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在实际的中低压电网中,故障形式和操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谐振性质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了解各种不同类型谐振的性质与特点,掌握其振荡的性质和特点,制订防振和消振的对策与措施。
目前,我国35kV及以下配电网,仍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一部分采用老式的消线圈接地。从运行实践证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一方面由于电压互感器铁心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比较多,尽管采取了不少限制谐振过电压的措施,如:消谐灯、消谐器、TV高压中性点增设电阻或单只TV等,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TV烧毁、熔丝熔断仍不断发生;我局已数次发生此类现象,造成熔丝熔断;另一方面由于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单相接地后,允许维持一定的时间,一般为2h,不致于引起用户断电,但随着中低压电网的扩大,出线回路数增多、线路增长,中低压电网对地电容电流亦大幅度增加,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弧不能自动熄灭必然产生弧光过电压,一般为35倍相电压甚至更高,致使电网中绝缘薄弱的地方放电击穿,并会发展为相间短路造成设备损坏和停电事故。而采用老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系统由于结构的限制,只能运行在过补偿状态,不能处在全补偿状态,所以脱谐度整定的比较大,约在20%~30%,对弧光过电压无抑制效果。并需要手动调节分接头,不能随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变化及时调整到最佳的工作位置,影响功能发挥,也不适应电网无人值班变电所的需要。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自动调谐原理的接地补偿装置,能够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下面将结合我局佳山变电所10kV系统接地消弧装置实施方案,浅谈有关自动调谐接地补偿装置的原理、设备参数选择、补偿方式、可行性及对由电压互感器铁心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的限制等。
一、自动调谐接地补偿装置的组成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规定:“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中性点的长时间电压位移不应超过系统标称相电压的15%,消弧线圈宜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自动调谐接地补偿装置却能够实现全补偿运行或很小的脱谐度,主要是由于在消弧线圈的一次回路中串入了大功率的阻尼电阻,降低中性点谐振过电压的幅值使之达到相电压的5%~10%。因为如果当系统的电容电流与消弧线圈工作电流相等时,即在谐振时中性点电压限制在允许值以下,这样就可实现全补偿方式,这是残流为最小的最佳工作方式。接地时残流很小,不会引起弧光过电压。所以,可在消弧线圈的一次回路中串入大功率的阻尼电阻,增大阻尼率的措施来达到。由下式可知:
Uo=Ubd/KFv2+d2
式中Uo-- 中性点上的位移电压,V;
Ubd-- 电网中的不对称电压,V;
v--消弧线圈的脱谐率,
v=[(IC-IL)/IC]×100%;
d--阻尼率。
中性点位移电压UO与电网的不对称电压Ubd、消弧线圈的脱谐率v及电网的阻尼率有关,当电网形成后其不对称电压基本是个固定值,消弧线圈的脱谐率v为保证在单相接地时有效地抑制弧光过电压的产生,要求达到±5%以内,那么只有改变阻尼率d才能改变位移电压,因此应当在消弧线圈回路串入电阻,保证阻尼率,控制中性点位移电压。在低压电网中由于中性点不对称电压很小,为提高测量精度采用特制的中性点专用互感器,提高检测灵敏度;非线性电阻的采用对欠补偿下的断线过电压和传递过电压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设备参数选择
我局佳山变为110kV等级变电所,其中10kV系统由于目前出线回路数的增多、出线长度的增加,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过大,容易发展为电弧导致的相同短路故障,线路跳闸造成停电事故。根据我局调度所1999年8月份提供的数据,目前佳山变10kVⅠ母线的接地电容电流为2975A,10kVⅡ母线的接地电容电流为2807A,10kV系统总的接地电容电流达5782A,已达到有关规程的标准,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电弧将不能熄灭。为了减少单相接地时的电容性电流,抑制弧光过电压;准备在10kV系统装设自动调谐接地补偿装置。
为满足消弧线圈接地补偿的需要,同时也满足动力与照明混合负载的需要,可采用Z型接线的变压器即ZN,yn11连接的变压器。由于变压器高压侧采用Z型接线,每相绕组由两段组成,并分别位于不同相的铁心柱上,两段线圈反极性相连,零序阻抗非常小。空载损耗低;变压器容量可以100%被利用;并能够调节电网的不对称电压。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