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配制方法 | |
![]() |
发起人:dajiangjunwang 回复数:0 浏览数:4234 最后更新:2011/3/3 10:28:03 by dajiangjunwang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dajiangjunwang 发表于 2011/3/3 10:24:45
|
溶液的配制方法 [align=center]溶液的配制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标准溶液常用 mol·L-1 表示其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size=10.5pt]1 [size=10.5pt].直接法 准确称取基准物质,溶解后定容即成为 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例如,需配制 500mL 浓度为 0.01000 mol·L-1 K2Cr2O7 溶液时,应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基准物质 K2Cr2O7 1.4709g ,加少量水使之溶解,定量转入 5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较稀的标准溶液可由较浓的标准溶液稀释而成。例如,光度分析中需用 1.79 × 10-3mol·L-1 标准铁溶液。计算得知须准确称取 10mg 纯金属铁,但在一般分析天平上无法准确称量,因其量太小、称量误差大。因此常常采用先配制储备标准溶液,然后再稀释至所要求的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可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高纯( 99.99% )金属铁 1.0000g ,然后在小烧杯中加入约 30mL 浓盐酸使之溶解,定量转入一升容量瓶中,用 1mol·L-1 盐酸稀释至刻度。此标准溶液含铁 1.79×10-2mol·L-1 。移取此标准溶液 10.00mL 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 1mol·L-1 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标准溶液含铁 1.79×10-3mol·L-1 。由储备液配制成 操作溶液时,原则上只稀释一次,必要时可稀释二次。稀释次数太多累积误差太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size=10.5pt]2 [size=10.5pt].标定法 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可先配制成溶液,然后选择基准物质标定。做滴定剂用的酸碱溶液,一般先配制成约 0.1mol·L-1 浓度。由原装的固体酸碱配制溶液时,一般只要求准确到 1 ~ 2 位有效数字,故可用量筒量取液体或在台秤上称取固体试剂,加入的溶剂(如水)用量筒或量杯量取即可 。但是在标定溶液的整个过程中,一切操作要求严格、准确。称量基准物质要求使用分析天平,称准至小数点 后四位有效数字。所要标定溶液的体积,如要参加浓度计算的均要用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准确操作,不能马虎。 (二) 一般溶液的配制及保存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中采用 1 ∶ 1 (即 1+1 )、 1 ∶ 2 (即 1+2 )等体积比表示浓度。例如 1 ∶ 1 H2SO4 溶液,即量取 1 份体积原装浓 H2SO4 ,与 1 份体积的水混合均匀。又如 1 ∶ 3 HCl ,即量取 1 份体积原装浓盐酸与三份体积的水混匀。 配制溶液时,应根据对溶液浓度的准确度的要求,确定在那一级天平上称量;记录时应记准至几位有效数字;配制好的溶液选择什么样的容器等。该准确时就应该很严格;允许误差大些的就可以不那么严格。这些“量”的概念要很明确,否则就会导致错误。如配制 0.1mol·L-1 Na2S2O3 溶液需在台秤上称 25g 固体试剂,如在分析天平上称取试剂,反而是不必要的。配制及保存溶液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1 .经常并大量用的溶液,可先配制浓度约大 10 倍的储备液,使用时取储备液稀释 10 倍即可。 2 .易侵蚀或腐蚀玻璃的溶液,不能盛放在玻璃瓶内,如含氟的盐类(如 NaF 、 NH4F 、 NH4HF2 )、苛性碱等应保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 3 .易挥发、易分解的试剂及溶液,如 I2 、 KMnO4 、 H2O2 、 AgNO3 、 H2C2O4 、 Na2S2O3 、 TiCl3 、氨水、 Br2 水、 CCl4 、 CHCl3 、丙酮、乙醚、乙醇等溶液及有机溶剂等均应存放在棕色瓶中,密封好放在暗处阴凉地方,避免光的照射。 4 .配制溶液时,要合理选择试剂的级别,不许超规格使用试剂,以免造成浪费。 5 .配好的溶液盛装在试剂瓶中,应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浓度、名称以及配制日期。 |
用户在线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