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气专业 > 详细内容
1000MW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选型及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1/5/23  阅读次数:2523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选型及现状分析
安普亮
ANPuliang  
(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宁夏银川 750400)  
摘 要:介绍了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以及大容量直接空冷机组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对华电 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将要建设的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的主机选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论 述,并对其环保节能情况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制造时应考虑的问题,以 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空冷技术;主机选型;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T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51(2008)03-0018-04  
收稿日期:2008-01-28  
0 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电力工业的建设将继续朝着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我国“贫油、少气、多煤”的一次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燃煤火力发电仍将在我国发电领域占主导地位。发展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有利于提高机组热效率、降低发电煤耗,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大气 污染物的排放,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采用空冷技术是火力发电厂非常有效的一项节水措施。建设空 冷机组较同等级的湿冷机组可节约用水量2/3左右,非常适合西部干旱少雨地区。
1 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技术发展现状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蒸汽温度基本都提高
到了580℃  ~600℃。近年来一批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相继投入运行,除可靠性很高外,其循环效率可达到45%左右。超超临界技术发展领先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德国和丹麦。其中,丹麦2001  年投运的AVV2电厂的一台超超临界机组效率高达49%,这是目前世界上超超临界机组中运行效率最高的机组。我国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国内有数台超超临界机组已经投入商
业运行,数十台超超临界机组正在建设并将投入商业运行,为国产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2×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及华能玉环电厂2×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已顺利建成并成功投入商业运行。这4台机

 第3期安普亮:1000MW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选型及现状分析·19· 
组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的设计、制造、配套、安装、调试和运行能力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 空冷发电机组的应用情况电站空冷技术的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而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空冷系统的国家。20纪50年代末,匈牙利发展了喷射式凝汽间接空冷技术之后,各国纷纷大量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和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技术。目前,国际上采用直接空冷系统容量最大的机组是德国为南非设计的马丁巴6×665MW  电厂机组,采用间接空冷系统容量最大的机组是南非的肯达尔6×686MW电厂机组。澳大利亚的KogenCreek1×750MW电站将于2007年底投入运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和建设空冷机组,目前所采用的发电用直接空冷岛的单机容量最大为600MW,自2002年以来,已有超过40台套投产或在建。通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已较好地掌握了大型空冷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技术。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武公司)一期工程2×600MW空冷发电机组#1,#2机已分别于2007年6  月和9月投入运行,目前运行良好。灵武公司二期工程即将建设的单机容量为1000MW的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在国际上是第1家。在国内,已有600MW亚临界、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和 1000MW湿冷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设计、制造经验,   结合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特点,对其具 有特殊要求的末级长叶片、轴承支承型式及轴系稳 定性等问题,联合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和电厂进行联合攻关,完全具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能力。
