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锅炉配电系统
第一节 启动锅炉配电系统的投运
5.1.1 启动锅炉房变投运前的准备和检查
5.1.1.1 检查变压器检修试验工作结束,工作票收回、终结,并有检修人员可以投入运行的书面交待,恢复常设遮拦和标示牌,所有交待(如保护定值、可否投运等)正确齐全;
5.1.1.2 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拉合闸及保护传动试验良好;继电保护及联锁装置投入正确、齐全;
5.1.1.3 检查变压器高、低压侧无短路接地线;
5.1.1.4 用2500V摇表测量变压器高、低压侧绝缘电阻合格,并将绝缘值登记在值班记录上;
5.1.1.5 检查变压器本体、周围清洁无杂物,照明完好;
5.1.1.6 检查变压器高、低压侧引出线各接头紧固,套管清洁无裂纹;
5.1.1.7 检查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线、铁芯接地线、外壳接地线牢固可靠;
5.1.1.8 检查变压器高、低压侧连接牢固,三相位置正确;
5.1.1.9 线圈外部清洁,无破损、无裂纹;
5.1.1.10 各部引线连接部分无松动,导电部分无生锈、腐蚀现象;
5.1.1.11 检查变压器风机、温控设备具备投运条件,试启风机正常后停运投备;
5.1.1.12 变压器送电前必须将周围的隔离栏栅封死或将门关好;
5.1.1.13 变压器标志齐全;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5.1.2 380V PC段或MCC段送电前的准备和检查
5.1.2.1 检查该PC段或MCC段工作全部结束,工作票终结、收回,并有检修人员提交可以投入运行的书面交待,现场清洁,照明完好。
5.1.2.2 检查母线上无短路接地线,所有临时安全措施全部拆除;
5.1.2.3 检查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或MCC段进线开关在试验位置且在分闸状态;
5.1.2.4 检查PC段或MCC段母线所有负荷开关均在检修位置;
5.1.2.5 测定母线绝缘电阻大于0.5MΩ;
5.1.2.6 检查各配电盘内清洁,无检修遗留物件;
5.1.2.7 检查母线各连接部分牢固,无螺栓松动现象,导体绝缘外皮完好;
5.1.2.8 检查电源及负荷动力回路端子接线牢固;
5.1.2.9 检查各柜内保护及二次回路接线完整,各种保护投入正确;
5.1.2.10 检查配电盘各部无漏水、积水现象。
5.1.3 380V启动锅炉房PC段投运操作步骤
5.1.3.1 检查启动锅炉房变压器所属系统及PC段母线具备送电条件;
5.1.3.2 检查启动锅炉房PC段母线所有负荷开关均在分位;
5.1.3.3 投入启动锅炉房PC段母线电压互感器(一次、二次);
5.1.3.4 送上启动锅炉房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的控制电源,检查开关位置指示正确;
5.1.3.5 将变压器高压侧开关送至运行位置,检查开关储能正常;
5.1.3.6 将启动锅炉房PC段进线开关送至运行位置,检查开关储能正常;
5.1.3.7 合上启动锅炉房变压器高压侧开关,变压器充电良好(对新安装的变压器进行冲击合闸5次,大修后变压器冲击合闸3次);
5.1.3.8 合上启动锅炉房PC段进线开关,母线充电良好,电压指示正常;
5.1.3.9 按要求将启动锅炉房PC段各负荷测绝缘送电。
5.1.4 启动锅炉房配电装置操作规定:
5.1.4.1 总则
1) 启动锅炉房配电装置的操作和运行方式改变应得到值长及班长命令,并通知有关人员。
2) 除事故处理外,一切正常操作均应按规定填写操作票,并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及复诵制;
3) 启动锅炉房配电装置在相序、相位未经检验确认相同者,不得并列切换。
4) 开关拉合闸操作中,应根据指示灯、仪表变化和有关信号,验证开关动作的正确性。
5.1.4.2 启动锅炉房变投运操作规定:
1) 变压器在安装或检修后,投入运行前及停运半个月以上者均应测量线圈的绝缘电阻,并将测量数值记入变压器的绝缘记录薄中;
