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热工仪表 > 详细内容
热控检修维护规程
发布时间:2011/4/28  阅读次数:20634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序 言
  
  本《热工仪表及设备检修维护手册》是根据3×330M燃煤电站项目热控设备的说明书和相关图纸编制的,仅适用于3×330M燃煤电站项目热控设备的维护。
  由于资料不全、时间紧,该手册可能会存在不少错误,随着资料的逐渐齐全,我们会不断地对该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
  
  
  
  
  
  
  
  
  
  
  
  
  
  
  
  
  目 录
  7.1 温度测量原件及仪表…………………………………………………………………
  7.1.1 热电偶……………………………………………………………………
  7.1.2 热电阻……………………………………………………………………
  7.1.3 双金属温度计…………………………………………………………………
  7.1.4 温度开关……………………………………………………………………
  7.1.5 数字温度指示仪…………………………………………………………
  7.2 测压元件及表计…………………………………………………………
  7.2.1 弹簧管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及电接点压力表…………………………
  7.2.2 压力(差压)变送器……………………………………………………
  7.2.3 压力(差压)开关…………………………………………………………
  7.3 电接点水位计……………………………………………………
  7.4 转速测量装置…………………………………………………………
  7.5 氧化锆分析仪 …………………………………………………………
  7.6 炉膛火焰电视监视系统…………………………………………………
  7.7 汽包水位监视系统…………………………………………………
  7.8 锅炉吹灰系统…………………………………………………
  7.9 通用小型继电器检修维护……………………………………………
  7.10 行程开关的检修维护……………………………………………
  7.11 电动执行机构……………………………………………………………
  7.11.1 AI-MI系列电动执行机构
  7.12 气动执行机构……………………………………………………………
  7.13 备品备件清单……………………………………………………………
  
  
  
  
  
  
  
  
  
  
  
  7.1温度测量
  测温元件主要指热电偶和热电阻。热电式温度元件是利用测温元件的热电特性把温度物理量变成电量或电阻等物理量,再将测量出的电量信号或电阻信号送入显示仪表或DCS系统,将测量值以温度值显示出来,以使运行人员观测和了解整个介质运行工况,指导运行人员进行正确操作。
  7.1.1热电偶
  7.1.1.1测量原理及组成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是基于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成回路时,如两连接点温度不同,就会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不同成分的两导体构成热电偶的两电极。两接点的温差越大,产生的热电流(热电势)也越大。如果一端插在测温场所(工作端),另一端接在测试仪表上(自由端或称冷端),则测试仪表将显示热电热值。若仪表刻度盘采用温度——电势关系,用温度值表示,即可直接读出温度值。
  热电偶回路产生的热电势,由工作端电势和自由端电势两部分组成。一般热电偶分度表都是以自由端温度为0℃。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只与热电偶的材料和热电偶两端的温度差有关,而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
  热电偶:一般由感温元件、保护套管、接线盒、金属加固管等几部分组成。热电偶的结构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1) 两极间电气绝缘。
  2) 防止热电极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侵害。
  3) 保证测量端与被测对象有良好的热接触。
  4) 保证热电偶传感器以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安装于被测对象上。
  南望电厂选用的热电偶为铠装工业热电偶,大多选镍铬-镍硅、镍铬-镍铝型热电偶,分度号为K和E。
  7.1.1.2热电偶校验
  1)环境条件
  a热控试验室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无振动和强磁干扰;
  b室温:20±2℃ 。
  2)检定条件
  a热工全自动检定系统;
  bRZJ功率调节器;
  c温度控制器;
  d主控炉(300~1100℃);
  e辅控炉(300~1100℃);
  f油槽;(30~300℃);
  g恒温槽;(0~100℃);
  h控温偶;
  i标准热电偶;铂铑-铂,二级;
  j电源设备;
  k补偿导线:常用分度号,E分度、K分度;
  l兆欧表。
  3)外观检查
  a端子盒、盖板、螺丝等完整;
  b电极表面清洁无斑痕裂纹,焊端圆滑牢固、无脆化变质及机械损伤、腐蚀;
  c保护套管材料钢号符合要求,不应有弯曲、扭歪、压扁、堵塞、裂纹、沙眼及严重腐蚀磨损等缺陷。
  4)热电偶的绝缘检定
  用500V兆欧表测量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不小于100MΩ。
  5)热电偶性能检查
  a把石英管(插标准偶所用)与被检热点偶绑在一起,插入检定炉中心,端部不能与炉壁接触;
  b为防止标准偶受到污染,把标准偶插入石英管中;
  c接线:
  (1)把被检偶的正、负接线端子分别接到信号线的±Vx(x代表被检偶);
  (2)把控温偶的正、负接线端子分别接到信号线的±VK接线端子;
  (3)把标准偶的正、负接线端子分别接到信号线的±VB接线端子;
  (4)检查接线无误后,封堵检定炉的前后孔;(注:控温偶贴炉壁,被检偶不能贴壁)
  d参数输入:
  (1)把被检偶的用途、设计标号、型号、量程、精度、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参数输入计算机;
  (2)把标准偶的参数输入计算机,就可以启动检定炉(注:先启动辅控炉,再启动主控炉)进行校验。
  6)校验记录的打印
  7)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a经检定合格的热电偶出具检定证书;
  b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标明不合格项目;
  c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
  7.1.1.4检修维护项目及标准
  1)接线端子板的清扫;
  2)进行绝缘、电极和接线情况的检查;
  3)热电偶的校验;
  4)保护套管的检查;
  5)补偿导线的检查;
  6) 热电偶的极性判别见下表
  热电偶分度号 电极颜色 硬度比较 亲磁作用
   + - + - + -
  K 黑褐 绿黑 稍硬 稍软 不亲磁 稍亲磁
  E 黑褐 稍白 稍硬 稍软 不亲磁 不亲磁
  
