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气专业 > 详细内容
DLT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发布时间:2010/7/7  阅读次数:9708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巡视发现的问题进行
防雷
设施

接地
装置      杆塔接地电阻测量:
     (1)一般线段
     (2)发电厂变电所进出线段1km~2km及特殊地点  
5
2
    
       线路避雷器检测 2       根据运行情况或设备的要求可调整时间
其他       防冻、防冰雪、防洪、防风沙、防水、防鸟设施检查 1       清扫时进行
       气象测量           选点进行
       雷电观测 1       选点进行
       无线电干扰测量           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进行
       感应场强测量           根据反映进行

1.检测周期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应经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2.检测项目的数量及线段可由运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7     维修
  
7.1     维修项目应按照设备状况,巡视、检测的结果和反事故措施的要求确定,其主要项目及周期见表4和表5。
  
表4     线路维修的主要项目及周期
  
序号 项                             目 周期
年 备                             注
1 杆塔紧固螺栓 5 新线投运1年后需紧固1次
2 混凝土杆内排水,修补防冻装置 1 根据季节和巡视结果在结冻前进行
3 绝缘子清扫 1 根据污秽情况、盐密测量、运行经验调整周期
4 防振器和防舞动装置维修调整 1~2 根据测振依监测结果调整周期进行
5 砍修剪树、竹 1 根据巡视结果确定,发现危急情况随时进行
6 修补防汛设施 1 根据巡视结果随时进行
7 修补巡线道、桥 1 根据现场需要随时进行
8 修补防鸟设施和拆巢 1 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表5     根据巡视结果及实际情况需维修的项目
  
序号 项                             目 备                             注
1 更换或补装杆塔构件 根据巡视结果进行
2 杆塔铁件防腐 根据铁件表面锈蚀情况决定
3 杆塔倾斜扶正 根据测量、巡视结果进行
4 金属基础、拉线防腐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
5 调整、更新拉线及金具 根据巡视、测试结果进行
6 混凝土杆及混凝土构件修补 根据巡视结果进行
7 更换绝缘子 根据巡视、测试结果进行
8 更换导线、地线及金具 根据巡视、测试结果进行
9 导线、地线损伤补修 根据巡视结果进行
10 调整导线、地线弧垂 根据巡视、测量结果进行
11 处理不合格交叉跨越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
12 并沟线夹、跳线连板检修紧固 根据巡视、测试结果进行
13 间隔棒更换、检修 根据检查、巡视结果进行
14 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维修 根据检查、巡视结果进行
15       补齐线路名称、杆号、相位等各种标志及警告指示、防护标志、色标 根据巡视结果进行
  
7.2     维修工作应根据季节特点和要求安排,要及时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
7.3     维修时,除处理缺陷外,应对杆塔上各部件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在现场记录。
7.4     维修工作应遵守有关检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更换部件维修(如更换杆塔、横担、导线、地线、绝缘子等)时,要求更换后新部件的强度和参数不低于原设计要求。
7.5     抢修与备品备件:
             a)运行维护单位特别是维护重要线路、超高压线路或网间联络线路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抢修机制。
             b)凡属须建立抢修队伍的单位必须配备抢修工具,根据不同的抢修方式分类配备工具,并分类保管。
             c)抢修队要根据线路的运行特点研究制定不同方式的抢修预案,抢修预案要经过专责工程师审核并经总工程师的审定批准,批准后的抢修预案要尽早贯彻到抢修队各工作组,使抢修队员每人都清楚预案中的每一项工作环节,以备抢修时灵活应用。
             d)运行维护单位应根据事故备品备件管理规定,配备充足的事故备品,抢修工具、照明设备及必要的通信工具,一般不许挪作他用。抢修后,应及时清点补充。事故备品备件应按有关规定及本单位的设备特点和运行条件确定种类和数量。事故备品应单独保管,定期检查测试,并确定各类备件轮回更新使用周期和办法。
7.6     线路维修检测工作应广泛开展带电作业,以提高线路运行的可用率。
  
