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验报告的若干注意事项——作图 | |
![]() |
发起人:dajiangjunwang 回复数:0 浏览数:2818 最后更新:2009/8/8 14:37:12 by dajiangjunwang |
发表新帖 | 帖子排序: |
dajiangjunwang 发表于 2009/8/8 14:21:33
|
写实验报告的若干注意事项——作图 作图可能是实验报告中最头痛的问题。由于作图花的时间最多,要求也最多,还要
做裁剪、粘贴等工序,所以这些问题我需要花两天时间才能说清楚。 先谈一下作图工具,目前老师仍旧要求你们用作图纸,或许你们当中很多人有意见 ,但是我觉得用计算机来作图未必好,至少Excel肯定不行。因为要作出一张符合要求的 图表,手工作图肯定能办到,但作图软件未必可以。如果非要用作图软件不可,我推荐 用Origin,我们系里有很多Origin的高手。 按照作图的顺序,首先是一大堆废话,包括的内容有: (1) 实验名称; (2) 坐标名称(如伏安法就是A-V图,电位滴定曲线就是E(电位)-V(体积)图,等等) ; (3) 线型和点型的意义; (4) 其他必要的注释; (5) 作图反映出来的结果,如斜率、截距、偏差因子等; (6) 实验者和实验日期。 其实,这些东西最好在作图作完后再补上,因为作图前你不知道图上哪块地方是空 的。这些东西千万不要和图上的点或线混在一起,离开的越远越好。 接下来是坐标轴,要求注明物理量、单位和标尺,一般来说坐标轴就是图的边界, 整个图纸包括在一个方框中,物理量、单位和标尺写在方框外边,是横坐标的就写在方 框下方,是纵坐标的就写在方框左侧,所以,坐标轴的箭头是没有必要画出的。 注意,物理量和单位要居中,纵坐标字体要逆时针转90度,从下朝上写,但是纵坐 标的标尺不要这样。如果标尺是指数形式的,例如 1.0E+5 Pa,那么指数应该合并到单 位中,这样标尺就可以写成:1.0、2.0,……,而物理量和单位就写成:压力(×10^5 Pa),写在标尺的下方,并且居中。还要注意,次方数一定要用上标表示,我这里是不得 已而为之(不知道Origin里是否标得出来),另外,标尺要注意有效数字。 最后是数据点和数据线,按规定必须用铅笔来画。数据点最好不要用圆点,而是十 字、大叉、圆圈、方块等比醒目的符号表示,如果一张图上有很多个系列的数据点,那 么数据点的含义必须标明,例如方块表示0.50mol/L盐酸做的结果,圆圈表示0.30mol/L 等等。计算斜率时所取的点最好统一用三角表示(点型的同样也要说明),并在旁边标上 点的坐标。 数据线就是拟合数据点的直线,直线旁边最好注明该直线的意义,用作图软件时可 以用不同颜色的线,在图表的注释中可以对这些颜色加以说明。如果两条线距离很近而 且几乎平行,那么很难分清楚这两条线分别是哪两个系列数据点的拟合,此时需要画个 箭头指向其中一条线,对这条线加以说明。 这里谈一下作图的技巧。 一、选择标尺的大小 (1) 尽可能占用多的格子,因此标尺要尽可能地大,这样可以减小读数时带来的相 对误差; (2) 同时要兼顾标尺读数的方便程度,一个格子不能代表3个或1/3个单位,自己给 自己找麻烦; (3) 如果斜率反映出的是一个无量纲数,例如反应级数,那么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标 尺就应该相同。 二、计算斜率时的取点 (1) 两个点离开得越远越好,以减小读数误差; (2) 横坐标要取整,这样分母上的数字减出来就是简单整数了,做起除法来很舒服 ; (3) 如果有多条直线,那么取点时横坐标应该一样,这样分母上的数字只要做一次 减法就可以了; (4) 取点不要和直线上的数据点重合。 三、数据点的拟合 好像没什么可说的,这种工作本身就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除非是用线性回归来做( 谁会这样折腾啊?),尽量把直线往结果最好的地方去拟合吧,但是别太离谱了。 |
用户在线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