2) 变压器在使用期间,绝缘电阻R6O″应不低于初次值的50%,吸收比R60″/15″≥1.3;在潮湿环境条件下,绝缘电阻每1000V额定电压其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
3) 变压器的充电,必须在装有保护的电源侧进行;即:应先合电源侧开关、后合负荷侧开关,严禁变压器倒送电。
4) 切换变压器分接开关位置的工作,必须在停电后由检修人员进行,且经测量三相直流电阻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5) 分接开关的切换应记录在专用记录本上。
5.1.4.3 启动锅炉房变停运操作规定:
1) 变压器停运必须用相应的开关切断;
2) 应先断开负荷侧开关,再断开电源侧开关。
5.1.5 在下列情况下禁止将设备投入运行
5.1.5.1 无保护设备;
5.1.5.2 电机绝缘电阻不合格;
5.1.5.3 开关机构拒绝跳闸;
5.1.5.4 开关事故跳闸次数超过规定次数;
5.1.5.5 速断保护动作原因未查明或故障未排除。
第二节 启动锅炉配电系统运行
5.2.1 启动锅炉房配电系统正常运行方式
5.2.1.1 正常运行时,380V启动锅炉房PC段由启动锅炉房变带。
5.2.1.2 启动锅炉房MCC盘正常时由工作电源开关带,备用电源开关处于热备用状态。
5.2.1.3 启动锅炉房MCC盘正常时由工作电源开关带。
5.2.2 启动锅炉房配电系统非正常运行方式
5.2.2.1 380VMCC盘工作电源开关检修或故障时,合上 380VMCC备用电源就地开关。
5.2.3 启动锅炉房配电系统的联锁
5.2.3.1 启动锅炉房变压器,高压侧开关跳闸联跳低压侧开关;
5.2.3.2 MCC盘的任一电源开关在合闸状态时,闭锁另一个电源开关合闸。
5.2.4 启动锅炉房配电系统运行电压规定
5.2.4.1 380V段母线电压正常应在380V~400V之间范围内,最高不得超过418V。
5.2.5 启动锅炉房变压器事故过负荷能力:
过负荷电流/额定电流 1.2 1.3 1.4 1.5 1.6
过负荷持续时间min 60 45 32 18 5
5.2.6 启动锅炉房配电系统运行中的检查项目
5.2.6.1 检查变压器保护按规定投入运行正常;
5.2.6.2 检查变压器内部运行声音正常,无焦味;
5.2.6.3 检查变压器各接头紧固,无过热变色现象,导电部分无生锈、腐蚀现象,套管清洁无硬化、爬电现象;
5.2.6.4 线圈外部清洁,无破损、无裂纹;
5.2.6.5 变压器本体无搭挂杂物;
5.2.6.6 电缆无渗油、漏油现象;
5.2.6.7 变压器外壳接地线牢固无损坏;
5.2.6.8 线圈温度正常,测温传感器埋藏正确,变压器温控仪工作正常;
5.2.6.9 检查各开关运行状态及远方指示正确,与运行日志记录一致;
5.2.6.10 检查各开关、刀闸定位完好,无欠位和过位现象;
5.2.6.11 检查各开关、刀闸、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无振动和异常声音;
5.2.6.12 检查配电盘内无振动及放电声,母线各接头紧固,无过热、变色现象。
5.2.6.13 检查各设备就地表计指示无大幅度摆动现象,且指示不超额定值;
5.2.6.14 检查配电盘内无烧焦味;
5.2.6.15 检查各负荷接线元件及电缆头无过热;
5.2.6.16 检查配电盘前、后门在关闭状态;
5.2.6.17 检查配电室无漏水、积水现象,照明充足;
5.2.6.18 检查配电室内通风设备正常,消防器材齐全。
5.2.7 检查启动锅炉房变压器时的注意事项:
5.2.7.1 运行中严禁私自进入参数设定状态;
5.2.7.2 变压器投入运行后,禁止进入隔离栏栅检查设备,特别是禁止触摸变压器本体,必须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5.2.7.3 对变压器进行高压测试中,应先将传感电缆从温控箱上卸下,以防损坏测控仪。
5.2.8 下列情况应对变压器进行特殊检查,增加巡视检查次数:
5.2.8.1 过负荷:监视负荷、导电部分及接头无发热,通风系统运行正常。
5.2.8.2 气温剧变:检查变压器温度变化情况。
第三节 启动锅炉配电系统停运
5.3.1 启动锅炉房PC段停电步骤:
5.3.1.1 检查负荷侧开关已拉至检修位置;
5.3.1.2 将PC段所有供MCC电源开关断开(MCC母线侧);
