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制电路板上的电磁干扰及抑制
- 发布时间:2009/10/15 阅读次数:2055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2 信号布线产生的干扰及干扰的抑制
电磁干扰的存在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是电磁干扰源,例如:工作中的高频大功率器件,二是电磁干扰敏感件,三是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例如信号布线和电源布线[1]2,前两种可采用屏蔽的 方法 以防止电磁干扰的辐射(对要求实现向外辐射电磁能量功能的 电子 产品除外)和吸收。
布线设计处在印制电路板制作的最早阶段,此时融入的电磁兼容的自由度最大,所用成本最低,必须充分考虑它的电磁兼容性能。信号布线同样有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和分布电阻,它们代表了干扰耦合路径的分布参数,这些分布参数随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只要两条线有电位差,两条线间就会存在电场。假设三条导线,A、B分别为信号线,D为地线,CAD为A的分布电容,若A的电位比B的高,B处在A的某个或某些等位面上,A中的电位就会与B发生耦合,这种电场耦合为容性耦合。同理B与A也可能产生这种耦合。抑制容性耦合的方法:一是要增大两布线导线间的距离(大于干扰信号最大波长的四分之一)[2]9,二是要减小信号线与地之间的距离。
若A、B两导线靠近,当导线A中有电流时,它的周围就存在着磁场,磁感线就会有一部分环绕到导体B组成的回路中,B回路就被感应出感生电流,这种磁场干扰耦合属于感性干扰(互感)耦合。同时,若A导线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还会存在自感,也会产生感性干扰(自感)耦合。抑制感性干扰耦合的方法:一是增大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以减小互感,原因是互感系数与距离成反比[4]224。二是减小信号线与地之间的距离,以减小信号线与地之间围成的磁通面积。减小线地距离外,还应尽量避免信号线的平行布设。
印制电路板上还存在其他干扰,如温度噪声。
3 印制电路板在考虑抗电磁干扰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3.1 首先考虑整个电路板的尺寸,不使用比实际需要更大的印制电路板[2]75。
3.2 不同功能的单元电路(如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高频与低频)分开设置,布线图形应易于信号流通且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3.3 印制导线尽可能短而宽。它的最小宽度应以能承受电流的大小(一般是额定电流的2—3倍)而定,但最小宽度不宜小于0.2 mm。在高密度、高精度的印制线路中,导线宽度和间距一般可取0.3 mm,地线宽度最小为2 mm[1]211。印制导线的拐弯应成圆角,各层电路板的导线应相互垂直,斜交(或弯曲走线),避免相互平行。
3.4 合理使用屏蔽和滤波技术,注意高低压之间的隔离。
3.5 元件的选用,尽量不选用比实际需要的速度更快的元件,在元件的位置安排上,易受电磁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距太近,应大于信号波长的四分之一,输入器件与输出器件尽量远离。
3.6 做到安全接地。低频电路(1 MHz以下)可用单点并联接地。这种接地方式可使各电路的电流流过导线时所产生的压降互不 影响 ,不会形成干扰,但这种接地方式对复杂系统实现起来很麻烦。常用的是串联单点接地,但这种方式中各电路的电流要流过一个公共的阻抗,各电路接地点所产生的压降会对各电路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高频电路(10 MHz以上)必须采用多点接地[2]68-70,[5]140。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会存在电源地、信号地和屏蔽地,应把它们接到公共的地线上。
[ 参考 文献 ]
[1] 张松春,赵秀芬,竺子芳,杨世宗.电子控制设备抗干扰技术及其 应用 [M].北京:机械 工业 出版社,1989.
[2] 滕 旭,胡志昂.电子系统抗干扰实用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 谢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0.
[4] 马文蔚.物 理学 :中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张是勉,关 山.自动检测系统实践[M].合肥: 中国 科学 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