3 100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主机选型
3.1 汽轮机选型
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主要是在超临界机 组的基础上提高主蒸汽、热再热蒸汽的参数,通流部 分、叶片型式及末级叶片长度等会发生一些变化。采 用1000MW  超超临界湿冷机组的高中压缸模块,与 600MW空冷汽轮机的低压缸模块组合进行设计。
灵武公司二期工程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机 组汽轮机采用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七 级回热抽汽、直接空冷凝汽式,入口参数为25.0   MPa/600℃/600℃,额定背压为13kPa,夏季背压为 33kPa,额定给水温度为298.7℃。
3.2 锅炉选型
100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和同容量超超 临界湿冷机组锅炉蒸发量相差不大,其他的技术要求 如锅炉型式、炉膛容积热负荷、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 域热负荷、燃烧器布置、水冷壁型式、受热面布置型 式、各受热面材料选择、锅炉启动系统的配置以及锅 炉控制系统等均与超超临界湿冷机组所配的锅炉是 一样的。邹县电厂和玉环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湿冷机组的锅炉已经投入运行,国内1000MW  超超临 界锅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灵武公司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机组采用变 压直流炉、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 架、紧身封闭、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锅炉容量和 主要参数:额定蒸发量2856.8t/h,锅炉出口蒸汽参 数26.25MPa/605℃/603℃。
3.3 发电机选型
超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机与超临界和亚临界的发
电机在设计上没有区别,因容量的加大,1000MW   机组发电机的结构尺寸比600MW  机组发电机大得 多。如能采用公路运输,发电机的定子可以整体装 运;如果采用铁路运输,发电机在结构上需要作特殊 设计。目前,国外的制造商已通过一些技术解决了 交通运输问题。灵武公司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发电机额定容量为1000MW,电压为27kV,频 率为50Hz,功率因数cos=0.9,冷却方式为水氢 氢,励磁方式为快速励磁(自并励,励磁自带PSS)。
4 100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技术特点
4.1 空冷系统
4.1.1 空冷凝汽器布置方案
汽轮机的排汽通过大直径管道进入布置于主厂 房A列前的空冷岛,采用轴流风机使冷空气流过空 冷凝汽器管束,通过强制通风方式使蒸汽凝结成水,   冷凝水经过处理后送回到锅炉给水系统。
每台空冷凝汽器分成10排,每排有8个冷却单 元(6顺2逆)。
对空冷系统风机噪音进行限制,选择噪音低的 风机(包括电动机)。风机采用变频调速,风机转速 应能在20%  ~110%额定转速范围内任意调节,逆 流空冷凝汽器单元采用的风机应能反转运行。
为防止外界风对空冷凝汽器的影响,布置时要 避免夏季主导风从炉后吹入空冷凝汽器,同时在空 冷凝汽器平台四周加装挡风墙以减少热风再循环。  
4.1.2 空冷凝汽器系统
空冷凝汽器是由大管径的单排椭圆翅片管管 束、蒸汽分配管、管束上联箱、集管(管束下联箱)、支撑管束的钢构架等组成,系统传热效率高、空气阻 力小、性能先进,且其强度满足安装、运行、维修、冲洗要求。
排汽管道系统是指从汽轮机低压缸排汽装置出 口到与连接各空冷凝汽器的蒸汽分配管之间的管 道,以及在排汽管道上设置的滑动和固定支座、膨胀 偿器、相关的隔断阀门、爆破膜、疏水等。管道系 统要求严密,管道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转弯处的 弯管内有导流板,管道系统中有防止振动和吸收热 位移的工艺布置。
主排汽管道直径约为8m,次总管变径后分出 10支直径3m的上升支管与蒸汽分配管连接,蒸汽 分配管的直径由3m变到2.6m后再变到1.5m。
排汽管道始于汽轮机排汽装置的排汽口,其截 面通常为长方形,通过一个过渡件与管道的直段相 连;直段的管道配备有加强环;管道上的不锈钢膨胀 节用于减小由于管道的热膨胀和位移导致的汽轮机 排汽装置的应力和位移;配备的人孔门用于常规检 查;排汽管道还配备所有必须的固定和浮动支座;为 了保护冷凝系统,避免管道承受过高压力,安全隔膜 被安装在由平台可以接近的管道上;排气支管根据 要求安装蝶阀。
4.2 低压缸末级叶片
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与1000MW  超 超临界湿冷汽轮机的高、中压通流部分基本可通用,   低压部分除末两级外,也可用湿冷机组的设计方案。
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研制的关键是空冷 末级叶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研制的762mm叶 片于2007年5月份通过了国内相关专家组织的鉴 定,该叶片适用于四排汽1000MW  空冷汽轮机。
762mm叶片具有级效率高、根部反动度高、顶部反 动度低及变工况特性优良等特点。在完成流型优化 设计之后,不但进一步采用全三维粘性流场CFD软 件计算分析叶片级的全三维流场特性,而且对典型 截面完成了叶栅吹风试验。根据计算分析,精调静、 动叶的叶型及成形规律,使全三维流场特性达到最 优,最终完全确定静、动叶片的叶型及成形规律。计 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三维流场优化设计,流场特 性明显改善,级效率显著提高。762mm叶片也采用 了大宽度、自带阻尼凸台拉筋、小应力集中的CCB  (ContinueCoverBucket)结构设计,大幅度削减动应 力峰值,振动特性优良。该叶片是一只大根径、大刚 度、大长度、结构先进、安全可靠、适应背压范围大、 变工况性能好、气动效率高的先进末级空冷叶片。
4.3 1000MW空冷汽轮机低压缸变形
(1)合理的低压缸分层结构。1000MW  空冷汽 轮机低压缸采用有成功运行经验的3层缸结构,均 采用焊接结构。低压内缸进汽室设计为装配式结 构,整个环形的进汽腔室与内缸其他部分隔开,低压 进汽部分径向预留间隙,使内外壁温差最大的进汽 部分在工作状态时的热膨胀受约束较小。
