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是第一代纤维增强塑料。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美国人力比展出了他用玻璃纤维和丝线织成的衣服,首次把这种用玻璃拉成的人造纤维公诸于世。但大规模生产玻璃纤维的方法,到1930年才在美国研究出来。这种材料耐火、耐腐蚀、易于清洗,不易变形。
制造方法是把玻璃放入炉内加热熔化,从炉底的微孔中流出,拉成长丝,然后捻为较粗的股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玻璃纤维得到广泛应用。玻璃纤维可用於制造防火织物和工业用的过滤器,还可制成粗衬,用来加固做船壳及汽车车身用的塑料。这种加固材料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又称玻璃钢。
此外,玻璃纤维还可以制造松软的玻璃棉。玻璃从熔炉流出时,用空气或其他气体把短玻璃丝吹松,就制成玻璃棉,可用作隔热材料。
玻璃纤维材料主要有无碱玻璃(E-玻璃)、中碱玻璃(C-玻璃)、高碱玻璃(A-玻璃)、高强度玻璃(S-玻璃)及高模量玻璃(M-玻璃)等。E-玻璃纤维是一种铝硼硅酸盐玻璃,纤维纺成直径为0.0005厘米~0.003厘米的单股玻璃丝,合股后可做成许多形式的增强材料。E-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高,吸水性较好,是树脂基体的理想增强材料,它也是优异的电绝缘材料。S-玻璃纤维是一种特制的抗拉强度极高的硅酸铝-镁玻璃纤维,弹性模量比E-玻璃的高。主要用来增强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天工业上,制作火箭发动机的壳体,在航空工业中制作飞机螺旋桨叶、起落架和雷达罩,还可制作火箭筒壳体、各种高压容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