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化学仪表 > 详细内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2009/6/12  阅读次数:1558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共振线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最稳定态),称为基态(E0 = 0)。当原子吸收外界能量被激发时,其最外层电子可能跃迁到较高的不同能级上,原子的这种运动状态称为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很不稳定,一般在极短的时间(10-8-10-7s)便跃回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此时,原子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出能量:

                                                       (1)

1   原子光谱的发射和吸收示意图

共振发射线:原子外层电子由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

共振吸收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吸收的一定波长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线:共振发射线和共振吸收线都简称为共振线。

       由于第一激发态与基态之间跃迁所需能量最低,最容易发生,大多数元素吸收也最强;

       因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各不相同,所以共振线也就不同,

各有特征,又称特征谱线,选作分析线

.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一)       吸收线轮廓及变宽

  


  

2   基态原子对光的吸收

若将一束不同频率,强度为 I0 的平行光通

过厚度为1cm的原子蒸气时,一部分光被吸收,

         (2)                     

透射光的强度 In 仍服从朗伯-比尔定律:

式中:Kn ——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光的吸收系数,它是光源辐射频率的 n函数

       由于外界条件及本身的影响,造成对原子吸收的微扰,使其吸收不可能仅仅对应于一条细线,即原子吸收线并不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单色l ),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轮廓,即透射光的强度表现为一个相似于下图的频率分布:

3   Inn 的关系

               若用原子吸收系数Knn变化的关系作图得到吸收系数轮廓图:

4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图

     K0 :峰值吸收系数或中心吸收系数(最大吸收系数);

     n0:中心频率,最大吸收系数 K0 所对应的波长;

     n吸收线的半宽度,K0 /2   处吸收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积分吸收,吸收线下的总面积。

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

1. 自然宽度:在无外界条件影响下的谱线宽度谓之


         根据量子力学的 Heisenberg 测不准原理,能级的能量有不确定量 E ,可由下式估算:


  

t 激发态原子的寿命,当 t 为有限值时,则能级能量的不确定量 E 为有限值,此能级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 t 越小,宽度越宽。

         但对共振线而言,其宽度一般 < 10-5 nm,可忽略不计

  2. 多普勒Doppler宽度:由于原子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变宽

           当火焰中基态原子向光源方向运动时,由于 Doppler 效应而使光源辐射的波长n0 增大( l0 变短),基态原子将吸收较长的波长;反之亦反。因此,原子的无规则运动 就使该吸收谱线变宽。当处于热力学平衡时, Doppler变宽可用下式表示:

                   (3)

   nD T 的平方根成正比,与相对分子量 A 的平方根成反比。对多数谱线:

nD 10-3 ~ 10-4 nm

             nD 比自然变宽大 1~ 2个数量级,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原因。

3. 劳伦兹(Lorentz )变宽:原子与其它外来粒子(如气体分子、原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引起的变宽。

                               (5)

式中:P 气体压力,M 气体相对分子量;N0阿伏加德罗常数;

s2 为原子和分子间碰撞的有效截面。

劳伦兹宽度与多普勒宽度有相近的数量级,大约为10-3 ~ 10-4nm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温度在1000 ~ 3000K 常压下,吸收线的轮廓主要受 Doppler Lorentz 变宽影响,两者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约为0.001-0.005nm

       采用火焰原子化装置时, nL是主要的;

       采用无火焰原子化装置时, nD是主要的。

(二) 吸收值的测量——峰值吸收系数 K0 与积分吸收

积分吸收就是将原子吸收线轮廓所包含的吸收系数进行积分(即 吸收曲线下的总面积)。根据经典的爱因斯坦理论,积分吸收与基态原子数的关系为:

                                             (6)

式中:e电子电荷; m电子质量; c光速;

N0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能够吸收波长 l +l 范围辐射光的基态原子数;

           f 振子强度(每个原子中能够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光的平均电子数,f 与能级间跃迁概率有关,反映吸收谱线的强度)


在一定条件下, 为常数,则:


  

   积分吸收与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能够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成正比,这是原子

吸收光谱分析的理论依据。

       若能测得积分吸收值,则可求得待测元素的浓度。

       要测量出半宽度 n只有0.001 ~ 0.005nm 的原子吸收线轮廓的积分值(吸收值),所需单色器的分辨率高达50万的光谱仪,这实际上是很难达到的。

           若采用连续光源时,把半宽度如此窄的原子吸收轮廓叠加在半宽度很宽的光源发射线上,实际被吸收的能量相对于发射线的总能量来说及其微小,在这种条件下要准确记录信噪比十分困难。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A.Walsh 提出以锐线光源为激发光源,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K0)的方法代替吸收系数积分值 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吸收测量的难题。

