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气专业 > 详细内容
DLT741-200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发布时间:2010/7/7  阅读次数:9709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各地对电杆裂缝问题的看法较多,主要倾向认为,存在裂缝且宽度在一定范围内并不影响电杆的破坏强度(有的单位做过这类纯弯瞬时破坏性试验)。但是钢筋混凝土电杆产生裂缝后,即使不影响破坏强度,必然会造成电杆的整体刚度降低、增大电杆的挠度、使电杆易于腐蚀等问题,故本条内容仍保留了原规程的标准。
同时要指出的是,运行中的电杆出现不应有的裂缝,并不要求立即更换电杆,可以采取修补办法,有些单位希望订出修补和更换的标准,目前尚无条件。因为裂缝对电杆强度的影响与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的发展等因素密切关联,目前尚无成熟经验进行判断和鉴定。
e)运行中拉线棒锈蚀速度与土壤性质有关,其锈蚀严重部位一般在地面到地面下0.5m深范围内或在拉线盘处,允许值是考虑到除去设计规定增加的裕度,并保证安全系数不小于2.0考虑的,运用时还应考虑具体地点的腐蚀速度和拉线的实际受力。
f)运行中的钢绞线,一般表现是外层的外表面锈蚀,其韧性明显降低,刚性降低不明显,由于锈蚀程度现场不易测量,而且钢绞线主要承受拉力,所以规定拉线锈蚀后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来控制,实际应用时,可将不同锈蚀程度的拉线作拉力试验,以建立外观锈蚀程度与拉力下降程度的相应关系。
4.2    本条标准保持原规程条文的基本要求
作为运行线路,导线表面部分损伤较多,主要承力部分钢芯未受损伤时,可以采取补修方法,应避免将未损伤的承力钢芯剪断重接,而且补修后应达到原有导线的强度及承载能力。但当导线钢芯受损或导线铝股或铝合金股损伤严重,整体强度降低较大时,应切断重压。
一般地区铝合金线或钢芯铝绞线腐蚀老化不明显,但在污染严重的化工区,运行一段时间后,导、地线腐蚀严重,有的在安装前存放地点已受到腐蚀,运行后老化腐蚀加快,在实际运行中钢芯铝绞线因为钢芯锈蚀严重予以更换也很多。
4.3     修改条文
绝缘子绝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送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运行单位应根据运行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在绝缘子的选型、试验、验收等各个环节上提出具体要求。
据向电瓷厂及电瓷研究所了解,绝缘子在出厂前均按电瓷制造标准,逐只进行了工频火花电压试验,其电压值的要求较《电气设备及预防性试验标准》还严,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耐压试验,并认为用兆欧表也是查不出问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自70年代以来,已出现数起大批量绝缘子绝缘不良造成的线路故障,从而不得不大批量更换绝缘子。
西北地区刘天关330kV线路,原采用XP-10、XP-16型产品,上线运行后,因劣化率过高,频频发生故障。1971年,宝鸡供电局对该批817只绝缘子进行试验,绝缘电阻在1000MΩ以上,而耐压56kV时就有416只不合格,占50.9%。汤峪330kV变电所对1298只绝缘子进行测试, 绝缘电阻在500MΩ以下的有169只,占13.20%,将500MΩ以上1129只作耐压试验,有220只不合格,占19.48%。为此,西北电管局在库存的抽150只作耐压试验,竟有100只不合格。
某厂1971~1972年生产为X-4.5型瓷绝缘子,用于秦代、周洋两条220kV线路,共计46586片,其年劣化率在0.8%~4.35%之间,已分别在1985和1980年前全部更换;用于秦杜潼等7条110kV线路的共计22412片绝缘子,其年劣化率最高达5.05%,也曾大量更换。