  检修工艺标准
  1)感温元件插座材料应与主管道相同,对于高温高压管道上的插座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
  2)保温管道上的热电偶接线盒不应在保温内;
  3)感温元件应具有正确、明显的标志牌,接线盒、盖板、螺丝完整,接线牢固;
  4)测量金属表面温度的铠装热电偶,应与被测表面接触良好;
  5)保护套管内不应有任何杂物,其插入长度应能保证及时反映被测温点的真实温度。对普通套管的插入长度应能达到主管道中心线。用于压力介质中测量温度的套管,应作1.25倍工作压力的严密性实验.一分钟内不应有泄露;
  6)电极表面应清洁无斑痕裂纹,焊端圆滑牢固、无脆化变质及机械损伤;
  7)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点处温度应低于70℃,极性连接应正确;
  8)补偿导线重新敷设时,应穿在金属管或金软管中,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其敷设走向应避开高温的地方;
  9)热电偶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0)热电偶复装后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7.1.1.5热电偶常见缺陷及分析处理
  (1) 故障分析:
  a) 热电动势比实际应有的小:
  b) 热电偶内部漏电;
  c) 热电偶内部潮湿;
  d) 热电偶接线盒内接线柱短路;
  e) 补偿导线短路。
  f) 测量端损坏;
  g) 补偿导线与热电极的极性接反;
  h) 安装位置或受热长度不当;
  i) 参比端温度过高;
  j) 热电偶种类与仪表刻度不一致。
  (2) 热电动势比实际应有的大:
  a) 热电偶种类用错;
  b)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种类不符;
  c) 热电偶安装方法或插入深度不当;
  d) 补偿导线与热电偶间接线松动。
  (3) 测量仪表示值不稳定:
  a) 接线柱和热电极接触不良;
  b) 热电偶有断续接地和短路现象;
  c) 热电极将断未断;
  d) 安装不牢固, 热电偶发生摆动;
  e) 补偿导线有断续接地和短路现象。
  出现以上情况应认真检查,仔细分析,排除故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7.1.2热电阻
  7.1.2.1测量原理及组成
  热电阻一般由感温元件(电阻元件)、绝缘导管、保护套管、引线和接线盒组成,受热部分(感温元件)用细金属丝均匀地双绕在绝缘材料的骨架上制成。接线有二线、三线及四线制,一般用三线制的较多。
  热电阻的测温原理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而变化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变化时,感温元件的电阻随着变化,将变化的电阻值作为信号,输入到显示仪表中,来测量或控制被测介质的温度。
  南望选用的热电阻多数为铠装型热电阻,少数选用装配式电阻。铂热电阻选用分度号Pt100。
  热电阻的技术参数见下表
  类别 分度号 0℃公称电阻值(Ω) 适用温度范围(℃) 允差
  铂热电阻 Pt10 10 -200~850 A级:±(0.15+0.002︱t︱)
  B级: ±(0.3+0.005︱t︱)
   Pt100 100
  铜热电阻 Cu50 50 -50~150 ±(0.3+6.0×10-3︱t︱)
   Cu100 100
  注:1.︱t︱为温度绝对值, ℃;
   2.对于0℃时公称电阻值R(℃)=100.00Ω的铂热电阻一,A级允差不适用于t>650℃
   的温度范围;
   3.A级允差不适用于采用二线制的热电阻。
  7.1.2.2热电阻的校验
  1)环境条件:
  a热控试验室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无振动和强磁干扰;
  b室温:20±2℃;
  c相对湿度不大于85℅。
  2)检定条件:
  热工全自动检定系统
  a油槽(30~300℃);
  b恒温槽(0~100℃);
  c标准阻;
  d电源设备;
  e兆欧表。
  3)外观检查
  a接线盒、接线板、螺丝等完整;
  b电阻丝有无损伤、腐蚀现象。
  4)检查热电阻的绝缘
  用250V兆欧表测量,不小于20MΩ。
  5)热电阻性能校验
  a热电阻有两种校验方法:一种是分度值校验法,即在不同温度点上测量电阻值,看其与温度的关系是否符合规定。另一种是纯度校验法,即在0℃和100℃时测量电阻R0和R100,求出R0和R100比值R100/ R0,看其是否符合规定;
  b采用纯度校验法;
  c接线 (三线制):
  (1)标准阻接线(红线+、黄线-;绿线+、白线-)
   红线(+)接通讯线的 +VK,+VB;
   黄线(-)接通讯线的 -VK,-VB;
  绿线(+)接通讯线的 +IK,+IB;
   白线(-)接通讯线的 -IK,-IB;
  (2)被检阻接线
  
