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絮凝沉淀 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 比重<1,上浮 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 以上的颗粒 给水处理――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 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 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 二、分类 自由沉淀:离散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不变 (沉砂池、初沉池前期) 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沉速增加 (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 拥挤沉淀:颗粒浓度大,相互间发生干扰,分层 (高浊水、二沉池、污泥浓缩池) 压缩沉淀:颗粒间相互挤压,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下挤出,污泥得到浓缩。
一、特点 在沉淀过程中,颗粒变大,沉淀变大。 悬浮物的去除率不仅与沉速有关,而且与深度,时间有关。 无理论描述公式,只能通过沉淀实验预测沉淀效果。 二、沉淀实验 沉淀柱高度=实际沉淀池深度 1)在时间ti,不同深度测Ci2) 计算各深度处的颗粒去除百分率 p=(C0-Ci)/C0 *100%
发生在 SS 浓度较高的情况 分层沉淀,出现清水-浑水交接面 出现4 个区。 A:清水区 B:等浓度区(与原水颗粒浓度相同)或称受阻沉降层 颗粒沉速等于界面(1-1 面)沉降速度,等速下降(Vs) C:变浓度区 颗粒浓度由小变大 D:压实区 颗粒沉速从大――小 悬浮物缓慢下沉是这一区内悬浮物缓慢压实过程 界面(2-2 面)以一定速度上升 沉淀开始,1-1 面下降,2-2 面上升 当t=tc 时,1-1 面和2-2 面相遇时,临界沉降点 当再延长沉降时间,污泥层就会发生压实。 分区的条件:最大颗粒粒径/最小颗粒粒径<6 发生在:混凝后的矾花(>2-3g/L) 活性污泥>1g/L 高浓度泥沙>5g/L二、沉降过程曲线 以1-1 界面的高度为坐标,可以作出沉降过程曲线。 b-c 的斜率代表1-1 界面的等速沉降 Cc 为临界点 最后压实高度为H∞ 沉降过程曲线的相似性,与水深无关(当原水颗粒浓度一样时) OA1/OA2=OB1/OB2 由一个水深的沉降过程曲线可以作出其它水深条件下的曲线 证明见:Kynch 理论 界面沉降速度Vs 与颗粒浓度有关 Vs= f(C) 对于活性污泥 Vs=a c-n (n>1)
甄长红 版权所有 单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2005-200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