量大幅下降,炉水电导率由原来的20~30μs/cm 降至8~12μs/cm;但磷酸根浓度降低后,炉水的缓冲性也大幅度降低,所以采用
低磷酸盐处理工艺后,必须提高炉水的清洁程度,尽量避免杂质含量高的工业级三钠等外界杂质对炉水的污染。为此对加入的炉水校正药品必须保证一定的纯度级别,目前哈三电厂加入的磷酸三钠是分析纯级。采用了
低磷酸盐处理工艺,减少了药品用量,提高药品纯度后不会增加运行费用。
⑵ 配制适当的加药浓度。炉水控制的磷酸根浓度降低后,药箱中配制的药液浓度也要相应降低。根据我厂摸索的运行经验,配制的磷酸三钠浓度要在 3g/L 左右。
炉水中的磷酸根浓度要求小于 3mg/L,哈三电厂一期
汽包锅炉控制在 1.5 mg/L~2.5mg/L。一般情况下, 按这样比例配制的药液加入到炉内,如控制磷酸根浓度小于 2mg/L,炉水 pH 值可达 9.2~9.6,炉水 电导率通常为8μS/cm~12μS/cm。
⑶ 连续均匀地进行加药处理。运行加药调整试验中发现,为有效避免发生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炉水中的磷酸根浓度要小于3mg/L, 最好在 1.6 mg/L~2mg/L。为了实现有效稳定控制水质的目的,一是要实现自动加药,要采用在线仪表监督。现在哈三电厂一期200MW 机组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加药;二是要提高仪表的投入率和准确率,对水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⑷ 在进行低磷处理过程中,系统磷酸盐的保有量相对较低,系统缓冲能力下降,当凝汽器发生漏泄时,低磷处理很难保证系统水质。因此,必须加强对凝结水水质的监督,目前,我厂凝汽器管已经全部换成不锈钢管,已经不存在凝汽器漏泄带来的缓冲能力低的影响。
⑸ 在机组启动过程中,首先严格按照《机组冷态启动管理规定》的要求,保证系统的水汽质量符合启动标准,避免启动阶段带入杂质。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机组启动过程中出现pH 偏低时的酸性腐蚀,根据系统有效容积,在机组上水阶段,一次性加入足量的磷酸三钠,使系统保有量达到运行阶段的控制标准。
对比数据见表1 和表2。
我厂在进行
低磷酸盐处理后,炉水磷酸根含量非常稳定,未出现过磷酸盐隐藏现象,同时,机组水汽质量明显提高,炉水合格率上也明显提高。
其主要原因是:①在进行磷酸盐协调处理过程中,自动控制的是R 值,在R 值合格的前提下,调整磷酸盐含量和炉水pH 值,由于取样管路长等系统客观存在的原因,系统水质调整频繁出现磷酸盐含量超出3~8mg/L 的控制范围,且超标后短时间无法自动调整回控制标准内,而且,调整阶段的加药泵处于满出力或停运状态,本身这两种加药状态就不利于水质的稳定。②在进行低磷处理过程中,自动加药系统控制的是炉水磷酸根含量或炉水pH 值(运行人员可选择二者其一作为控制主要调整项目),而且药品浓度相对较低(配制的磷酸三钠浓度在 3g/L 左右),因此加药泵可以在调频至70%出力下,可以连续运行。
6 总结
⑴ 为减缓炉水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哈三电厂在#1 炉实施低磷处理试验后,在#2机组也采取了低磷处理工艺。工艺改变后可改善炉水水质,减少排污率,节约药品费用,减轻劳动强度。
⑵ 炉水
低磷酸盐处理在缓解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酸性磷酸盐腐蚀,延长了锅炉化学清洗周期,提高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性能。
⑶采用
低磷酸盐处理法,要严格控制炉水水质,加强对各水质尤其是凝结水水质的监督,尽量采用新技术防止凝汽器漏泄,以减小水质污染,目前哈三电厂两台200MW 机组凝汽器管已全部更换为不锈钢管,至今未发生因凝汽器漏泄影响系统水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