5.3.1.3 将备用电源开关拉至检修位置,断开其控制电源;
5.3.1.4 断开工作电源进线开关,检查母线电压到零;
5.3.1.5 检查工作电源进线开关在断开位;
5.3.1.6 将工作进线开关摇至试验位;
5.3.1.7 取下工作电源进线开关控制电源保险;
5.3.1.8 断开启动锅炉房变高压侧开关;
5.3.1.9 将启动锅炉房变高压侧开关摇至试验位;
5.3.1.10 取下启动锅炉房变高压侧开关控制电源保险;
5.3.1.11 根据检修要求布置安全措施。
第四节 启动锅炉配电系统的异常和事故处理
5.4.1 变压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紧急停运
5.4.1.1 变压器冒烟着火;
5.4.1.2 变压器端头接触处烧红或熔断;
5.4.1.3 变压器放电并有异音;
5.4.1.4 变压器无保护运行(直流系统瞬时选接地点和直流保险熔断、接触不良等立即恢复正常运行者除外)。
5.4.1.5 变压器失去保护或开关拒动;
5.4.1.6 发生直接威胁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
5.4.2 380V PC段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紧急停运:
5.4.2.1 PC段母线冒烟着火;
5.4.2.2 配电盘上大量漏水、漏汽,有可能造成母线短路时;
5.4.2.3 PC段无保护运行。
5.4.3 380VPC段失电。
5.4.3.1 现象
1) PC段电源进线开关指示在分闸位置,PC段负荷设备跳闸;
2) 就地有保护动作指示;
3) 电压表、电流表指示为零。
5.4.3.2 原因:
1) 380V配电段母线或负荷设备发生短路;
2) 变压器故障;
3) 电网10KV(厂用电未送电前)线路失电;
5.4.3.3 处理:
1) 迅速到就地检查保护动作情况;
2) 检查母线各部有无明显故障点;
3) 将检查情况汇报班长、值长;
4) 若为电网10KV(厂用电未送电前)系统失电,联系尽快恢复供电;
5) 若为变压器故障,查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确已断开,并将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摇至检修位置,布置安全措施,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6) 若为母线故障,测定母线绝缘电阻,通知检修人员处理,待故障处理后,尽快恢复母线供电;
7) 若负荷回路发生故障,将该负荷停电,通知检修人员处理。待处理好后测定绝缘合格,尽快恢复其供电。
5.4.4 380VMCC盘失电
5.4.4.1 现象
1) 失电的 MCC盘所带负荷设备跳闸;
2) 失电的MCC 盘电源开关过流保护动作;
3) 失电的MCC盘电压表、电流表指示为零。
5.4.4.2 原因
1) 380VMCC盘母线或负荷设备发生短路;
2) MCC盘对应的上一级380V PC段失电。
5.4.4.3 处理
1) 尽快到就地检查电源开关保护动作情况及检查母线各部有无明显故障点;
2) 将检查情况汇报班长;
3) 若为母线或负荷设备故障,测量母线绝缘合格,若不合格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处理,待故障处理后,尽快恢复母线供电;
4) 若为MCC盘对应的上一级380VPC段失电引起,查明原因后尽快恢复供电。
5.4.5 380V电源开关拒动的处理
5.4.5.1 现象
1) 按下合、分闸按钮后,相应指示灯不亮;
2) 开关不能合、分闸。
5.4.5.2 处理
1) 控制电源是否消失,设法恢复;
2) 控制回路是否断线;
3) 查开关的储能回路是否正常;
4) 如经上述检查处理后,仍不能合跳闸,则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
第六章 电动机设备
第一节 电动机送电
6.1.1 电动机送电前,运行人员应进行下列检查:
6.1.1.1 送电前应确认本电动机全部工作票押回或终结,并拆除机械、电气工作的所有安全措施;
6.1.1.2 检查电动机及所带机械部分无人工作;
6.1.1.3 电动机上及其附近无堆积物或杂物;
