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请教关于汽轮机叶片的氯离子腐蚀
发起人:dqdcsxs  回复数:2  浏览数:4167  最后更新:2009/10/24 21:14:26 by dqdcsxs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09/10/24 21:06:27
dajiangjunwang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3631
注册时间:2009/6/9
汽轮机动叶片氯腐蚀的分析与对策
汽轮机动叶片因腐蚀而引起的断裂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动叶片的腐蚀是导致汽轮机停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氯腐蚀又是动叶片腐蚀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指出,在碱性范围内,氯离子对金属叶片的腐蚀裂纹没有特殊的影响。因为在碱性范围内,氯离子的水解受到抑制,形成的盐酸被中和。这一结论与汽轮机低压缸动叶片遭受损坏的统计资料一致。

某发电厂N300-16.7/537/537型汽轮机是引进改进型亚临界中间再热两缸两排汽凝汽式汽轮机,末级动叶片长度851 mm, 金属材料为1Cr12。低压反向末级1~11号叶片(1Cr12)因腐蚀而断裂,事故发生后对断叶片以及腐蚀坑口进行了各种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缸动叶片损坏的条件是酸性反应,是因为沉积物中的氯化物含量偏高所引起的。本文就此探讨动叶片氯腐蚀的特点与机理,提出预防氯腐蚀的对策。

1氯离子的腐蚀特点与机理

为了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氯腐蚀的产生,首先应该了解氯腐蚀的特点与机理。

1.1氯腐蚀的特点

1.1.1典型的斑点腐蚀

在大修期间,发现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所有动、静叶片及围带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斑点。对损伤较严重的腐蚀坑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点蚀坑分布不均,深度不一,并具有外小内大、洞中洞的深挖特征,见图1和图2。

 


高压釜的实验也表明:氯离子Cl-浓度较高时,蚀点像针孔,小而密,膜很粗糙,不均匀。说明机组各零部件上的腐蚀斑点是由氯离子的腐蚀所引起的[1]。

1.1.2腐蚀坑口氯元素富集

对点蚀坑进行能谱分析(EMD),结果表明:在腐蚀坑口氯离子的含量高达3.76%,远高于叶片未明显腐蚀区域的0.18%,也高于具有硬伤特征的叶片缺口处的1.08%。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蚀坑较小,坑底充当腐蚀电池的阳极(小面积),而坑口周围为阴极(大面积),在坑内铁、铬不断失去电子,电子经金属基体向阴极迁移发生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铁、铬离子向坑外运动,OH-,Cl-等负离子从溶液中向坑内运动,在坑口相遇发生二次腐蚀反应:

   

加速了腐蚀反应的进行,所以在坑口腐蚀产物多,氯离子含量高。

1.1.3氧化膜疏松

从叶片的外观检查可知,叶片内外背弧面分布有较多的棕褐色锈垢或铁锈样褐色盐垢,并且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证明,这些盐垢可分为三层,内层较薄,富含氯元素,主要是由金属的氯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共晶盐组成;中间层主要由金属氧化物组成,对于铁基合金,主要是由α-Fe2O3和Fe3O4组成;最外一层是较为致密的氧化物并夹杂少量的氯化物。这些腐蚀物使得金属氧化膜疏松多孔,附着性差,极易剥落。

1.2氯腐蚀的机理

表面涂盐膜的腐蚀实验证明:在氧化膜或金属界面上,富氯物质的表面形态各不相同。对于纯铬或纯镍,富氯膜的表面很象干裂的大地;对于铬-铁合金,在氧化膜(或金属界面)上有瘤状物的出现,并且有氯化物向金属基体渗透的现象[2]。