8     特殊区段的运行要求
  
             输电线路的特殊区段是指线路设计及运行中不同于其他常规区段,它是经超常规设计建设的线路,维护检修必须有不同于其他线路的手段,因此运行中所要求做的工作也有所不同。
8.1     大跨越
             a)大跨越段应根据环境、设备特点和运行经验制订专用现场规程,维护检修的周期应根据实际运行条件确定;
             b)宜设专门维护班组,在洪汛、覆冰、大风和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宜设专人监视,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装自动检测设备;
             c)应加强对杆塔、基础、导线、地线、拉线、绝缘子、金具及防洪、防冰、防舞、防雷、测振等设施的检测和维修,并做好定期分析工作;
             d)大跨越段应定期对导、地线进行振动测量;
             e)大跨越段应做好长期的气象、覆冰、雷电、水文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工作;
             f)主塔的升降设备、航空指示灯、照明和通信等附属设施应加强维修保养,经常保持在良好状态。
8.2     多雷区
             a)多雷区的线路应做好综合防雷措施,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值,适当缩短检测周期;
             b)雷季前,应做好防雷设施的检测和维修,落实各项防雷措施,同时做好雷电定位观测设备的检测、维护、调试工作,以便及时投入使用;
             c)雷雨季期间,应加强对防雷设施各部件连接状况、防雷设备和观测装置动作情况的检测, 并做好雷电活动观测记录;
             d)做好被雷击线路的检查,对损坏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修补,对发生闪络的绝缘子串的导线、地线线夹必须打开检查,必要时还须检查相邻档线夹及接地装置;
             e)组织好对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总结现有防雷设施效果,研究更有效的防雷措施,并加以实施。
8.3     重污区
             a)重污区线路外绝缘应配置足够的爬电比距,并留有裕度;
             b)应选点定期测量盐密,且要求检测点较一般地区多,必要时建立污秽实验站,以掌握污秽程度、污秽性质、绝缘子表面积污速率及气象变化规律;
             c)污闪季节前,应确定污秽等级、检查防污闪措施的落实情况,污秽等级与爬电比距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绝缘子串的爬电比距、调整绝缘子类型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污闪措施,线路上的零(低)值绝缘子应及时更换;
             d)防污清扫工作应根据盐密值、积污速度、气象变化规律等因素确定周期及时安排清扫、保证清扫质量。污闪季节中,可根据巡视及检测情况,临时增加清扫;
             e)应建立特殊巡视责任制,在恶劣天气时进行现场特巡,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并采取措施;
             f)做好测试分析,掌握规律,总结经验,针对不同性质的污秽物选择相应有效的防污闪措施,临时采取的补救措施要及时改造为长期防御措施。
8.4     重冰区
             a)处于重冰区的线路要进行覆冰观测,有条件或危及重要线路运行的区域要建立覆冰观测站。研究覆冰性质、特点,制定反事故措施,特殊地区的设备要加装融冰装置;
             b)经实践证明不能满足重冰区要求的杆塔型式、绝缘子串型式、导线排列方式应有计划地进行改造或更换,做好记录,并提交设计部门在同类地区不再使用;
             c)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落实除冰、融冰和防止导线、地线跳跃、舞动的措施,检查各种观测、记录设施,并对融冰装置进行检查、试验,确保必要时能投入使用;
d)在覆冰季节中,应有专门观测维护组织,加强巡视、观测,做好覆冰和气象观测记录及分析,研究覆冰和舞动的规律,随时了解冰情,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9     技术管理
  