6.1.1.4 滑动轴承电动机轴承是否有油,油位是否正常,轴承内无脏物;
6.1.1.5 电动机接地线装设牢固且完整良好;
6.1.1.6 靠背轮的安全罩装设牢固;
6.1.1.7 对于有启动装置的电动机,应检查启动装置良好,具备启动条件;
6.1.1.8 按规定测量电动机绝缘良好,并设法盘动转子,无卡涩现象;
6.1.1.9 电动机电缆头良好,无损坏及漏油;
6.1.1.10 绕线式电动机碳刷与滑环接触是否紧密,滑环短接装置是否在断开位置;
6.1.1.11 直流电动机整流子表面是否良好,碳刷接触是否紧密;
6.1.1.12 电动机保护已全部投入;
6.1.1.13 所带机械具备启动条件,且已在准备启动状态;
6.1.1.14 电动机所属一、二次回路完整良好;
6.1.1.15 电动机及其进线接好,接线盒装设牢固;
6.1.1.16 测量电动机绝缘合格,必要时试验保护。
6.1.2 检修后或备用中的电动机,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送电或启动:
6.1.2.1 电动机或所带机械有摩擦现象;
6.1.2.2 汽油、水或其它腐蚀性药物侵入电动机内或进线盒内;
6.1.2.3 电流表失灵或拆校后尚未恢复;
6.1.2.4 电动机附近有杂物;
6.1.2.5 送电前必须测量电动机绝缘合格:
6.1.2.5.1 在下列情况下应测定电动机绝缘电阻:
1) 按定期工作制度要求测量备用中的电动机绝缘合格;
2) 电动机检修后送电前;
3) 电动机停运超过两周;
4) 电动机进汽、进水、受潮;
5) 电动机电源保险器熔断或保护动作跳闸时;
6.1.2.5.2 电动机(含电缆)绝缘电阻允许值:
1) 380V及以下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绝缘应用500~1000伏兆欧表测定。
2) 转子绕组绝缘用500伏兆欧表测定。
3) 电动机最低绝缘电阻允许值见表1
表1 电动机绝缘电阻最低允许值
电动机额定电压及容量 测定条件
热状态 冷状态
380V100KW以上静子线圈绝缘电阻(MΩ) 1 3
380V100KW以下静子线圈绝缘电阻(MΩ) 0.5 2
转子线圈绝缘电阻(MΩ) 0.5 1
6.1.2.5.3 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注意事项:
1) 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必须断开电源,验明确无电压后方可进行。
2) 测量前、后必须将电动机线圈对地放电。
3) 带电设备附近测量时,工作人员和兆欧表及引线必须保持安全距离,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6.1.3 低压电动机停送电操作原则
6.1.3.1 电动机停电时,必须先查开关确已分开,然后再停电,断开控制电源;
6.1.3.2 电动机送电时,必须先查开关确已分开,合上控制电源,然后再送电。
第二节 电动机启动
6.2.1 电动机启动前的准备和检查
6.2.1.1 电动机及其所带机械设备检修试验工作全部结束,工作票收回、终结,安全措施全部拆除,并有维护人员提交可以投入运行的书面交待;
6.2.1.2 电动机外壳接地线及各部螺栓紧固,附近无人工作,周围无杂物;
6.2.1.3 继电保护及联锁装置投入正确,运行正常;
6.2.1.4 检修后的电动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法转动转子,以证实动、静转子之间无摩擦、卡涩现象;
6.2.1.5 电动机在未连接机械前,应进行试转,判断电动机转向正确,轴承振动不超规定值;
6.2.1.6 滑动轴承电动机轴承是否有油,油位是否正常,轴承内无脏物;
6.2.1.7 电动机所带设备符合启动条件;
6.2.1.8 靠背轮的安全罩装设牢固;
6.2.1.9 绕线式电动机碳刷与滑环接触是否紧密,滑环短接装置是否在断开位置。
6.2.1.10 直流电动机应注意检查整流子表面是否良好,碳刷接触是否紧密;
6.2.1.11 检修后的电动机或备用超过两周的电动机及周围环境潮湿的电动机送电前,必须用500V摇表测定其绝缘电阻值,所测定子线圈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且与同等条件上次测定值比较不得低于 50%;