       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窄的多的光源

       当其发射线中心频率或波长与吸收线中心频率或波长相一致时,可以认为在发射线半宽度的范围内 Kn 为常数,并等于中心频率n 处的吸收系数 K0 (峰值吸收 K0可准确测得)

       理想的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用一个与待测元素相同的纯金属制成。

       由于灯内是低电压,压力变宽基本消除;灯电流仅几毫安,温度很低,热变宽也很小。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用空心阴极灯进行峰值吸收 K0 测量时,也遵守Lamber-Beer 定律:

                             (7)

     峰值吸收系数K0与谱线宽度有关,若仅考虑多普勒宽度nD

                               (8)

       峰值吸收系数 K0 与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 N0 成正比。

                 (9)

在一定条件下,上式中括号内的参数为定值,则

                                       A = KN0                                                               (10)

此式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使用锐线光源时,吸光度 A 与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数 N0   成正比。

(三)基态原子数(N0)与待测元素原子总数(N)的关系

               在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时,试液应在高温下挥发并解离成原子蒸气——原子化过程,其中有一部分基态原子进一步被激发成激发态原子,在一定温度下,处于热力学平衡时,激发态原子数 Nj与基态原子数 N0 之比服从波尔兹曼分布定律:

                                             (11)

式中:Gj G0 分别代表激发态和基态原子的统计权重(表示能级的间并

                       度,即相同能量能级的状态的数目)

                       Ej 是激发态能量;K波尔兹曼常数(1.83´10-23J/K

                       T热力学温度

         在原子光谱中,一定波长谱线的 Gj /G0 Ej 都已知,不同 T Nj /N0 可用上式求出。当 < 3000K 时,都很小,不超过1% ,即基态原子数 N0 Nj 大的多,占总原子数的 99% 以上,通常情况下可忽略不计,则

                                                           N0 » N

       若控制条件是进入火焰的试样保持一个恒定的比例,则 A与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A=K·c                                   (12)

       此式说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通过测定基态原子( N0 ),的吸光度(A),就可求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此即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基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仪器的主要部件

(一)光源: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共振线

     基本要求:辐射的共振线宽度明显小于吸收线宽度锐线光源(ne<2´10-3 nm)

                         共振辐射强度足够大

                         稳定性好,背景吸收小

   1. 空白阴极灯:低压气体放电管(NeAr

         一个阳极:钨棒(末端焊有钛丝或钽片),

         一个空心圆柱形阴极:待测元素

         一个带有石英窗的玻璃管,管内充入低压惰性气体

       此种空心阴极灯中元素在阴极中可多次激发和溅射,激发效率高,谱线强度大,发射强度与灯电流有关(电流增大,发射强度增大;但过大,谱线变宽)

2. 多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强度弱

3. 无极放电灯:强度高。但制备困难,价格高。

(二)原子化器:将待测试样转变成基态原子(原子蒸气)的装置。

1. 火焰原子化法

       原子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燃烧器

1)雾化器:使试液雾化,其性能对测定精密度、灵敏度和化学干扰等都有影响。因此,要求雾化器喷雾稳定、雾滴微细均匀和雾化效率高。

2)燃烧器:试液雾化后进入预混和室(雾化室),与燃气(如乙炔、丙烷等)在室内充分(均匀)混合。最低的雾滴进入火焰中,较大的雾滴凝结在比                                                   上,经下方废液管排出。

       燃烧器喷口一般做成狭缝式,这种形状即可获得原子蒸气较长的吸收光程,又可防止回火。

       火焰原子化法比较简单,易操作,重现性好。但原子化效率较低,一般为10—30%,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的停留时间短,约为 10-4 s,且原子蒸气在火焰中又被大量气流所稀释,限制了测定灵敏度的提高。

2. 无火焰原子化法

       电热高温石墨炉原子化法

       原子化效率高,可得到比火焰大数百倍的原子化蒸气浓度。绝对灵敏度可达10-9—10-13g,一般比火焰原子化法提高几个数量级。

       特点:液体和固体都可直接进样;试样用量一般很少;

       但精密度差,相对偏差约为4—12%(加样量少)。

石墨炉原子化过程一般需要经四部程序升温完成:

干燥:在低温(溶剂沸点)下蒸发掉样品中溶剂

灰化:在较高温度下除去低沸点无机物及有机物,减少基体干扰

高温原子化:使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分析物挥发并离解为中性原子

净化:升至更高的温度,除去石墨管中的残留分析物,以减少和避免记忆效应。

3. 低温原子化法(化学原子化法)

1)冷原子吸收测汞法

将试液中的Hg离子用SnCl2 还原为 Hg,在室温下,用水将汞蒸气引入气体吸收管中测定其吸光度。

2)氢化物原子化法

       对和等元素,将其还原成相应的氢化物,然后引入加热的石英吸收管内,使氢化物分解成气态原子,并测定其吸光度。

(三)分光系统:将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基本组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计单色器相同。