某厂1972~1978年生产的约60万片XP-12.6型绝缘子,出口到澳大利亚等地20万片,约有40万片在国内使用。澳大利亚昆士兰电业局275kV线路上使用了近10万片,1985、1986年共发生5次因钢帽炸裂而掉线事故,均发生在1974、1975年产品上,几个事故段绝缘子劣化率竟高达30%,运行中产品劣化率5年累计达15%,库存产品劣化率7年累计达13%。
八十年代电瓷产品也有批量发生问题。山东500kV线路的XP-16、21型绝缘子,也因劣化率过高整批更换5万件。
1983年金华电业局购进某电瓷厂16700片X-4.5型绝缘子,1984年领出750片使用,使用前进行56kV3分钟交流耐压试验,发现26片绝缘子击穿,占3.46%;后又对另一电瓷厂的X-4.5型绝缘子1100片进行同样试验,又发现14片击穿,占1.27%。为了了解有问题的绝缘子老化情况,又将运行9年、23年共481片绝缘子拆下试验,用2500V摇表检查均在1000MΩ以上,而在3min工频火花试验时却击穿12只。
绝缘子制造质量优劣与否,在出厂前本应有严格的检验标准把关,又有电瓷质检部门抽查,而事实上却屡有发现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事故,甚至80年代产品亦有发生,上述劣质绝缘子的制造厂家有规模小的也有国内享有盛名的,而且上述绝缘子均具有出厂产品合格证,事实说明仅靠厂内试验把关是不够的。
当然各地绝缘子运行状况良好的还是多数,其年劣化率是较低的,如刘天关330kV线路更换不合格绝缘子后,统计43662片自1973年~1984年的劣化率在0.01197%;35~220kV线路因旧线较多,年运行劣化率约在0.2%左右;500kV线路投运不长,大约在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的劣化水平。以上劣化率比日本80年代绝缘子十万分之几的水平相比仍然偏高。
从运行单位反映,虽然用兆欧表检查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受气候条件和兆欧表电压等级因素的影响,有时不能完全反映问题,但在现场应用还是必要的,特别是检查瓷间隙上的水泥胶合剂老化或裂纹吸潮后的零值绝缘子是有效的,在330kV刘天关工程施工阶段,使用2500V兆欧表就剔出不少零值及低值绝缘子。
据上所述,考虑到制造厂家质量控制晃榷ㄒ约熬底釉诖娣拧⒃耸涔讨械挠跋欤诰底影沧扒爸鸶鼋屑觳椴馐允峭耆匾摹M被剐杓忧烤底釉诵兄械募觳狻N吮咎踉黾恿?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值和分布电压低值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均用分布电压的方法来检测绝缘子,因而是必要的。但各单位的低值取值差别较大,一般规定比标准电压值低20%以上为低值。故本条文未明确规定低值标准,尚需调查分析、积累经验。对于绝缘电阻的测量,要采用5000V兆欧表进行。
本条还增加了合成绝缘子的有关要求,由于合成绝缘子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又无成熟的运行经验,条文沿用了合成绝缘子使用导则的部分条文,望运行单位积累运行经验。
原规程规定绝缘子串的偏斜角不得大于15°。征求意见时一般均反映该值偏大,从受力、美观角度都应予以减小,实际运行中当出现较大偏移时也及时调整,故本规程改为7.5°。同时考虑超高压线路的出现,仅用倾斜控制是不妥的,故本条中增加了最大偏移值的控制。
4.4     修改条文
80年代以来,较普遍采用红外测温仪来测量连接器温度,并用温度比较法来判断连接器是否合格。由于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标准差异较大,一般定为10~20℃之间,本条规定为10℃,要求趋于严格,可能会出现较多不合格连接器,各运行单位可在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
4.5     原规程32条规定内容。
4.6     修改条文
本条弧垂允许偏差值是以施工验收规范的标准为基础,负误差没有放宽,正误差适当加大而提出的。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的标准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运行经验以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的规定提出的。
  