   A 被检阻 B C
   被检阻A端子接通讯线的-V1;-I1;
   被检阻B端子接通讯线的+V1;+I1;
   被检阻C端子接通讯线的3R1;
  d把被检热电阻和标准热电阻插入制冷槽中(插入深度为离制冷剂面30厘米左右),打开制冷机,设定其温度为0℃.对于可保护管可拆卸的热电阻,应从保护中取出放入玻璃试管中,试管内径应与感温元件相适应,为防止试管内外空气对流,管口应用脱脂棉塞紧.不可拆卸的热电阻可直接插入介质中;
  e校验0℃
  把被检阻的参数输入计算机,进行通道测试,无误后,启动运行程序;
  f校验100℃
  待0℃采样完毕后,停止恒温槽电源,把被检阻移入油槽进行100℃校验;
  e校验记录打印
  f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1)经检定合格的热电阻出具检定证书.;
  (2)不合格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标明不合格项目;
  (3)热电阻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7.1.2.3检修项目及日常维护
  1)保护套管的检查:方法与要求和热电偶保护套管同;
  2)检查感温元件的瓷管是否完整,电阻丝有无损伤、腐蚀现象;
  3)线路绝缘电阻检查;
  4)热电阻校验。
  5)每班检查重要测点的历史趋势,发现温度波动现象及时解除保护处理。
  6)定期进行接线端子紧固,卫生清扫。
  7.1.2.4常见故障及分析
  1) 指示值比实际值低或示值不稳定:保护管内有水或接线盒上有金属屑、灰尘或热电阻短路。
  2) 指示值无限大:热电阻断路。
  3) 指示值最小:热电阻短路,显示仪表接线接错。
  
