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1975~1979 聚磷酸盐/膦酸盐/聚丙烯酸(用酸调pH) 聚磷酸盐/膦酸盐/锌/聚丙烯酸(用酸调pH)
1980~1985 多元醇磷酸酯/锌/磺化木质素(用酸调pH)
1980~1985 膦酸盐/聚合物或共聚物(碱性处理) 硅酸盐或钼酸盐配方 1986~1992 磷酸盐/二元、三元共聚物全有机配方,系统可连续运行1~2 年 1993 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开始进入市场,碱性处理比重在提高
1998 开始开发无磷无金属配方目前循环冷却水处理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循环水系统中得到应用。不论是国产装置还是引进装置,其使用的循环冷却水药剂绝大部分已经国产化,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各种条件苛刻的冷却水系统中所遇到的腐蚀、结垢、生物粘泥等问题。从90 年代开始,我国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监控技术开发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如示踪和远程控制技术已取得初步成果,冷却水系统成垢过程专家系统已开发成功。但在这些方面我们也有较大差距,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管理等方面没有投入很大的开发力量,影响了水处理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如我国的膦酸盐类水处理剂的质量已明显提高,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已开始大量出口。然而就总体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明显:重点是水处理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GB50050-95,其中一些数据均是以聚磷、聚合物水处理配方为基础制定的,实际上至2000年水处理配方已发展至全有机配方: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也开始出现,这些新型水处理配方与管理的科学化,控制的自动化相结合,使得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水质适用范围更加宽泛,所有这一些水处理技术上进步在现有规范中没有得到反映,因此循环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形势也要求对现有《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进行修订。
pH 6.8~9.5 7.0~8.5 <8.7
浊度NTU 10~20 10~20 20
电导率 μS/cm <4500 <2500 <6000
钙硬度+甲基橙碱度 mg/L ≤1100
总硬度mg/L 200~300
钙硬度mg/L ≤900 50~400
M-碱度mg/L 80~200 30~300
T-Fe mg/L ≤1.0 <1.0 <2.0
临界值 <3.0 AL3+ mg/L ≤0.5 <0.5 Cu2+ mg/L ≤0.1 <0.1
Cl- mg/L 壳程≤700不锈钢 管程≤1000碳钢 不锈钢 ≤500
不锈钢 ≤1000碳钢 <300 <200
二氧化硅mg/L <175 <130 <150
游离氯mg/L 0.2~1.0 0.2~0.8 0.2~0.5 0.2~0.5
CODCrmg/L <100 <85
异养菌个/mL ≤1x105 <1x105 <1x104 <1x105
黏泥量 mL/a ≤3 <3
腐蚀速率 mm/a 碳钢≤0.075 铜、铜合金、不锈钢≤0.005 碳钢≤0.075 铜<0.0075 不锈钢<0.005
粘附速率 mg/cm2?月 ≤15
炼油行业≤20 <15 <15
污垢热阻m2?K/W 1.72x10-4~3.44 x10-4 3.44x10-4
浓缩倍数 5 5~6
从上表的对比数值可以看出在循环冷却水处理控制指标方面,基本已达到国际水平,有的水处理指标甚至超过它们,但是在水处理药剂质量、自动监测和控制方面还有一些差距。
甄长红 版权所有 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2005-200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