(四)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光电倍增管

(五)显色系统:记录器、数字直读装置、电子计算机程序控制等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一)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结构简单、价廉;但易受光源强度变化影响,灯预热时间长,分析速度慢。

(二)双光束原子分光光度计

           一束光通过火焰,一束光不通过火焰,直接经单色器此类仪器可消除光源强度变化及检测器灵敏度变动影响。

(三)双波道或多波道原子分光光度计

       使用两种或多种空心阴极灯,使光辐射同时通过原子蒸气而被吸收,然后再分别引到不同分光和检测系统,测定各元素的吸光度值。

此类仪器准确度高,可采用内标法,并可同时测定两种以上元素。但装置复杂,仪器价格昂贵。


原子吸收实验技术及应用

. 分析条件的选择

1. 吸收线的选择:常用分析线 共振线,但当有其它组分干扰或测定高含量组分时可选用非共振线。

2. 狭缝宽度:选择吸收值不减小的最大狭缝宽度;

3. 灯电流:在保证稳定、合适光强度前提下,尽量选用低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

½ );

4. 原子化条件:火焰类型及火焰位置石墨炉升温程序及各段的温度及时间

——提高原子化效率!

. 灵敏度和检出限

1. 灵敏度(S):包括相对灵敏度和绝对灵敏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相对灵敏度以能产生 1% 净吸收即吸光度值 A 0.004 3499% T)所需被测元素的浓度来表示:

                 (16)

         在火焰原子吸收法中,用相对灵敏度比较方便;

         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灵敏度决定于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试样的加入量,常用绝对灵敏度来表示。绝对灵敏度指产生 1% 吸收时所需元素的量:

                 (17)

           灵敏度并不能指出可测定元素的最低浓度      最小量(未考虑仪器的噪声),它可用检出限表示。

2. 检出限:它以被测元素能产生三倍于标准偏差的读数时的浓度来表示:

式中:c试液浓度(mg/ml);           吸光度平均值;

           s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对空白溶液,至少连续测定10次,从所得吸光度值来求标准偏差。

       “灵敏度检测限”   是衡量分析方法和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检测限考虑了噪声的影响,其意义比灵敏度更明确。同一元素在不同仪器上有时灵敏度相同,但由于两台仪器的噪声水平不同,检测限可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因此,降低噪声,如将仪器预热及选择合适的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压等等,有利于改进检测限

. 应用与示例

       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它应用广泛,可测定 70 多种元素。

(一)各族元素

   1. 碱金属(KNaLiRbCs

       测定碱金属灵敏度和精密度都很高,且干扰效应较小,尤其是 KNaLi 三种元素。

   2. 碱土金属(BeMgCaSrBa

       测定这类元素的最大优点是——专属性好(干扰很少), 这些元素的混合物能容易地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富然焰)

   Mg 的分析灵敏度特别高,是本法测定最灵敏的元素之一)

3. 有色金属(CuPbZnCdHgSn、等 BiTi 吸收专属性很高,完全没有元素之间的相互干扰,共振线都在紫外区。

4. 黑金属(FeCoNiMnMoCr

         共同特点:光谱复杂(有很多谱线,尤其是 FeCoNi

         因此,应使用高强度空心阴极灯和窄的光谱通带。

5. 贵金属(AuAgPtRhRuOsIr

         灵敏度高(贫然焰)

(二)生物样品

,            人体中含有三十几种金属元素,如:KNaMgCaCrMoFePbCoNiCuZnCdMnSe等,其中大部分为痕量,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如:发锌的火焰原子化测定

       取枕部距发根1cm的发样约200mg 洗涤剂水液浸约0.5h 自来水水冲洗 去离子水冲洗 烘干 准确称量20mg 石英消化管中 HClO4:HNO3=1:5   1ml 消化后用 0.5% HNO3 定容   测定 A

(三)环境样品

         空气、水、土壤等样品中各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检测如:水中的 PbZnCd 等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自测题

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2.何谓共振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有哪些干扰?如何消除?

4.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



  

,            人体中含有三十几种金属元素,如:KNaMgCaCrMoFePbCoNiCuZnCdMnSe等,其中大部分为痕量,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如:发锌的火焰原子化测定

       取枕部距发根1cm的发样约200mg 洗涤剂水液浸约0.5h 自来水水冲洗 去离子水冲洗 烘干 准确称量20mg 石英消化管中 HClO4:HNO3=1:5   1ml 消化后用 0.5% HNO3 定容   测定 A

(三)环境样品

         空气、水、土壤等样品中各种有害微量元素的检测如:水中的 PbZnCd 等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自测题

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2.何谓共振线?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有哪些干扰?如何消除?

4.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