6.2.1.12 电动机所带的机械是否已准备好,并可以启动;
6.2.1.13 轴承油位正常,电机冷却系统正常;
6.2.1.14 启动装置是否在“启动”位置;
6.2.1.15 是否有机械引起的反转现象,如有,应设法停止反转;
6.2.1.16 对于备用中的电动机,应经常检查,保证备用中的电动机能随时启动。
6.2.2 电动机启动规定
6.2.2.1 正常情况下,全电压启动的电动机,8小时内允许在冷态下启动 2次,两次启动间隔时间不得小于5分钟,允许在热态下启动1次,只有在处理事故且启动时间不超过2~3秒的电动机,可以多启动一次;
6.2.2.2 启动时电动机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6.2.2.3 电动机启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电流表满表且长时间不返回,电机冒烟,声音异常),应紧急停运,在原因未查明前不得再次启动;
6.2.2.4 新安装或检修后的电动机远方启动时,值班人员在电机旁监视启动过程;
6.2.2.5 严禁电机在反转状态下启动;
6.2.2.6 新安装及大修后的380V电动机试转时间不少于2小时;
6.2.2.7 严禁约时停、送电;
6.2.3 对于高压和重要的低压电动机,在远方操作合闸时,运行人员应留在电机旁。
6.2.4 鼠笼式电动机允许在冷态下启动2次,每次间隔不得小于5分钟;在热态下启动1次。对绕线式电动机允许电动机在冷状态下启动3次,热状态下启动2次。只有在处理事故时以及启动时间不超过2-3秒的电动机,可多启动1次。
6.2.5 电动机运行不足1小时停止运行或停止运行超过4小时及以上,称为冷状态;电动机运行超过1小时且停止运行未超过4小时,称为热状态。
6.2.6 电动机运行中检查项目:
6.2.6.1 监视电动机的电流是否超过允许值;
6.2.6.2 轴承润滑油温度、声音是否正常,冷却系统是否运行正常;
6.2.6.3 电动机的声音有无异常;
6.2.6.4 注意电动机及其周围的温度,保持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的附近卫生清洁,每个后夜班应清扫电动机及其控制箱、柜的外壳;
6.2.6.5 准确地记录电动机电流表读数、电动机起停时间及原因,并记录所发生的一切异常现象;
6.2.6.6 电动机各部温度有无过热现象,发现异常现象时,应迅速报告值班长。
6.2.7 运行人员应对电动机定期巡回检查,如发现异常,需改变运行方式时,应及时通知班长,必要时汇报值长。
第三节 电动机运行中的规定和检查
6.3.1 电流、电压的规定
6.3.1.1 当周波在额定值时,电动机可在额定电压的95%-110%的范围内运行,保持额定出力。电压低于额定值,电流可以相应增加,但最大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而且监视外壳温度不超规定。电压在额定值时,电动机可在额定周波变动土0.5Hz的范围内运行,保持额定出力;
6.3.1.2 电动机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5%,三相电流不平衡不得超过10%,且任何一相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6.3.1.3 电动机不允许超过铭牌数值运行。
6.3.2 电动机各部的温度、温升允许值应根据制造厂铭牌规定运行,任何运行方式下均不应超出此温度,无铭牌者可按下表规定运行:
部位名称 环境温度(C0) 绝缘等级 允许温度(C0) 允许温升(C0)
定子线圈 35 A 95 60
35 B 110 75
40 E 105 65
40 F 125 85
滑动轴承 35 80 45
滚动轴承 35 95 60
出口风温 35 70 35
6.3.3 电动机运行时轴承振动不超过下列数值:
额定转速(r/min) 3000 1500 1000 750及以下
振动值(双振幅mm) 0.05 0.085 0.1 0.12
6.3.4 电动机运行中的轴向串动值、轴承温度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6.3.4.1 滑动轴承<2~4mm;
6.3.4.2 滚动轴承<0.05mm。