  7.1.3双金属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是由两种不同膨胀系数且彼此牢固结合的双金属片制成的,双金属温度计感温元件通常绕成螺旋形,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当温度变化时,由于双金属片受到温度的作用,使感温元件的曲率产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在标度盘上显示温度值。
  7.1.3.1双金属温度计的检定
  1)环境条件
  a热控试验室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无振动和强磁干扰;
  b室温:20±5℃;
  c相对湿度不大于85%。
  2)检定条件
  a热工全自动检定系统;RZJ功率调节器;温度控制器;油槽;(30~300℃);恒温槽 ;
  b电源设备;
  c读数望远镜;
  d100 V或500 V的兆欧表。
  3)外观检查
  a温度计各部件装配牢固,无松动,没有锈蚀,保护套牢固、均匀和光洁;
  b温度计表头所用的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保持透明,没有妨碍正确读数的缺陷或损伤;
  c温度计度盘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其它标志完整、清晰、正确;
  d温度计指针遮盖(深入)最短分度线的1/4~3/4。指针指示端宽度不超过最短分度线的宽度;
  e温度计指针与刻度盘平面间的距离小于5mm,没有触及刻度盘;可调角双金属温度计的此项检查在从轴向(或径向)位置到径向(轴向)位置的全过程中进行;
  f温度计度盘上标有制造厂家(或厂标)、型号、出厂编号、国际温标摄氏度的符号“℃”、准确度等级、制造年月以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电接点温度计还在刻度盘或外壳上表明接点额定功率、接点最高工作电压(交流或直流)、最大工作电流,接地端子“⊥”的标志。
  4)示值误差的检定
  a温度计的浸没长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或按全浸检定;
  b温度计的检定点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上(包括测量上限、下限),不少于四点。有0℃点的温度计包括0℃点;
  c温度计的检定在正、反两个行程上分别向上限或下限方向逐点进行,测量上、下限值时只进行单行程检定;
  d在读取被检温度计示值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使用放大镜读数时,视线通过放大镜中心。读数时估计到分度值的1/10;
  e可调角温度计的示值检定在其轴向位置进行;
  f0℃点的检定:
  (1)将温度计的检测元件插入盛有制冷剂的恒温槽中,打开制冷机并把温度设定为0℃,在制冷过程中,做以下工作;把被检温度计的各项参数输入计算机(包括型号、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制造年月、检定点数等);
  (2)待示值稳定后进行读数,并把数值输入计算机,按确认键进行下一点检定。
  g其他各点的检定:
  (1)将温度计的检测元件移入油槽中进行较高温检定;
  (2)启动温度控制器,待示值稳定后进行读数。在读数时,槽温偏离检定点温度不超过±0.4℃(以标准采样为准),分别记下被检温度计正、反行程的示值。再读数过程中,槽温不超过300℃时,其槽温变化不大于0.1℃,槽温超过300℃时,其槽温变化不大于0.5℃。电接点温度计在进行示值检定时,将其上、下限设定指针分别置于上、下限以外的位置上。
  5)角度调整误差的检定:
  角度调整误差的检定在室温下进行,可调角温度计从轴向(或径向)位置调整到径向(或轴向)位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计示值的最大变化量为角度调整误差,其数值符合下表的规定。
  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量程的%)/℃
  1.0
  1.5
  2.0
  2.5
  4.0 ±1.0
  ±1.5
  ±2.0
  ±2.5
  ±4.0
  6)回差的检定
  温度计回差的检定于示值检定同时(检定点除上限值和下限值外),在同一检定点上正、反行程示值的差值,即为温度计回差。其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7)重复性检定
  温度计在正或反行程示值检定中,在各检定点上分别重复进行至少三次的示值检定,计算出各点同一行程示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即为温度计的重复性,其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8)设定点误差检定
  a首次检定的电接点温度计设定点误差的检定在量程的10%,50%和90%的设定点上进行,在每个设定点上以正、反行程为一个循环,检定至少进行三个循环;
  b将被测电接点温度计接到信号电路中,然后缓慢改变恒温槽温度(温度变化不大于1℃/min),使接点产生闭合和断开的切换动作(信号电路接通和断开)。在动作瞬间,读取的标准温度计示值即为接点正行程和反行程的上切换值和下切换值。如此进行三个循环;
  c计算上切换值平均值和下切换值平均值的平均值作为切换中值;
  d设定点误差是由切换中值与设定点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其设定点误差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1.5倍。
  9)切换差的检定
  切换差的检定与设定点误差的检定同时进行,在同一设定点上,上切换值平均值和下切换值平均值之差即为该点的切换差,其设定点误差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倍。
  10)切换重复性的检定
   首次检定的温度计,分别计算出在同一点上所测得的上切换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和下切换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切换重复性,其值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11)热稳定性和绝缘电阻的检定
  a热稳定性:
  温度计经过示值检定后,将其插入恒温槽中,在上限温度持续表所规定的时间后,取出冷却到室温,再做第二次示值检定,各点的示值误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测量上限 保持时间/h
  300 24
  400 12
  500 4
  b绝缘电阻:
  电接点温度计的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外壳)之间以及各输出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下表的规定值。
  额定电压/ V 直流试验电压/ V 绝缘电阻/ MΩ
  24DC 100 7
  220AC 500 20
  12)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a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发给检定证书;
  b经检定不合格的温度计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
  13)检定周期
  温度计的检定周期为1年。
  7.1.3.2检修及日常维护
  1)双金属温度计卫生清扫;
  2)保护套管的检查;
  3)电接点温度计的绝缘电阻检查;
  4)电接点接线回路的绝缘电阻检查。
  5)指示值准确性检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