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丹麦的第一个引航工程采用混凝土引力沉箱基础。顾名思义,引力基础主要依靠地球引力使涡轮机保持在垂直的位置。
保Vindeby和Tunoe Knob海上风电场基础就采用了这种传统技术。在这两个风场附近的码头用钢筋混凝土将沉箱基础建起来,然后使其漂到安装位置,并用沙砾装满以获得必要的重量,继而将其沉人海底,这个原理更像传统的桥梁建筑。
两个风场的基础呈圆锥形,可以起到拦截海上浮冰的作用。这项工作很有必要,因为在寒冷的冬天,在波罗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峡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坚硬的冰块。
在混凝土基础技术中,整个基础的投资大约与水深的平方成比例。Vindeby和TunoeKnob的水深变化范围在2.5~7.5米之间,说明每个混凝土基础的平均重量为1050吨。根据这个二次方规则,在水深10米以上的这些混凝土平台,因受其重量和投资的限制,混凝土基础往往被禁止采用。因此,为了突破这种投资障碍,有必要发展新的技术。
(2)重力+钢筋基础
现有的大多数海上风电场采用重力基础,新技术提供了一种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重力沉箱的方法。该方法用圆柱钢管取代钢筋混凝土,将其嵌入到海床的扁钢箱里。
(3)单桩基础
单桩是一种简单的结构,由一个直径在3.5米到4.5米之间的钢桩构成。钢桩安装在海床下10米到20米的地方,其深度由海床地面的类型决定。单桩基础有力地将风塔伸到水下及海床内。这种基础一个重要的优点是不需整理海床。但是,它需要重型打桩设备,而且对于海床内有很多大漂石的位置采用这种基础类型不太适合。如果在打桩过程中遇到一块大漂石,一般可能在石头上钻孔,然后用爆破物将之炸开,继而打成小石头。
4)三脚架基础
三脚架基础吸取了石油工业中的一些经验,采用了重量轻价格合算的三脚钢套管。
风塔下面的钢桩分布着一些钢架,这些框架分掉了塔架对于三个钢桩的压力。由于土壤条件和冰冻负荷,这三个钢桩被埋置于海床下10~20米的地方。
三、海上风电场的并网
1.电网
丹麦输电网1998年总发电量共计10吉瓦。在建或未建的海上风电场共计4.1吉瓦。丹麦西部和东部电网没有直接并网,而是采用AC(交流输电线)方式并入德国和瑞典的输电系统。其它风电场与瑞典、挪威和德国的联网方式采用直流方式。
海上风电场的并网本身并不是一个主要技术问题,该技术人所共知。但是为确保经济合理性,对偏远海上风电场的并网技术进行优化非常重要。
丹麦第一批商用海上风电场位于距离海岸15~40千米的海域,水深5~10或15米,风电场装机在120到150兆瓦之间。第一批风电场(2002年)使用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该机型需在陆地上试运行5年。
2.敷设海底电缆
海上风电场通过敷设海底电缆与主电网并联,此种技术众所周知。为了减少由于捕鱼工具、锚等对海底电缆造成破坏的风险,海底电缆必须埋起来。如果底部条件允许的话,用水冲海床(使用高压喷水),然后使电缆置人海床而不是将电缆掘进或投入海床,这样做是最经济的。
3.电压
丹麦规划的120-150兆瓦的大风电场可能与30~33千伏的电压等级相联。每个风电场中,会有一个30~150千伏变电站的平台和许多维修设备。与大陆的联结采用150千伏电压等级。
4.无功功率,高压直流输电
无功功率和交流电相位改变相关,相位的改变使能量通过电网传输更加困难。海底电缆有一个大电容,它有助于为风电场提供无功功率。这种在系统中建立可能是最佳的可变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决定于准确的电网配置。如果风电场距离主电网很远,高压直流输电(HVDC)联网也是一个可取的方法。
5.远程监控
显然,海上风电场远程监控要比陆地远程监控更重要一些,Tunoe Knob和Vindeby海上风电场采用远程监控已达数年。
人们预测这些风电场用1.5兆瓦的大机组,在每件设备上安装一些特别的传感器,以用来连续地分析传感器在设备磨损后改变工作模式而产生的细微振动,这样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样地,为了确保机器得到适当的检修,工业中一些产业也需要对这项技术非常了解。
6.定期检修
在天气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维修人员很难接近风机,风机得不到正常检修和维护,造成安全隐患。所以,确保海上风机高可靠性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一些偏远的海上风电场,应合理设计风机的定期检修程序。
四、前景
海上风电场的发电成本与经济规模有关,包括海上风电机的单机容量和每个风电场机组的台数。铺设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用的海底电缆与100兆瓦的差不多,机组的大规模生产和采用钢结构基础可降低成本。目前海上风电场的最佳规模为120~150兆瓦。在海上风电场的总投资中,风电机组占51%、基础16%、电气接入系统19%、其它14%。
丹麦电力公司对海上风电场发电成本的研究表明,用IEA(国际能源局)标准方法,目前的技术水平和20年设计寿命,估测的发电成本是每千瓦时0.36丹麦克朗(0.05美元或人民币0.42元)。如果寿命按25年计,还可减少9%。
欧洲一些国家都为海上风电场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从长远看,荷兰的目标是到2020年风电装机2.75吉瓦,其中1.25吉瓦安装在北海大陆架区域。近期计划主要是建设商业性示范工程,在2005年前丹麦拟开工兴建5个海上风电场,每个规模约150兆瓦,加上其它已建项目累计约750兆瓦。荷兰计划先建100兆瓦的示范项目,选在Egmond annZee岸外12海里处,采用1.5兆瓦或2.0兆瓦的机组。德国的计划包括"SKY2000"项目,规模100兆瓦,距离Lubeck湾15千米的波罗的海中;400兆瓦项目在距离Helgloand岛17千米的北海,最终规模将达到1.2吉瓦,采用单机容量4兆瓦或5兆瓦机组。此外,爱尔兰和比利时分别有250兆瓦和150兆瓦的海上风电场计划。
海上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当今技术的可行性,预示着将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市场,风电设备产业将是一个经济增长点。欧洲海上风电场2010年后将会大规模开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跟踪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因为中国也有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中国东部沿海水深2-15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00吉瓦,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甄长红 版权所有 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2005-200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