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溶液的配制方法
发起人:dajiangjunwang  回复数:0  浏览数:4198  最后更新:2011/3/3 10:28:03 by dajiangjunwang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1/3/3 10:24:45
dajiangjunwang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3631
注册时间:2009/6/9
溶液的配制方法

[align=center]溶液的配制方法



[/align](一)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标准溶液常用

mol·L-1

表示其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size=10.5pt]1

[size=10.5pt].直接法





准确称取基准物质,溶解后定容即成为

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例如,需配制


500mL

浓度为

0.01000 mol·L-1 K2Cr2O7



溶液时,应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基准物质

K2Cr2O7 1.4709g

,加少量水使之溶解,定量转入

5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较稀的标准溶液可由较浓的标准溶液稀释而成。例如,光度分析中需用

1.79

×

10-3mol·L-1

标准铁溶液。计算得知须准确称取

10mg

纯金属铁,但在一般分析天平上无法准确称量,因其量太小、称量误差大。因此常常采用先配制储备标准溶液,然后再稀释至所要求的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可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高纯(

99.99%

)金属铁

1.0000g

,然后在小烧杯中加入约

30mL

浓盐酸使之溶解,定量转入一升容量瓶中,用

1mol·L-1

盐酸稀释至刻度。此标准溶液含铁

1.79×10-2mol·L-1

。移取此标准溶液

10.00mL



100mL

容量瓶中,用

1mol·L-1

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标准溶液含铁

1.79×10-3mol·L-1

。由储备液配制成

操作溶液时,原则上只稀释一次,必要时可稀释二次。稀释次数太多累积误差太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size=10.5pt]2

[size=10.5pt].标定法





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可先配制成溶液,然后选择基准物质标定。做滴定剂用的酸碱溶液,一般先配制成约

0.1mol·L-1

浓度。由原装的固体酸碱配制溶液时,一般只要求准确到

1



2

位有效数字,故可用量筒量取液体或在台秤上称取固体试剂,加入的溶剂(如水)用量筒或量杯量取即可

。但是在标定溶液的整个过程中,一切操作要求严格、准确。称量基准物质要求使用分析天平,称准至小数点

后四位有效数字。所要标定溶液的体积,如要参加浓度计算的均要用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准确操作,不能马虎。






(二) 一般溶液的配制及保存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中采用

1



1

(即

1+1

)、

1



2

(即

1+2

)等体积比表示浓度。例如

1



1 H2SO4

溶液,即量取

1

份体积原装浓

H2SO4

,与

1

份体积的水混合均匀。又如

1



3 HCl



,即量取

1

份体积原装浓盐酸与三份体积的水混匀。



配制溶液时,应根据对溶液浓度的准确度的要求,确定在那一级天平上称量;记录时应记准至几位有效数字;配制好的溶液选择什么样的容器等。该准确时就应该很严格;允许误差大些的就可以不那么严格。这些“量”的概念要很明确,否则就会导致错误。如配制

0.1mol·L-1 Na2S2O3

溶液需在台秤上称

25g

固体试剂,如在分析天平上称取试剂,反而是不必要的。配制及保存溶液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1

.经常并大量用的溶液,可先配制浓度约大

10

倍的储备液,使用时取储备液稀释

10

倍即可。



2

.易侵蚀或腐蚀玻璃的溶液,不能盛放在玻璃瓶内,如含氟的盐类(如

NaF





NH4F



NH4HF2

)、苛性碱等应保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



3

.易挥发、易分解的试剂及溶液,如

I2



KMnO4



H2O2



AgNO3



H2C2O4



Na2S2O3



TiCl3

、氨水、

Br2

水、

CCl4



CHCl3

、丙酮、乙醚、乙醇等溶液及有机溶剂等均应存放在棕色瓶中,密封好放在暗处阴凉地方,避免光的照射。



4

.配制溶液时,要合理选择试剂的级别,不许超规格使用试剂,以免造成浪费。



5

.配好的溶液盛装在试剂瓶中,应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浓度、名称以及配制日期。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甄长红 版权所有 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2005-200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