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秸秆发电
发起人:dajiangjunwang  回复数:2  浏览数:3330  最后更新:2009/10/3 15:22:38 by dajiangjunwa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09/10/3 15:21:03
dajiangjunwang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3631
注册时间:2009/6/9
秸秆发电
秸秆发电离推广有多远

多赢的“秸秆发电”

  6月18日,安徽国祯太平洋电力公司首台利用压块秸秆的直燃生物质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该项目投入运行的第一台生物质锅炉,另外两台预计年底前将相继投入运行。

  “3台发电机组完全运行后,每年需要燃烧农作物秸秆、稻壳等近40万吨,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国祯集团执行总裁陈学祥介绍,为供应发电厂所需秸秆,目前阜阳已建有30多家农作物秸秆加工厂。“三个生物质锅炉全部运行后,阜阳周边的秸秆,凡是能收集起来的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可以彻底解决阜阳焚烧秸秆的问题。”

  好处并不局限于此。“秸秆的采集、加工、运输、储存及利用,会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陈学祥说,项目运行经验表明,秸秆加工厂从收集到加工每吨可获利50至70元,每年按加工成品1500吨计算,可获利约7万~10万元,加上农户出售农作物秸秆每吨收入约140元,每年可为附近农民创收近亿元。

  焚烧后的秸秆灰烬是生产钾肥的上好原料,从经济效益看,得益于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优惠政策,该项目预计年均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秸秆发电,让过去废弃在田间地头的秸秆,变成绿色能源,产生出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

  推广有障碍

  如此理想的模式,为何不能迅速推广呢?“现在看,推广应用最主要的困难在秸秆收购环节。”该项目负责人张灿说。

  “秸秆收集,劳动强度较大,难以与在外打工轻松优越的工作条件相比。”张灿表示,因此秸秆回收对农民吸引力不大。另外,现有的收割习惯也不利农民改变焚烧传统。为防止硬物损坏收割机刀片,收割机机主往往将收割机刀口调高,麦茬留的高度一般都在20公分以上,不利于下茬农作物耕种,习惯了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首选焚烧。

  机械化程度低是秸秆难以回收的另一重要原因。秸秆收集完全依靠人力难以实现,秸秆收集、装车、倒至田间地头没有三个劳力难以操作。三人每天仅能收集3至5亩,在不足十天的收割季节里,很难将大量秸秆完全回收到田间地头。

  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使用打捆机,一台打捆机每天可以打捆约200亩的麦秸秆(约30吨),打捆机的大量投入可有效解决回收量的问题。但从今年收割来看,打捆机还没普及,每个乡镇不足一台,形成不了收集规模,导致秸秆大量回收难。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现在的局面有些尴尬:一方面秸秆大量被焚烧,能将城市“呛死”,另一方面,大量秸秆资源被焚烧,各使用秸秆的加工厂、发电厂又陷入无原料可收的窘境。

  需政府伸援手

  “针对各秸秆加工厂秸秆回收困难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张灿告诉记者。

  政府需要加大禁烧工作力度,奖罚分明,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将禁烧工作落实到实处;其次,农机部门要求进地作业收割机的收割刀口高度降低,收割后的麦茬不能影响夏季作物种植。

  至于回收难题,建议政府出台奖励政策,用于补贴和奖励秸秆收购组织。

  秸秆收购不仅要以经济利益为杠杆,还必须借助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手段,通过行政干预将没有焚烧的秸秆收集起来,以备各秸秆加工厂及综合利用单位回收,各秸秆加工厂还希望以经济投资方式与当地政府合作,以推动实施。

  “秸秆发电项目是利国利民的环保项目,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形成合力,促进项目及早推广。”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建议。

2009/10/3 15:21:57
dajiangjunwang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3631
注册时间:2009/6/9
秸秆禁烧还有多远路要走?
6月2日,正值麦收时节,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的张大爷和老伴特别忙:除了把小麦脱粒、晒场,他们还不忘把田间的麦秸收拾、垒好,堆成小山一样,“这个东西以前一把火也就烧了,现在还能卖钱哩”。  而就在一个多星期前,省政府还特别召开会议,严防秸秆焚烧。一边是宝贝,一边是祸害。今年夏收已接近尾声,但秸秆的出路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那么年年禁烧,秸秆何时不再烧?专家表示,秸秆的真正出路还是综合利用,那么,变废为宝的这条路,还要等多久?

