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化学水处理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2010/8/19  阅读次数:18396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目 录
目录 …………………………………………………………1
第一章 系统概述 ………………………………………… 3
第一节 工艺概述 …………………………………… 3
第二节 仪表与自控系统概述 ……………………… 7
第三节 电气概述 …………………………………… 9
第二章 设备简介 ………………………………………… 10
第一节 加热换热器 ………………………………… 10
第二节 气浮装置 ………………………………… 11
第三节 多介质过滤器 ……………………………… 12
第四节 活性碳过滤器 ……………………………… 17
第五节 加药装置 …………………………………… 21
第六节 反渗透系统 ………………………………… 22
第七节 反渗透清洗系统 …………………………… 28
第八节 脱气塔装置 ………………………………… 29
第九节 混床装置 …………………………………… 30
第三章 操作说明 ………………………………………… 34
第一节 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 34
第二节 手动操作 …………………………………… 36
第三节 自动操作 …………………………………… 40
第四章 设备维护 ………………………………………… 42
第一节 气浮装置 ………………………………………… 42
第二节 多介质过滤器 ……………………………… 42
第三节 活性碳过滤器 ……………………………… 44
第四节 保安过滤器 ………………………………… 46
第五节 反渗透装置 ………………………………… 47
第六节 混床 ………………………………………… 55
第五章 装置设备 …………………………………………55
附录一 污染指数(SDI)测定方法 ……………………… 57
附录二 余氯测定方法 …………………………………… 59
附录三 浊度测定方法 …………………………………… 62
附录四 二氧化硅测定方法 ……………………………… 64



第一章 系统概述
本套化学水处理系统是专为山东万通锅炉除盐水项目而设计建造的。系统的产水规模为2×100m3/h。原水气浮、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为预处理设备,以保证后续系统的正常运行;反渗透(RO)装置为预脱盐设备,能够除去水中大部分电解质;混床装置为精脱盐设备,用来保障出水的水质指标。本系统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混床装置、反渗透(RO)装置采用PLC全自动控制。各种工艺泵均可手动,也可自动操作。
第一节 工艺概述
一、基础条件
1. 原水条件:
1.1 原水水源:地表水。
1.2 原水水质: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含量 单位
1 Ba2+ 0.09 Mg/l
2 Ca2+ 56.53 Mg/l
3 Cl- 139.0 Mg/l
4 CO32- 0 Mg/l
5 F- 0.95 Mmol/l
6 Fe2+ 0.028 Mg/l
7 HCO32- 191.5 Mg/l
8 K+ 6.01 Mg/l
9 Mg2+ 34.02 Mg/l
10 Na+ 117.0 Mg/l
11 NO3- 8.2 Mg/l
12 PH值 8.02 Mg/l
13 SO42- 186.0 Mg/l
14 SR2+ 0.535 Mg/l
15 电导率 1100 us/cm
16 非活性SiO2 0.02 Mg/l
17 非碳酸盐硬度 3.14 Mmol/l
18 酚酞碱度 0 Mmol/l
19 负硬度 1.81 Mmol/l
20 耗氧量(铬) 12.1 Mg/l
21 活性SiO2 2.54 Mg/l
22 甲基橙碱度 3.14 Mmol/l
23 全SiO2 2.56 Mg/l
24 全固形物 691.5 Mg/l
25 溶解固形物 691.0 Mg/l
26 碳酸盐硬度 2.48 Mmol/l
27 悬浮物 0.5 Mg/l
28 游离CO2 3.09 Mg/l
2. 产水要求:
导电度: ≤0.2μs/cm
二氧化硅: ≤20μg/l
硬度: ≈0 mmol/l
出力: 2×100m3/h
反渗透产水:
水量: 2×100m3/h 回收率≥75%
水质: 反渗透装置脱盐率不小于98%(一年内)
水质指标满足混床进水要求
二、工艺流程简述:
1. 系统主工艺流程:
原水池→原水泵→气浮机→絮凝剂加药装置→助凝剂加药装置→杀菌剂→换热器→杀菌剂加药装置→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阻垢剂加药装置→5μ保安过滤器→RO高压泵→RO膜组→脱气塔→中间水箱→中间水泵→混床离子交换系统→除盐水箱→除盐水泵→用水点。
本系统根据功能可分为三个分系统,即预处理系统、RO脱盐系统、混床
精脱盐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生水池、生水泵、气浮机、换热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为后续的脱盐处理提供条件;RO脱盐系统包括5μ保安过滤器、RO高压泵、RO膜组等,能脱除水中97%以上的盐份,保障后续系统的进水要求;混床精脱盐系统包括脱气塔装置、混床离子交换装置、除盐水箱、除盐水泵等,作为精处理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出水水质指标,产出合格的除盐水。
2. 系统辅助流程:
2.1 过滤器反洗系统:
由反洗水泵、反洗水箱、等构成。用于定时去除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碳过滤器截留的污物。反洗水水源采用RO的浓水。
2.2 RO清洗系统:
主要设备包括5μ过滤器、清洗水箱、清洗水泵等。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
增加,进入RO膜组的微量难溶盐、微生物、有机和无机杂质颗粒会不可避免的污堵RO膜表面,产生RO膜组的产水量下降、脱盐率下降等情况。为此需要RO清洗系统,在必要时对RO装置进行化学清洗。
2.3 絮凝剂投加系统:
主要由絮凝剂计量箱和絮凝剂计量泵组成。为了保证预处理的效果,在原水气浮前投加絮凝剂,使水中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颗粒形成絮凝体,在进多介质过滤器前被截留去除。絮凝剂计量泵同两套气浮机一一对应。
2.4 助凝剂投加系统:
主要由助凝剂计量箱和助凝剂计量泵组成。为了提高絮凝效果,最大限度
的减少絮凝剂的加入量,在絮凝剂投加系统后面继续加入助凝剂,使水中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颗粒迅速的形成矾花,在进多介质过滤器前被截留去除。助凝剂计量泵同两套气浮机一一对应。
2.5 非氧化性杀菌剂投加系统:
主要由非氧化性杀菌剂计量箱和非氧化性杀菌剂计量泵组成。为了防止原水中和管路中的细菌繁殖增生,保护膜元件的正常运行,在多介质过滤器前加入非氧化性杀菌剂,它可以杀死原水中和管路中的绝大部分细菌,并保持一定的残余量,防止细菌的二次滋生。非氧化性杀菌剂计量泵同两套反渗透一一对应。
2.6 阻垢剂投加系统:
主要由阻垢剂计量箱和阻垢剂计量泵组成。为了防止溶解在水中的不易溶
解的盐类,在反渗透浓水侧的浓度超过溶度积产生沉淀,在5μ过滤器前投加阻垢剂。阻垢剂计量泵同两套反渗透一一对应。
2.7 混床再生系统
主要由酸碱储罐、酸碱计量箱和酸碱喷射器等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混床树脂失效后进行酸碱再生,以满足外供除盐水的品质。混床再生系统共一套为两台混床共用。