5     巡视
  
5.1     修改条文
定期巡视周期,原规程规定“一般每月进行一次”,其用词并不严格,但在调查过程中绝大部分单位均按其理解严格要求,均安排一月进行一次巡视。实际上各条线路的设备健康水平和线路周围环境均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新建线路的设备健康水平较为优良,就其本体来说有的没有必要一月进行一次巡视,有的线路环境复杂,一月一次也不能满足要求,但可用特巡等其他巡视补充,因而本条文将定期巡视周期修改为“一般一月一次,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当然调整的巡视周期应明确列入现场规程或补充规定之中。
定期巡视国外叫地面巡视或普通巡视,美国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飞机巡线每年3次。加拿大的魁北克水电局对市区线路的地面巡视每月1次,对郊矿区则每年2次,而直升飞机巡线每年3次。台湾的地面巡视每月1次,飞机巡线每年10次。可见他们是根据情况具体对待,而特巡次数更有疏密。
为保证巡视的质量,必须突出重点,每次巡视均应有确定的重点内容,如分别以环境、污秽情况、金具磨损变形、防雷设施状况等作为重点巡视内容。为提高巡视的效果,可采取不同的巡视方式,如为了检查导线连接器的发热、绝缘子污秽放电或其他局部放电情况,可组织夜间巡视。为检查和交流巡视质量,可组织二个专责组互换巡视线路进行交叉巡视,对某些问题一时不能确定的,可组织有经验的巡线员、技术人员等进行诊断性巡视,以确定缺陷的性质。
5.2     修改条文
各地运行经验表明,为弥补地面巡视的不足,对杆塔上部部件进行登杆塔巡视是完全必要的。考虑到330kV电压等级及以上山区线路,并从线路运行的发展来看,有必要探讨其他更加先进的巡线方式,如飞机巡视等,故本条列入了飞机巡视的内容,可以进行探讨性的开展, 以促进该项工作的进展。
5.3     修改条文
本条表述了故障巡视时的基本要求,要及时,要有分析,要将分担的巡线区段全部巡完。在生产实践中出现过一条线路多个故障点,但在巡视时发现一处后即停止继续巡视,故障处理完后,线路仍不能运行的情况。因而本条特殊强调不得中断或遗漏。
5.4     修改条文
本条列出巡视的主要内容,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要求在原规程的内容上作了部分补充。
  
6     检测
  
修改条文
开展预防性维修必须采用科学手段,加强对设备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适应线路季节性工作要求,检测工作必须按季节性工作要求提前安排,以便将各种缺陷消除在容易诱发事故的季节来临之前。
检测工作技术性较强,需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应具有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判断的能力,因而要搞好检测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本条明确了检测项目与周期,其中有些项目限于各地区条件不同,尚不能全面开展。但考虑到这些检测项目对管好线路设备是完全必要的,因而均予列入,以促使条件不足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逐渐实施,促进检修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线路维护、管理水平。
本条规定了检测项目与周期,但对检测方法和仪表未作具体阐明,而方法和仪表的使用情况又关系到检测结果,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测试规定,规范测量方法。这里作一些说明:
(1)裂缝检查。钢筋混凝土杆及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检查,一般要借助于裂缝测定仪进行。
(2)金属锈蚀检查。金属锈蚀检查宜采用千分卡尺进行。
(3)导线连接器的测试。一般多采用红外测温仪。这种光学仪器很精细,其维护、保管、操作有一系列要求,且要进行定期校验,使用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进行现场操作。此外还有用γ射线检查接管内在缺陷,这在华东、西北、华中地区都有使用,能正确发现缺陷。
(4)瓷绝缘子的绝缘测试。运行中一般使用固定火花间隙进行测量,对于35kV线路若绝缘子劣化率较高时不宜采用,恐引起瞬间接地危及人身安全。近几年有若干新研制的绝缘子测定仪表陆续通过鉴定用于现场测量,如某局在500kV线路上采用电容式电压分布仪测量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可逐步摸索经验,扩大应用。
对于劣化率较高的绝缘子,还可在停电时用5000V绝缘兆欧表测试,也可按其对应的国标或专业部标抽样试验。
日本瓷绝缘子运行的测定周期,是根据实测劣化率的大小决定的。根据其公式计算,若220kV线路绝缘子劣化率为0.1%,则每两年检测一次;若劣化率为0.2%,则每半年检测一次,可见其要求比我们更严。
(5)导线振动测量。除大跨越有一定测量研究分析外,目前各地测量较少。本条提出选点测量,是在振动较重的线路开展振动测量,并进行数据积累和分析,为今后选择最佳防振方案及新型导线提供数据。
关于导线舞动的机理研究和观测,在国外开展较多,近年随500kV线路舞动的多次发生,对导线舞动的研究也加快了步伐。本条提出进行导线舞动观测,以积累数据可为今后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提出依据。
(6)避雷线感应电压测量。220~500kV绝缘避雷线的感应电压,有时达到数千伏甚至上万伏,有可能造成事故,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局针对500kV平武工程感应电压过高的问题提出合理换位、多分段和良性接地点一点接地降低感应电压数值的措施,以后500kV线路在设计均考虑了地线感应电压升高问题,但运行线路的实际数值尚须测量确定。本条提出投运后普测, 可根据测量结果相应解决。
(7)雷电测量。采用雷电定位仪测量雷击点、雷击次数、雷电流极性及幅值,并进行定位显示的方法,目前我国正在推广应用。关于磁钢棒测量,在南方使用的仍较为普遍。各地应积累测量数据和测量经验,为雷电测量提供指导性意见。
  
