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气专业 > 详细内容
厦门500kV变电所“3.25”事故剖析
发布时间:2009/11/2  阅读次数:1094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摘 要]
1999年3月25日,厦门500kV变电所发生主变三侧断路器跳闸事故。通过对主变高阻差动录波波形图分析,得出事故由单相接地短路引起,并发生在主变500kV侧、差动保护范围内。经外观检查、高压试验,最后通过SF6气体取样分析含有SO2,确定了故障点。解剖发现支撑CT二次绕组的其中一根绝缘支柱发生粉碎性炸裂,在正常电压下绝缘支柱内部击穿,引起单相对地短路故障。
[关键词]   厦门500kV变电所   主变压器   SF6电流互感器   差动保护   故障剖析
1999年3月25日凌晨,厦门500kV变电所1号主变2套比率差动保护动作,三侧断路器跳闸。事故发生后,当天省局便组织专业人员携带必要的检测设备到现场测试、分析事故原因。
1 事故前运行状态
事故前,厦门50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500kV部分5041、5021及5023开关处于运行状态,其余开关处于冷备用;220kV部分主变经23A开关接1号母线运行,母联处于运行状态,厦州Ⅰ、Ⅱ路及厦李Ⅰ、Ⅱ路分别接1、2号母线运行,旁路处于充电运行状态,其余开关处于冷备用;35kV部分1号所变及1号低抗投入运行。厦泉Ⅰ回潮流有功200MW,无功50MV·A左右。事故前,户外配电装置区笼罩着一层薄雾。
2 事故现象
主控制室光字牌及SCADA监控显示,1号主变2套比率差动保护均动作出口,现场检查未发现明显的故障点,设备外观也未发现损坏。
3 事故分析
根据故障录波、保护动作情况及设备检测结果,分析故障范围及原因。
3.1 500kV故障录波及保护动作分析
3.1.1 1号主变2套比率差动保护均在25ms动作出口,故障切除时间约70ms,说明故障区应在主变三侧断路器CT以内。
3.1.2
500kV部分A、B相电流略有变化,C相电流峰值达6927A,C相电压降至0,零序电流与C相电流方向一致,峰值达5993A,说明故障为单相对地短路故障。
3.1.3 厦泉I回零序电流滞后零序电压90°,说明故障在线路保护区外;500kV母差未动作,说明故障在母差保护区外。
3.1.4
1号主变高阻差动电流取自主变套管CT,其零序电流滞后零序电压90°,保护未动作,同时非电量保护未动作,说明故障不在主变本体,应在主变套管CT之外。
3.2 其他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3.2.1 220kV部分
220kV微机保护显示故障相C相有20V左右的电压,220kV母差未动作,220kV线路保护未动作,说明对地故障点不在220kV部分。
3.2.2 35kV部分
由于35kV为三角形接法,若出现单相接地故障,500kV及220kV不可能出现零序电流,说明故障点不在35kV侧。
3.2.3
从泉州500kV变电所、500kV厦泉I回、220kV厦州线、李林220kV变电所及厦李线保护动作情况看,故障点在其正方向区外,即厦门变确有故障。
3.3 设备检测分析
主变压器油在线气体监测显示正常,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也未发现异常,说明故障点不在主变本体。
以上分析说明,主变比率差动保护为正确动作,实际故障点应该在500kV侧5023、5021开关CT与1号主变500kV侧套管CT之间。故障范围内的设备有5023CT、5021CT及1号主变500kV侧套管、CVT和避雷器部分,另外还有其间的支柱绝缘子。现场对这些设备逐一进行外观检查,所有设备瓷件外表干净,未找到任何闪络的痕迹,由此推断故障不在设备外部,而在设备内部。
4 查找设备故障点
为了找出设备故障点,对故障范围内的设备逐个进行了试验。
4.1   5023CT及5021CT
测量介损与绝缘电阻,结果正常;对故障相(C相)加150kV工频电压,未击穿;加550/√3kV工频电压1min,未击穿。
4.2 主变500kV侧CVT
测量介损及各节电容,均正常;对高压侧加30kV电压,在二次主线圈测得6V左右电压,符合(500/√3)/(100/√3)的关系,说明CVT正常。
4.3 主变500kV侧套管及避雷器
测量绝缘电阻,结果正常。
4.4 CT中的SF6气体取样检查
根据SF6气体的化学特性,若CT内部击穿,形成单相对地短路,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SF6气体会分解成硫原子和氟原子,而在高温下,硫原子会与SF6气体所含杂质中的氧气、电极材料释放的氧气和固体绝缘材料分解出的氧气发生作用,生成SO2。因此熄弧后SF6气体中必将含有SO2气体成分。
取样检查结果如下:5021CT的C相SF6气体的SO2气体含量为0.02%(体积),而5021CT的A相及5023CT的C相SF6气体均不含SO2气体。说明故障点在5021C相CT的内部。
5 故障设备解剖分析
故障点找到后,立即将该相CT运回厂内进行解剖。通过解剖发现支撑CT二次绕组的4根绝缘支柱(进口件)有1根发生粉碎性炸裂,炸裂碎片均被电弧熏黑,绝缘支柱的上下金属嵌件端有电弧熔烧点。
因此导致厦门变电站主变三侧断路器跳闸事故的原因为:由于5021CT内部的1根绝缘支柱内部缺陷导致在正常电压下,绝缘支柱内部击穿,引起单相对地短路故障。
6 事故总结
从故障CT的结构来看,绝缘支柱上下金属嵌件分别固定在CT二次绕组筒及金属外罩法兰盘内侧,而金属外罩与CT的L2侧用连片相连为同等高电位,二次绕组筒为低电位。绝缘支柱击穿,类似于CT的L2侧对地短路,正另外,绝缘支柱炸碎及故障切除后,CT内部的SF6气体恢复了绝缘介质强度,故试验时加550/√3kV的工频电压1min,都无法将其击穿。说明此故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常规试验无法发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