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性杀菌剂对循环水系统管材腐蚀及结垢的影响研究
于学斌1张翠玲1张宏钊2田利3孙巍伟3
(天津国 华 盘山发 电 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1900;华 电 杨 凌电 厂 筹 备 处 ;西安热 工研 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 710032)
[摘 要]投加不同浓度的氯系氧化性杀菌剂进行相关试验研究,针对
余氯对铜合金腐蚀速率的影响、
余氯对
碳钢腐蚀速率
的影响、
余氯对循环水碱度的影响以及
余氯对
铜缓蚀剂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只要
余氯含量控制得当,不会影响循
环水系统的防腐防垢。
1 前言
微生物在循环水冷却水系统中大量繁殖,会使循环冷却水水质劣化,并形成大量粘泥沉积于冷却塔及
换热设备内,隔绝了药剂对金属的保护作用,降低了设备传热效率,同时还会引起金属设备的垢下腐蚀,
微生物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危害较之水垢和电化学腐蚀更严重,因此控制微生物的危害是十分重要的。循
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的生长繁殖最快,这类细菌属于粘液型细菌,所产生的粘液对循环水系统危害很大,根
据国内最新的运行经验,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将异养菌指标修订为≤1×105个
/mL。
国华盘山电厂长期以来均使用非氧化型杀菌剂来杀灭水体中细菌,电厂对杀菌灭藻相当重视,每月投
加非氧化型杀菌剂 4 次,但杀菌效果并不理想。2009 年 6-8 月份细菌含量基本在 1×105个/mL 至 6.5×106
个/mL 变化,大部分时间细菌含量超过 106个/mL。根据国华盘山电厂 2009 年 6-8 月份水质细菌普查试验
结果及盘山电厂的循环水特点,如果要将循环水中细菌含量控制在 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设计规范》规定的 1×105个/mL,必须采用氧化性和非氧化性杀菌剂交替杀菌的方式,目前使用较多比较
经济的氧化型杀菌剂为氯系氧化性杀菌剂,本文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氯系氧化性杀菌剂进行试验,对氯系
氧化性杀菌剂对铜合金腐蚀的影响、对循环水碱度的影响以及对
铜缓蚀剂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希望对其他电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盘山电厂凝汽器铜管使用 MH*5-1-1 铜合金管,相当于我国 BFe5-1-1 白铜管,在系统投加氧化型杀菌
剂之前,对不同浓度氧化型杀菌剂对铜合金管的腐蚀进行了研究,对现场
余氯的控制指标提供依据。
2.1 试验方法
氯系氧化性杀菌剂选用氯锭(三氯异氰尿酸),在循环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锭,控制循环水
余氯含
量为 0.1mg/L-5.0mg/L 进行试验,研究控制不同
余氯含量时铜合金管的腐蚀状态。
2.2 试验步骤
在 7 个广口瓶中分别加入 500mL 循环水(已加有阻垢缓蚀剂、碳钢缓蚀剂等),再加入氯锭(三氯异
氰尿酸),使水中的
余氯量分别约为 0、0.1、0.2、0.3、0.5、1.0、5.0mg/L。
分别在每个广口瓶中悬挂 1 个铜合金管,30±2℃放置 72h 后,观察铜管环表面状态,测定瓶中铜合金
环的失重,示意图见图 1。
2.3 试验结果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 1 及图 2。
由于阻垢缓蚀剂中唑含量较高,故循环水中唑含量也较高,达到 3.0 mg/L,因此
对铜材缓蚀效果较好。
从表 1 可以看出,
余氯含量小于 1.0 mg/L 时,随着水中
余氯的增加,铜合金环的失重与未加氯锭的水
样基本相同;
余氯含量增加至 5.0mg/L 时,铜合金的腐蚀速率略有增加。
图 2-1 试验前铜合金环外观
图 2-2 试验 24h 后铜合金环外观
图 2-3 试验 72h 后铜合金环外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