7     维修
  
7.1     本条根据送电线路各部件和附属设施提出了维护、检修项目和周期, 其中有些项目根据运行经验提出了明确的周期,有些项目需要通过巡视、检测结果以及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安排在维修周期进行处理。
7.2     新增条文
电力生产有季节性的特点,线路工作季节性特点尤为明显。根据季节性要求安排线路的维护、检修工作,及时落实反事故措施的实施,是线路工作的基本经验,季节性工作一般可按季节要求明确列入现场规程。
7.3     新增条文
登杆塔工作时,应对杆塔上部件如联接点的金具、引流板的螺栓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应有现场记录。现场记录要及时登入设备台帐,以免发生遗漏,影响维修工作质量和设备健康水平。
7.4     原规程第34条条文。
7.5     新增条文
事故抢修是运行单位的一项主要工作,要做到及时、迅速。故对抢修工作可不按设计标准及施工规范进行,在能保证短期内安全运行即可,但事后应尽快恢复到原线路设计水平。
事故抢修的组织协调、工具配备、抢修方案的编制以及事故备品的管理可根据各地区情况确定,但应有补充规定加以说明。
7.6     新增条文
带电作业是线路维修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证设备健康水平、提高设备可用系数的最好方法。各地要搞好带电作业的研究工作,努力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水平,推动带电作业的全面开展。
  
8     特殊区段的运行维护
  
8.1     新增条文
大跨越在线路环节中有其特殊地位,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发展,大跨越增加很快,并积累了较多的运行经验。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大跨越的解释是“线路跨越大河流、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或杆塔较高,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的耐张段”。现有华东电网220kV送电线路大跨越的跨越档距在613~1933m之间,塔高在86~193.5m之间。
华东电网10处220kV大跨越自投运至1987年已运行了156处•年,是一个很丰富的运行经验积累数字。若从第一次事故的1975年算起,也有103处•年的大跨越运行经验。在103处•年中,发生6次事故,事故率为0.058次/(处•年),即每年每处的事故概率为5.8%,反映了我国大跨越设计基本是安全的,运行维护也是得力的。实际运行中,还有为数很多的没有按“大跨越”标准设计的“大档距”跨越,此类“大档距”运行单位也应参照本条要求进行维护管理。运行单位应根据收集和实测数据对气候、水文、防风、防雷、防冰、防污、防振诸方面作出验算,并依据运行经验,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因为此类杆塔如发生事故,尤其是倒杆断线事故,比一般杆塔的修复要困难得多,且停电时间长,事故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1)大跨越的导地线振动问题。运行的大跨越的导地线振动,对安全危害很大。武汉供电局所辖220kV锅关一、二回线路,以沌口附近跨越长江,耐张段全长2658.5m,直跨1722m,1960年3月建成送电,导线C—418、地线C—267,按耐—直—直—耐布置,直线塔高146m,耐张塔高12(20)m均为混凝土结构,导线N—S方向夹角为30°。建成后由于防振措施未及时跟上,致使导线因风振发生严重断股,于1984年5月进行换线处理。
(2)大跨越的导线舞动问题。80年代在500kV线路上多次发生导线舞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1987年2月500kV姚双、双风线的双路共塔跨汉江导线舞动幅值达10m,舞动持续了三天时间,造成悬垂线夹的船体发生位移,导线磨损严重。次年该大跨越再次发生强烈舞动造成断线事故,这是大跨越发生导线舞动的典型例证。其他一般线路也发生过导线舞动,1987年2月,500kV房津线和该地区的一些220kV线路,同时发生较大幅度舞动,不过大跨越的导线舞动,更须着重防护。
(3)关于大跨越的覆冰问题。对于大跨越的设计条件规定较高的安全标准还是必要的,因此气象条件原则上应选取30年一遇的数值。考虑到结冰资料大多数地区比较缺乏,30年一遇数值不易求得,故根据一些工程的经验,提出大跨越设计冰厚增加5mm,供一般情况下采用, 且应以历年来稀有或百年一遇气象条件进行验算。当无可靠资料时,如何确定风速和覆冰厚度,可综合各地的情况酌情处理。
因此,对运行中的大跨越涉及的防风、防冰、防雷、防污、防振、防舞动、防外力破坏等诸多问题较一般线路更为突出。要总结好运行经验,做好大跨越的维护工作。
8.2     新增条文
我国幅原辽阔,从全国来看,多雷击区应属南方诸省,尤以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为剧。如海南年平均雷暴日数约在100~130之间,明显属于多雷击区。在北方也存在局部的多雷击区,如河北省承德地区属多雷区,1984~1986年线路雷击情况见表1。
  
