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能源 > 其他能源 > 详细内容
可燃冰——石油天然气最佳替代能源
发布时间:2009/10/11  阅读次数:1315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1810年开始尝试气体能否入水成冰78年后实验室里合成可燃冰。
  对“可燃冰”的探究最早可追溯到1810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在实验室中把氯气通入水中,在摄氏零度以上出现了“冰块”,首次认识到气水合物这种物质。1888年“可燃冰”被科学家维纳德在实验室合成,之后科学家纷纷把各种各样的气体通入水中试一试,看是否能够形成“冰块”,例如甲烷、二氧化碳等。2002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氢气在2000多个大气压下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也能够形成气水合物,氢气分子是最小的,从此证明了所有气体都可以和水生成“冰块”。
  1930年发现“冰块”堵塞天然气管道得知天然气水合物能燃烧。
  1930年,美国为了输送天然气,开始铺设巨型天然气管道。由于管道经常发生堵塞,工程师将管道剖开,发现了这种奇怪的“冰块”,堵塞住了天然气的输送,对这种物质进行研究后,才知道是天然气与水的结合物,有很强的燃烧能力。1934年美国科学家汉默施密特发表了“关于天然气水合物造成输气管道堵塞”的论文,人们开始深入研究,希望在工业条件下对“可燃冰”进行预报和清除。
  1968年推测自然界中孕育可燃冰 西西伯利亚发现可燃冰气藏。
  1968年,苏联科学家才让“可燃冰”翻了身。此前在实验室合成和在输气管道里发现的“可燃冰”,都是人为环境中产生的。苏联科学家推测,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满足低温高压、有气有水的条件,也可能有天然的“可燃冰”存在。况且,这种条件在自然界还真有不少。果真,1968年,在西西伯利亚北部的麦索雅哈天然气气田(现已关闭)发现了这样一个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科考海底可燃冰勘探 发现与百慕大之谜有关。
  上世纪90年代,为开发这种新能源,国际上成立了由19个国家参与研究联合机构,50名科技人员,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进行海底可燃冰勘探。这艘轮船的7层船舱配有实验设备,能用于研究沉积层学、古人种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但是,此次科考发现,大规模钻探海底“可燃冰”很可能使海床不稳定,对海底管道和通讯电缆造成破坏。更严重的是,如果地震中海底地层断裂,游离的气体和水合甲烷分解产生的气体就会喷出海面,会形成许多高度集中的易燃气泡,这不仅会对过往行船造成危险,也会给低空飞行的飞机带来厄运。钻探可燃冰放慢了脚步。
  有学者认为,在位于佛罗里达、百慕大群岛和波多黎各之间的百慕大三角区海域,发生过的许多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即所谓“百慕大之谜”,有可能与“可燃冰”气藏有关。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