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专业术语1.档距:相邻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称为档距,一般用L表示。
2.弧垂:对于水平架设的
线路来说,导线相邻两个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连线与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弛度。用f表示。
3.限距:导线对地面或对被跨越设施的最小距离。一般指导线最低点到地面的最小允许距离,常用h表示。
4.水平档距:相邻两档距之和的一半,称为水平档距。
5.垂直档距:相邻两档距间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垂直档距,常用 表示,如图6.代表档距:一个耐张段里,除弧立档外,往往有多个档距。由于导线跨越的地形、地物不同,各档距的大小不相等,导线的悬挂点标高也不一样,各档距的导线受力情况也不同。而导线的应力和弧垂跟档距的关系非常密切,档距变化,导线的应力和弧垂也变化,如果每个档距一个一个计算,会给导线力学计算带来困难。但一个耐张段里同一相导线,在施工时是一道收紧起来的,因此,导线的水平拉力在整个耐张段里是相等的,即各档距弧垂最低点的导线应力是相等的。我们把大小不等的一个多档距的耐张段,用一个等效的假想档距来代替它,这个能够表达整个耐张力学规律的假想档距,称之为代表档距或称为规律档距,用LO表示。
7.杆塔高度:杆塔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高度。用H1表示。
8.杆塔呼称高度:杆塔最下层横担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杆塔呼称高度,简称呼称高,用H2表示。
9.悬挂点高度:导线悬挂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导线悬挂点高度,用H3表示。
10.线间距离:两相导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线间距离,用D表示。
11.根开:两电杆根部或塔脚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根开。用A表示。
12.架空地线保护角:架空地线和边导线的外侧连线与架空地线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架空地线保护角。用 表示。
13.杆塔埋深:电杆(塔基)埋入土壤中的深度称为杆塔埋深。用h0表示。
14.跳线:连接承力杆塔(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两侧导线的引线,称为跳线,也称引流线或弓子线。
15.导线的初伸长:当导线初次受到外加拉力而引起的永久性变形(延着导线轴线伸长),称为导线初伸长。
16.分裂导线:一相导线由多根(有2根、3根、4根)组成型式,称为分裂导线。它相当于加粗了导线的“等效直径”,改善导线附近的电场强度,减少电晕损失,降低了对无线电的干扰,及提高
送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17.导线换位:
送电线路的导线排列方式,除正三角形排列外,三根导线的线间距离是不相等。而导线的电抗取决于线间距离及导线半径,因此,导线如不进行换位,三相阻抗是不平衡的,
线路愈长,这种不平衡愈严重。因而,会产生不平衡电压和电流,对发电机的运行及无线电通信产生不良的影响。
送电线路设计规程规定“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的
送电线路均应换位”。一般在换位塔进行导线换位。
18.导(地)线振动:在
线路档距中,当架空线受到垂直于
线路方向的风力作用时,就会在其背风面形成按一定频率上下交替的稳定涡流,在涡流升力分量的作用下,使架空线在其垂直面内产生周期性振荡,称为架空线振动。
当涡流的频率恰好与架空线的自振频率相同时,将会形成架空线的稳定振动波,这种稳定的振动波将在架空线内部产生交变应力,长期作用会造成架空线的损伤。最严重的地方是架空线线夹出口处。
架空线振动时的最高点叫做波峰,当导线邻近的另外的一点停留在原有位置时,便形成了所谓的波节。两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叫做振动的半波长。两个相邻的半波则称为振动全波长。两个波峰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波幅(振幅)。因风力作用而引起的周期性振荡,一般每秒几到几十个周波。振幅一般不超过几个厘米的“静止波”。
均匀的风速和风向是引起架空线振动的基本因素,其振动的频率,波长和振幅还与架空线的档距长度,年平均运行应力及架空线的材料、直径和张力等因素有关。
架空线的防振措施,主要是安装防振锤,护条线、阻尼线等,用其来吸收振动能量。以达到减轻架空线振动的效果。
防振锤的安装位置最好在“波峰”点处,使其上下甩动幅度最大,从而起到消耗最大振动能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