表1                 承德地区1984~1986年线路雷击情况
  
年份(年)     1981  1985  1986
雷电日(天)     38  54  60
雷击跳闸率
    110kV线路  1.53  1.78  1.31
  35kV线路  7.26  6.41  3.07
  
由于多雷区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对于运行单位来说,多年经常发生雷击线路的地区,可视为“多雷区”,也应加强防雷措施及防雷工作,降低雷害事故的比重。
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多雷区应进行综合防雷治理,可采用架空地线、耦合地线、缩小保护角、降低接地电阻、增加绝缘子片数等措施。35kV无避雷线的线段若处多雷区,可采用差绝缘、横担接地、装避雷器等方法进行防雷治理,若仍不理想时,也可加装一段架空地线。多雷区的改善接地电阻问题难度较大,目前在研究的长效无腐蚀降阻剂的技术有较大发展,在一些地区试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常州、河北等地采用消雷器的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收效,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采用。
本条强调了采用综合的防雷措施,还强调了要做好雷电观测,更多积累数据,加强分析。
8.3     新增条文
重污秽区是指线路靠近化工、冶金、水泥、火电厂等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其污秽等级达到三、四级的严重区段。重污秽区多为工业综合污染地区,但个别地段也不容忽视,如郊旷地区线路附近建有乡镇企业或个体的小型炼油、炼焦厂、砖窑、石灰窑等,虽影响范围不大,但给局部线路造成严重污染,也可以达到重污区的程度。因此,对重污区从宏观和微观上应作出符合实际的了解,定出污秽等级。
河北省1985年2月的5天大雾中,南部电网2808km线路污闪跳闸88次,年污闪跳闸率高达1.83次(100km•年)。1987年一季度河北南部电网多次大雾中,污闪跳闸89次,其中邯郸、沧州地区污闪跳闸72次,污闪跳闸率高达3.825次/(100km•年)。东北、华北500kV线路自投入运行以来共发生4次12基15串绝缘子污闪,占总事故次数的25%。这15串污闪绝缘子均按0~一级污秽区设计,事故后测盐密度高达二、三级污区,其盐密值最高达0.149mg/cm2。
华东地区500kV线路1989年1月6日,5条745km线路先后污闪,占运行总条数的83.3%,事故后测盐密,江斗线5串20片平均为0.119mg/cm2,达三级污区,而设计按一级。
由此看来,大部分污闪事故其故障点均发生在重污区。因此线路通过重污区要加强防污工作,积极开展附盐密度的测量分析,适时调整绝缘子的爬距,以符合相应的污秽等级要求。同时要根据盐密及附盐密速率搞好绝缘子的清扫、清洗工作。各运行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情况,摸索附盐密度值与清扫周期之间的关系,并用附盐密度值指导清扫。
8.4     新增条文
严重覆冰地区有云贵高原,川峡山区和湘、黔一带。近几年来由于气象的影响,一些冰情不太严重的地区,如黑龙江省的齐嫩地区、山东省的淄博地区以及华