第二节 仪表与自控系统概述
工艺系统控制原则
1. 系统采用操作台集中控制,操作室内为商用工控机,进行集散控制,室外为各操作单元,可就地控制。
2. 反渗透系统通过中间水池的液位开关连锁自动启停,同时保证可手动控制。
3. 反渗透内部及各过滤器由PLC程序控制启停步骤。
一、预处理系统
1. 自动调节换热器三通合流阀顶循环油流量,保持进水温度恒定。顶循环油管道上的自动三通合流调节阀由阀后面的温度传感器控制,调节水温至20-30℃。
2. 絮凝剂计量箱设低位报警并联锁停絮凝剂计量泵。
3. 助凝剂计量箱设低位报警并联锁停絮凝剂计量泵。
4. 氧化剂计量箱设低位报警并联锁停氧化剂计量泵。
5. 反洗水箱高位报警同时允许启动反洗泵,低位报警停反洗泵。
6. 中间水箱高位停反渗透系统。
7. 中间水箱低位报警。
8. 中间水箱低低位且原水箱不报警,启动原水泵和反渗透。
二、反渗透系统
1. 阻垢剂计量箱设低位开关,低位报警。阻垢剂计量泵与RO高压泵联动。
2. RO启停顺序由程序控制。
3. RO高压泵进水设低压力开关,低于0.05 MPa报警,延迟1min停泵;出口设高压力开关,高于1.8MPa报警,延迟1min停泵。
4. 每套RO装置设就地盘两块,就地显示3个压力、2个流量、1个电导。电导设高报警。
5. 每套RO装置设就地控制盘一块,可现场操作RO装置上的泵与阀门。
6. 反渗透系统的启停同预处理系统一样,受中间水箱液位的控制。
7. 中间水泵兼作RO冲洗水泵。,RO冲洗时,如果该水泵在启动状态时打开
冲洗阀即可,在关闭状态时重新启动该泵。
三、外供水系统
1. 外供水系统设PH值高低报警、电导高报警。
2. 除盐水箱低位报警。
四 、现场仪表
现场仪表包括流量表、压力开关、液位开关、开关阀、压力表等,均采用符合工艺要求的质量可靠的产品。

第三节 电气概述
一、 配电控制
1.电压等级:采用两路电源进线, 380/220V电压等级。
2.就地控制柜:按电气规范配置,电气箱体按防水防爆标准设计。
3.电机控制方式:高压泵采用自动/手动两种操作方式,泵的联锁均由PLC实现。其它所有电动机旁均设有机旁就地操作按钮同时也可以在控制室操作台统一操作。
二、 接地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壳均可靠接地,主要包括配电装置、PLC装置、计算机系统等,接地系统的电阻不大于4欧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