对断裂叶片(1Cr12)可从电镜下观察到在点蚀区域的表层金属发生化学状态、表面完整状态的突变,金属表面状态被侵蚀,突变为龟裂状尖锐裂口(如图3所示),就像干裂的大地。同时观察到在氯化腐蚀中产生的氧化膜非但不致密,反而疏松多孔,附着性差,极易剥落,从而使氧化膜的厚度减小,腐蚀物质向金属表面的扩散阻力也随之降低,金属也就更容易被腐蚀。汽轮机动叶片的氯腐蚀,致使动叶片表面粗糙,并将在叶片表面沉积。当氯化物在动叶片表面沉积时,氯离子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与其中的铬结合成为可溶性氯化物,使金属发生局部活化,并且开裂的表层金属以逐块剥落的方式脱离叶片基材,形成点蚀坑,不断地向金属基体渗透,形成针孔状的斑点腐蚀。

 

2氯腐蚀引起的叶片断裂

2.1断裂叶片的材质分析

对断裂叶片的断口及其附近金属部分进行的化学成分分析、硬度和冲击韧性试验的结果如表1、表2。

结果表明,断裂叶片的材质正常,说明动叶片的断裂并不是叶片的材质失效所引起的。



2.2氯腐蚀引起的叶片断裂过程

汽轮机动叶片的氯腐蚀,致使动叶片表面粗糙,而且氯化物将在叶片表面沉积。当机组启动时,这些沉积会变湿,而在运行时,由于相变区的迁移,这些沉积也会变湿。这些沉积物的最重要特征是吸水力强,且吸入的水分依靠吸附力有效地持留在沉积物中,使得在有沉积的叶片根部和没有沉积的叶片中部之间的交界处,即叶片最经常潮湿的区段产生裂纹。随着裂纹区域的逐步发展扩大,叶片的有效面积逐步减少,剩余截面应力逐步增大,当剩余逐步应力超过叶片的材质允许应力时,叶片断裂。

3对策值

3.1严格监视给水的pH

实验表明,腐蚀裂纹过程中,沉积物的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志可能是萃取液中的pH值。当pH<6时,有酸致裂纹的危险;pH =7~10时,没有危险;pH >12时,有碱致裂纹的危险[2]。即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监视给水的pH值,保证动叶片可靠运行的pH值范围在7~10。

3.2对铬合金钢叶片进行表面强化

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氯化盐中的溶解度不同。Cr2O3和Fe3O4在溶融氯化盐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实验表明,Cr2O3的溶解度比Fe3O4的溶解度大,则氧化铬的析出量要比铁的氧化物的析出量多,所以高铬合金钢的腐蚀速度相对而言要大一些[2]。因此,对于使用1Cr12钢的低压叶片必须采取各种强化措施,如镶嵌司太立合金或采用淬火强化等措施。

3.3加强水处理,减少氯离子的浓度

随着Cl-浓度的增加,吸附在叶片表面的Cl-含量亦增加,从而增加了Cl-在表面参与腐蚀的机会。Cl-取代了部分的OH-,与铁形成络合物而溶解,抑制表面膜的形成,加速了铁离子扩散,加速了金属表面的点蚀。因此,必须加强水处理,减少氯离子的浓度。

4结论

a) 在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使腐蚀性物质无法向金属内部扩散是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之一。故汽轮机动叶片必须经过高强度的热处理,且对易腐蚀的部位还宜采用局部强化防腐措施。

b) 汽轮机动叶片的氯腐蚀现象与给水的pH值、腐蚀性离子的浓度、水处理工况及表面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加强水处理工作、降低氯化盐的浓度、严格监视锅炉给水的pH值是防止汽轮机动叶片氯腐蚀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邹群,楼台芳.高温炉水中氯离子对20号碳钢成膜的影响[J].热力发电,2001(6):54—56.

[2]吴峰.高温氯腐蚀的特点[J].电站系统工程,2003,19(1):13—15.

[3]佚名.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沉积对动叶应力腐蚀裂纹的影响[J].吴仕宏译.河北电力技术,1994(3):72—74.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甄长红 版权所有 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2005-200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