6.3.4.3 电动机轴承允许最高温度:滑动轴承为80℃,滚动轴承为100℃。
第四节 电动机停运
6.4.1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运电动机:
6.4.1.1 电动机及所属回路发生人身事故;
6.4.1.2 电动机及所属电气设备冒烟着火;
6.4.1.3 电机发生强烈振动;
6.4.1.4 电动机扫膛;
6.4.1.5 电动机被水淹没;
6.4.1.6 电动机无保护运行。
6.4.2 紧停时若开关拒动,立即断开上级电源开关。
6.4.3 其他情况根据锅炉运行要求进行停运。
第五节 电动机事故处理
6.5.1 电动机启动时开关拒动
6.5.1.1 现象:
1) 启动时电机无声、不转、无电流。
6.5.1.2 原因:
1) 开关机械故障;
2) 无电源或保险熔断;
3) 不符合启动条件,闭锁启动回路;
4) 电动机开关合闸回路断线。
6.5.1.3 处理:
1) 停止起动,查明原因,运行人员不能处理时通知检修人员。
6.5.2 电动机启动时间超过规定值
6.5.2.1 现象:
1) 电机电流表满表不返回;
2) 电机发生轰鸣声。
6.5.2.2 原因:
1) 厂用电压太低;
2) 电机过负荷,所带机械卡涩。
6.5.2.3 处理:
1) 立即断开电机开关;
2) 检查厂用电压是否正常;
3) 检查所带机械是否卡涩,如卡涩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6.5.3 开关合闸后电动机转子不转
6.5.3.1 现象:
1) 合上开关后,电机不转且发出嗡嗡声;
2) 电流表指示为零或指针满表不返回。
6.5.3.2 原因:
1) 两相运行;
2) 电机所带机械负荷太重;
3) 转子开路;
4) 静子回路接线错误。
6.5.3.3 处理:
1) 立即拉开电源开关;
2) 根据上述原因判断,查明原因并消除后方可重新启动。
6.5.4 电机声音突变,电流上升或降低至零。
6.5.4.1 现象
1) 电机发生强烈的嗡嗡声;
2) 电流表指示上升或降低至零
3) 转速降低。
6.5.4.2 原因
1) 运行中电动机一相断线;
2) 系统电压太低;
3) 线圈匝间短路;
4) 转子鼠笼条开焊断裂;
5) 所带机械设备故障。
6.5.4.3 处理
1) 若电流上升不多且负荷运行正常,可能是电压降低所致。这时设法提高电压,使电流降至额定值;
2) 若电流到零或到头且机械工况有变化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3) 电机外部检查未发现异常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机。
6.5.5 电动机剧烈振动
6.5.5.1 原因
1) 电机和所带机械设备中心不一致;
2) 定子、转子间互相摩擦;
3) 轴承损坏;
4) 电机转子铁芯损坏松动或转子鼠笼条开焊断裂;
5) 所带机械损坏;
6) 电机某些零件损坏或机座、和基础不牢固。
6.5.5.2 处理
1) 立即停止运行,进行检查。
6.5.6 电动机出现冒烟和火花
6.5.6.1 原因
1) 中心不正或轴瓦磨损,使转子和定子相碰;
2) 转子和定子间隙积灰太多;
3) 鼠笼式转子的铜(铝)条断裂或接触不良;
4) 电机内部短路。
6.5.6.2 处理
1) 立即停止运行,进行检查。
6.5.7 电动机轴承温度升高
6.5.7.1 原因
1) 润滑不良;
2) 轴瓦油槽堵塞或被磨平;
3) 电动机轴承倾斜;
4) 中心不正或弹性联轴器的凸齿工作不匀;
5) 转子不在磁场中心,引起轴向串动或轴承挤压。
6.5.7.2 处理
1) 必要时可加装临时冷却装置,若无效果,应根据温度升高情况及时汇报班长,申请退出运行。
6.5.8 电动机着火的处理
6.5.8.1 立即停止电动机运行,断开电源;
6.5.8.2 有通风装置的应停用,但不要停用冷却水源;
6.5.8.3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6.5.8.4 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应不使粉沫落入轴承内;
6.5.8.5 禁止使用砂子和损害绝缘的泡沫、酸碱灭火器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