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质。不锈钢本身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并且由于控制了碳的含量,减少了焊后碳化铬的晶界沉淀,在焊后提供了较好的耐蚀性。但不锈钢在氯化物环境中,对应力腐蚀开裂最为敏感,不具备耐氯离子腐蚀的功能。另外,在焊接热影响区仍然存在焊后晶界贫铬发生的可能性,并且由于条件所限,现场焊后无法对焊缝内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其保护膜相对较差,加之焊后表面不平整度增加,这些都为孔蚀核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介质。输送介质为0. 48mol/L氯离子浓度的海水,其对不锈钢腐蚀的影响是显著的.一方面是破坏钝化膜,另一方面是不断富集的氯离子直接降低PH值。加入质量分数为IX 10"的次氯酸钠.对氯离子含量的提升可忽略不计。但次氯酸钠的存在,对提高介质含氧量.加快阴极去极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加快了点蚀速度。
(3) 温度和pH值。环境温度和海水整体的pH值变化不大.对反冲洗管道点蚀的影响很小。
(4) 流速。管道内海水在试运期间长期处于滞流状态,为点蚀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正常运行期间,管道内海水设计流速在2. 3m/s,由于水流冲刷,初步形成的亚稳态孔核中很难形成闭塞电池的条件,孔蚀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氯离子富集"、"酸性增加"和孔内"不锈钢活化态"等都难以保持。但在长期停运状态下,这些闭塞电池条件都得以实现,为孔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材质不耐氯离子腐蚀、介质含氯离子和长期滞流的状态这几项因素共同影响促成了不锈钢管道的点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