  宝贝一吨秸秆可卖330块

  去年的今天,杨敏标一家还在浙江打工。他家在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在当地,人人都觉得打工比在家种田“来钱快”,今年3月,他却从赚钱快的大城市回到了老家。

  “听说我们这里马上要开一个发电厂,燃料是秸秆,要找收购人。 ”杨敏标从老家人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赶了回来,“这是个赚钱的机会”。杨敏标初步了解到,这个发电厂免费为收购户提供压块机,并以每吨330元的价格收购秸秆,至于收购量则没有限制。

  记者了解到,像杨敏标这样的收购户在阜阳有好几十个。“秸秆能卖钱”,在当地老百姓中渐渐传开并产生效应。记者在合淮阜高速两侧看到,进入阜阳境内,路边农田堆放的秸秆较多,基本未看到焚烧的痕迹。

  价值能发电的环保能源

  秸秆能卖钱,不仅能解决乱烧秸秆问题,还能为农为带来增收途径。阜阳市农业部门人士介绍说,阜阳市是农业大市,每年产秸秆600多万吨,每年,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综合利用的秸秆不到一半,此次,该市秸秆发电项目正式运行,每年能消耗40万吨秸秆,将为农民增加收入1.3亿元,同时还可就地转移1000多个农民工。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秸秆能源化的问题。 ”李炜是这一秸秆发电项目的总负责任人,他介绍说,他们集团花近亿元对原有三台燃煤锅炉进行技术改造,完全使用生物质发电。目前,第一台锅炉已开始运行,他们正在阜阳市发展秸秆加工点,按照计划,其将在全市范围内布150个加工点,每年消耗秸秆40万吨。

  难处能源化还要添把“火”

  秸秆作为能源来发电,阜阳不是第一例。记者了解到,我省几年前就提出发展生物质发电厂,目前,省内号称利用秸秆作为燃料发电的项目已有好几家,如华电宿州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大唐安庆生物质能发电工程等,但目前投入运行并获利的则非常少。

  “当前国内相关项目盈利能力普遍较弱。 ”国能生物质发电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生物质发电单位千瓦投资大,是常规火电单位千瓦造价的2倍以上,发电成本中的设备折旧比例也比较高。而且,生物质发电的燃料成本除秸秆等原料的购买成本外,加工、储运、损耗及消防等方面的投入占较大比重。成本大于收益,是秸秆发电厂面临的难题。

  而目前,虽然有了出路,但是能源化这一产业链却并不顺畅。记者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秸秆发电厂还面临“吃不饱”的现状。华电宿州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就曾对媒体表示,他们原计划今年午季收购2万吨小麦秸秆,但现在估计连收八千吨都难。

  猜想还有多少路可以走?

  事实上,在探索工业化应用之前,秸秆“变废为宝”在民间已经走了很长时间。

  以合肥康拜公司为代表,将秸秆加工成板材的项目,目前在省内较为普及。此外,将秸秆粉碎,加适量麸皮、畜禽粪便等辅料,可栽培众多食用菌品种。另外,生态养猪也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不但节省了饲料,还解决了污染问题。

  虽然出路较多,有关专家对秸秆市场化运作仍不甚乐观,“这条产业链还没成熟,秸秆真正步入市场化运用,还需要机制、市场条件的进一步完善”。

2009/10/3 15:22:39
dajiangjunwang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3631
注册时间:2009/6/9
南通推出新技术破解秸秆发电难题
由江苏省南通万达锅炉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秸秆流化床锅炉,成功解决我国秸秆等生物质发电结渣、腐蚀、空气污染等难题,可以投入批量生产。这是近日江苏省经贸委、环保厅联合组织秸秆流化床锅炉新产品鉴定会上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我国秸秆燃烧系统以前均采用炉排式,秸秆捆直接推入炉膛后类似“雪茄”燃烧,带入碱、氯等引发结渣、结灰和腐蚀等难题,始终难以解决,锅炉热效率低下,秸秆代煤发电企业普遍亏损。

    从2006年开始,万达锅炉公司另辟蹊径,在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支持下,针对我国农作物品种多、季节性强的国情,根据流态化燃烧理论,当年开发首台秸秆流化床锅炉。省环保厅拨出专款,将其列为省科技重点扶持项目。

    2007年,该锅炉被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选用,投入我国第一个国产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宿迁公司负责人胡越介绍,2台万达75吨/小时流化床锅炉,不仅能烧秸秆,还能大量“吃进”稻杆、树根等35种生物质,均匀燃烧不结渣,热效率达90%以上,年消化秸秆等生物质17至20万吨,节约标准煤9.8万吨。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从2007年2月投产至今年5月,企业外供电力2亿多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在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率先赢利。同时,企业收购23万吨生物质,为当地农民增收1亿多元。湖南理昂再生能源电力公司、柳洲鑫能生物发电公司、黑龙江庆安县庆翔粮油开发公司也成功试用该产品。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金保升、环境部南京环科所高工林丽英等赴宿迁现场考察后认为:万达75吨/小时流化床锅炉,将流化床燃烧技术运用于秸秆燃烧,属于国内首创。锅炉设计成本为国外炉排式锅炉的一半,烟气排放物达到国家火电厂标准,具有重大推广价值。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总经理杨新成表示,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林业废弃物约6亿吨,运用流化床锅炉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前景无限。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甄长红 版权所有 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2005-200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