(2)水平中分面的改进。低压内缸中分面法兰 全部采用钢板件焊接而成,消除了铸件残余应力引 起的变形。
(3)成熟可靠的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引进 低压缸设计、制造技术,优化焊接工艺,控制施焊顺 序,完善热处理工艺,减小残余应力,从而有效地控 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
4.4 给水泵选型
对于超超临界1000MW  机组,给水压力较高,   给水流量比较大,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机组 配置2台50%  BMCR容量的汽动给水泵和1台30%  BMCR容量的启动电动给水泵。汽动给水泵 设计有专门的凝汽器,采用循环水冷却,确保其有比 较稳定的背压。
4.5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超超临界机组汽水品质比亚临界机组汽水品质 要求高,超超临界1000MW  直接空冷机组,空冷系 统庞大、汽水空间大、凝结水中铁离子含量高;同时,在夏季气温高时,凝结水温度会相应较高,对精处理 系统要求更高。在精处理系统设置时,要充分考虑空冷机组的特点,采用阴阳分床或粉末树脂覆盖过 滤器精处理系统等方式,以确保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节能环保优势 灵武公司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空冷发电 机组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参数最高、容量 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燃煤空冷发电机组,机组热效率 高达43.71%,发电煤耗281.4g/(kW·h),发电水 耗0.56m3/(MW·h),节能、节水、环保,符合国家 相关产业政策。
1000MW超超临界湿冷机组发电水耗为2.36   m3/(MW·h),而1000MW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 仅为0.56m3/(MW·h),采用空冷机组节水达70% 以上。由此可见,选择同容量的发电机组,2台1000   MW空冷机组比湿冷机组可节水约3600m3/h,全 年节约用水约2500万m3。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 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其发电煤耗低,同步建设脱硫 和脱硝装置,其SO2、烟尘、NOX  和灰渣的排放量均 明显减少,从而减轻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损害。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效率高,发电煤耗仅 281g/(kW·h),远低于全国平均煤耗。在煤价上 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市场竞 争力。不同技术等级空冷发电机组设计标准煤耗对 比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等级空冷机组设计标准煤耗对比
指    标
600MW  
亚临界
600MW  
超临界 1000MW   超超临界 机组保证工况下的热 耗/[kJ·(kW·h)-1]   8064  7755  7547  
锅炉保证效率/%  93.50  93.50  93.50  
机组绝对效率/%  44.64  46.42  47.70  
管道效率/%  98.00  98.00  98.00  
发电厂热效率/%  40.91  42.54  43.71  
机组发电计算标准煤 耗/[g·(kW·h)-1]   300.66  289.17  281.40  
  由表1可知,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的发 电标准煤耗比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降低了7.77   g/(kW·  h),比600MW  亚临界空冷机组降低了 19.26g/(kW·h),在同等发电量的情况下,采用 2×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的节煤效果明 显,经测算比3×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节约标煤 约20万t/年。
6 结束语
(1)我国1000MW  超超临界湿冷机组技术和 600MW空冷机组技术已经成熟,均有良好的运行业 绩。采用1000MW  超超临界湿冷机组的高中压缸 模块与600MW  空冷汽轮机的低压缸模块进行组 合,形成四缸四排汽的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机 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1000MW  超超临界空冷机组节水效果明 显,同步建设脱硫和脱硝设施,机组SO2、烟尘、NOX   和灰渣的排放量均明显减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高效节煤,具有极 强的市场竞争力,其建设步伐可适当加快。
参考文献:  
[1]朱军,王运泽.1000MW  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可行性 和与经济性探讨[J].中国电力,2007,40(7):8-11.  
(编辑:白银雷)  
作者简介:  
安普亮(1969-),男,山东曹县人,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从事大容量发电机组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上接第13页)的工程项目而言,高压给水管道可 以取用较高的流速来以到节省初投资的目的。
致谢:本文在编写的过程中,引用了浙江国华 宁海电厂二期2×1000MW扩建工程司令图设计专 题报告及成品中的部分数据和材料,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朱瑾,唐茂平.高压给水管道规格优化专题报告[R].   成都:西南电力设计院,2006.  
(编辑:刘芳)  
作者简介:  
唐茂平(1969-),男,四川乐至人,西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 师,从事火力发电厂热机专业的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王斌(1966-),男,重庆江津人,西南电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火力发电厂热机专业的设计和技术管理
工作。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