东电网的三省一市的电力线路也相继发生冰害事故。1984年,贵州省的六盘水地区出现了特大冰凌。1986年11月23日,山西省220kV神原、神新线路发生了覆冰倒塔事故,共停电301h,少送电5096万kWh。1993年11月500kV葛双一回线因覆冰倒塔6基。由此可见覆冰事故的危害性。
本条提出重冰区应进行的运行维护工作是多年来反冰雪事故经验总结,各地区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根据本地的抗冰经验,制定具体办法。
  
9     技术管理
  
9.1     新增条文
本条对线路专业的技术管理,提出采用科学管理的要求,强调运行资料积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1)科学管理。进入80年代以来,线路专业在科学管理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进展。在过去30年的传统管理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如管理和计算,采用了计算机设备进行运行监督,采用了测盐密数值,改变定期清扫为预知清扫等。1987年水电部企业管理协会整理的“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方法”,已着手推行或已在应用中逐步完善。线路专业管理在设备可靠性差、设备制造质量还较低的具体情况下,重视科学管理,提高检测技术,研究故障探测,及时查明故障,开展预知维修,加强运行管理,控制雷、污、冰、大风、洪水、外力破坏等频发事故,提高设计技术水平,增加线路可靠性。深入开展安全、经济、技术的综合分析,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设计标准。
(2)运行资料的连续和可靠性。运行经验在于运行资料的积累,以前由于机构变化,人员调整原因,往往使资料残缺不全。本条要求运行资料具有“连续”和“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线路从投运到退役应有完整的记录,以便为各种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3)微机管理。
目前微机管理已逐步开展,所建立的数据库主要有基本资料及图形数据库、运行工作数据库、检查与测试数据库和维护与检修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自设备投运至退役均应能查询,并可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9.2    保留原规程第38条第七款的内容,并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以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
9.3     修改条文
关于运行单位应有的生产技术指示图表,单列一条,以使概念明确。所列的生产指示图表,力图使运行单位的工作与设备情况有总的表达,可分为设备、安全、运行、测试、检修五个方面。各单位在制定现场规程时,可作个别调整,以适应各地环境的机构设置的要求,也可根据三级管理(生技科—工区—班组)要求,作适当必要的安排,有的上墙、有的存档、也可以用计算机存放,以有利指导生产为原则,避免流于形式。
9.4     修改条文
运行单位应有的生产技术资料,也单列一条。分为设计施工、维护检修、运行分析三方面, 这样层次较为明确。各单位在建立各种记录时,其具体内容应进行优化,避免繁琐。
9.3条和9.4条中分别列出运行管理的图表和资料,是从50年代起逐渐积累的,已有30多年的使用经验,各地各单位尽管或多或少形式不尽相同,而所反映的内容大致相同,有的网、省局曾致力于归纳、统一格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多数基层局还是根据各自特点习惯于原有做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图表资料反映了不同的重点要求,无必要细节上力求一致,因此,9.3和9.4条中所列图表资料是对内容的总体要求,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不断优化并发展到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我们期望的原则是:
(1)原始记录的准确和持续。它直接反映了运行经验,自线路投运到退役,积累的数据定期整理、归纳、填入台帐或纳入专题总结中,避免丢失。
(2)加强设备前期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这是多年来的薄弱环节。这里所说的前期资料是指设计、制造、施工验收的资料,如杆塔、导线、绝缘子的设计要求、制造质量、施工质量自投运后的运行可靠性。
(3)对图表资料的总结分析,要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引用大量运行数据,再进行试验论证,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数据微机管理可大大减轻管理的劳动强度,据考察报告,美、法、香港的电力公司线路管理部门的微机管理,可逐杆分析杆型,地貌、检修、测试等情况,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线路计算机管理已有较好的开端,应利用微机开发管理程序,改变长期手工建档的落后状态,使输电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的要求。
(5)搞好标准化管理工作,修订好各种专业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等。按标准化的要求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9.5     保留原规程第39条条文。
9.6     修改条文
设备定级原来执行一季一次,是难做到准确的,这里所提每年一次是指:对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依据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定级,用于指导每年大修、更改工作的进行。
设备定级与设备缺陷分类有密切联系,所以缺陷分类必须严密定级才能准确。
上一篇:发电机组管理程序及异常情况的处理要点 下一篇:电气焊工操作规程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