9.1     运行单位必须存有有关资料,并保持完整、连续和准确。要逐步应用微机进行技术管理。
9.2     运行单位应有下列标准、规程和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b)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c)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d)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e)送电专业生产工作管理制度;
             f)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热力机械部
分);
             g)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h)电业生产人员培训制度;
             i)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j)110kV及以上送变电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
             k)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程;
             l)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m)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
             n)电网调度管理规程;
             o)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p)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9.3     运行单位应有下列图表:
             a)地区电力系统线路地理平面图;
             b)地区电力系统结线图;
             c)相位图;
             d)污区分布图;
             e)设备一览表;
             f)设备评级图表;
             g)安全记录图表;
             h)年定期检测计划进度表;
             i)抢修组织机构表;
             j)反事故措施计划表。
9.4     运行单位应有下列生产技术资料:
9.4.1     线路设计、施工技术资料:
             a)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图纸;
             b)路径批准文件和沿线征用土地协议;
             c)与沿线有关单位订立的协议、合同(包括青苗、树木、竹林赔偿,交叉跨越,房屋拆迁等协议);
             d)施工单位移交的资料和施工记录:
1)符合实际的竣工图(包括杆塔明细表及施工图);
2)设计变更通知单;
3)原材料和器材出厂质量的合格证明或检验记录;
4)代用材料清单;
5)工程试验报告或记录;
6)未按原设计施工的各项明细表及附图;
7)施工缺陷处理明细表及附图;
8)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9)杆塔偏移及挠度记录;
10)架线弧垂记录;
11)导线、避雷线的连接器和补修管位置及数量记录;
12)跳线弧垂及对杆塔各部的电气间隙记录;
13)线路对跨越物的距离及对建筑物的接近距离记录;
14)接地电阻测量记录。
9.4.2     设备台帐。
9.4.3     预防性检查测试记录:
             a)杆塔倾斜测量记录;
             b)混凝土电杆裂缝检测记录;
             c)绝缘子检测记录;
             d)导线连接器测试记录;
             e)导线、地线振动测试和断股检查记录;
             f)导线弧垂、限距和交叉跨越测量记录;
             g)钢绞线及地埋金属部件锈蚀检查记录;
             h)接地电阻检测记录;
             i)雷电观测记录;
             j)绝缘子附盐密度测量记录;
             k)导线、地线覆冰、舞动观测记录;
             l)绝缘保安工具检测记录;
             m)防洪点检查记录;
             n)缺陷记录。
9.4.4     维修记录。
9.4.5     线路维修技术记录。
9.4.6     线路跳闸、事故及异常运行记录。
9.4.7     事故备品清册。
9.4.8     对外联系记录及协议文件。
9.4.9     工作日志。
9.4.10     线路运行工作分析总结资料:
             a)设备健康状况及缺陷消除情况;
             b)事故、异常情况分析及反事故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
             c)运行专题分析总结;
             d)年度运作工作总结。
9.5     运行单位应加强对设备缺陷的管理,做好缺陷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处理意见。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类:
             a)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消除;
             b)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重大但设备在短期内仍可继续安全运行的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c)紧急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随后消除。
9.6     线路运行图表及资料应保持与现场实际相符。
9.7     线路设备评级每年不少于一次,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和下一年度大修改进项目。
  
附录A(标准的附录)
  
线路导线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A1     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计算上述距离,应计算导线初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以及运行中某些因素引起的弧垂增大。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线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交叉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温度为+70℃计算。
A2     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A1所列数值。
  
表A1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kV
地区类别 35~110 154~220 330 500
居民区m 7.0 7.5 8.5 14.0
非居民区m 6.0 6.5 7.5 11.0(10.5)
交通困难地区m 5.0 5.5 6.5 8.5

1.居民区是指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地区,以及已有上述设施规划的地区。
2.非居民区是指除上述居民区以外,虽然时常有人、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500kV线路对非居民区11m用于导线水平排列,10.5m用于导线三角排列。
3.交通困难地区是指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A3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A2所列数值。                    
  
表A2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最小净空距离
  
     线路电压kV
线路经过地区 35~110 154~220 330 500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   m 5.0 5.5 6.5 8.5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   m 3.0 4.0 5.0 6.5
  
A4     线路导线不应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亦应尽量不跨越,特殊情况需要跨越时,电力主管部门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并与有关部门达成协议或取得当地政府同意。500kV线路导线对有人居住或经常有人出入的耐火屋顶的建筑物不应跨越。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A3所列数值。
  
表A3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 35 66~110 154~220 330 500
垂直距离m 4.0 5.0 6.0 7.0 9.0
  
A5     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A4所列数值。
  
表A4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kV 35 66~110 154~220 330 500
垂直距离m 3.5 4.0 5.0 6.0 8.5
  
A6     线路通过林区时,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内不得再种植树木。通道宽度不应小于线路两边相导线间的距离和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最终高度两倍之和。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自然生长最终高度的个别树木,也应砍伐。
A7     对不影响线路安全运行,不妨碍对线路进行巡视、维修的树木或果林、经济作物林,可不砍伐,但树木所有者与电力主管部门应签定协议,确定双方责任,确保线路导线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后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表A5所列数值。
  
表A5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
  
线路电压kV 35~110 154~220 330 500
最大弧垂时垂直距离m 4.0 4.5 5.5 7.0
最大风偏时净空距离m 3.5 4.0 5.0 7.0
  
A8     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对一、二级弱电线路的交叉角应分别大于45°、30°,对三级弱电线路不限制。
A9     线路与铁路、公路、电车道以及道路、河流、弱电线路、管道、索道及各种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A6和表A7的要求。
             跨越弱电线路或电力线路,如导线截面按允许载流量选择,还应校验最高允许温度时的交叉距离,其数值不得小于操作过电压间隙,且不得小于0.8m。
  
  
  
  
  
  
表A6     送电线路与铁路、公路、电车道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项             目 铁             路 公             路 电车道(有轨及无轨)
导线或避雷线在跨越档
内接头 不得接头 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
不得接头 不得接头
最小垂
直距离
m 线路电压
kV 至轨顶 至承力索或
接触线 至路面 至路面 至承力索或
接触线
  35~110 7.5 3.0 7.0 10.0 3.0
  154~220 8.5 4.0 8.0 11.0 4.0
  330 9.5 5.0 9.0 12.0 5.0
  500 14.0
16.0
(电气铁路) 6.0 14.0 16.0 6.5
最小水
平距离
m 线路电压
kV 杆塔外缘至轨道中心 杆塔外缘到路基边缘 杆塔外缘到路基边缘
     开阔地区 路径受限制地区 开阔地区 路径受限制地区
  35~220 交叉:30m;
平行:最高杆塔高加3m 交叉:8m;
平行:最高杆塔高加 5.0
6.0
8.0(15) 交叉:8m;
平行:最高杆塔高 5.0
6.0
8.0
  330        
  500        
邻档断线
时的最小
垂直距离
m 线路电压
kV 至轨顶 至承力索或接触线 至路面 至承力索或接触线
  35~110 7.0 2.0 5.0   2.0
  154     6.0
备             注 不宜在铁路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 1.三、四级公路可不检验邻档断线
2.括号内为高速公路数值,高速公路路基边缘是指公路下缘的排水沟  
  
  
  
  
  
  
  
表A7     送电线路与河流、弱电线路、电力线路、管道、索道
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项目 通航河流 不通航河流 弱电线路 电力线路 管道 索道
导线或避雷线在
跨越档内接头 不得接头 不限制 一、二级不得
接头 35kV及以上
不得接头 不得接头 不得接头
最小垂直
距离m 线路电压
kV 至5年1遇洪水位 至遇高航行水位最高船桅顶 至5年1遇洪水位 冬季至冰面 至被跨越线 至被跨越线 至管道任何部分 至管道任何部分
  35~110
154~220
330
500
   6.0
7.0
8.0
10.0
   2.0
3.0
4.0
6.0
   3.0
4.0
5.0
6.5
   6.0
6.5
7.5
11(水平)
10.5(三角) 3.0
4.0
5.0
8.5
   3.0
4.0
5.0
8.5
   4.0
5.0
6.0
7.5
   3.0
4.0
5.0
6.5
最小
水平
距离
m 线路电压
kV 边导线至斜坡上缘 与边导线间 与边导线间 与道线至管道、索道任何部分
     开阔
地区 路径受限制地区(在最大风偏时) 开阔
地区 路径受限制地区(在最大风偏时) 开阔
地区 路径受限
制地区(在最大风偏时)
  35~110 最高杆塔高度 最高
杆塔
高度 4.0 最高
杆塔
高度 5.0 最高杆塔高度 4.0
  154~220     5.0   7.0   5.0
  330     6.0   9.0   7.0
  500     8.0   13.0&nbs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