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结构原理
原水加压后,进入进水管,同时,混凝剂经计量泵打入进水管中与原水混合。加了混凝剂的原水由喷嘴喷出,通过混合室进入喉管。当原水被喷出喷嘴,进入喉管时,由于流速高,在混合室中造成了负压并将池底大量的回流的活性泥渣吸入混合室。水的快速流动使水、混凝剂和泥渣得到充分的混合。当水流到第一反应室时,混凝剂已完成了电离、水解、成核,并已开始凝聚形成细小的凝絮。在水流到第二反应室的过程中,由于流通截面逐渐变大,流速逐渐减小,凝絮长大,形成泥渣。当水流到分离室后,由于流速下降,泥渣在重力作用下和水分离,分离出的清水进入集水槽中,泥渣沉降,活性的泥渣参加循环,无活性的泥渣则通过底部排污排出。
2.2 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操作
2.2.1 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启动前检查
2.2.1.1 新池或检修后启动,应对池内各部位、水室进行检查,池内应无杂物、无积泥,各管道应畅通。
2.2.1.2 澄清池各阀门应严密、操作灵活,底排阀关闭。
2.2.1.3 加药泵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2.2.1.4 配好一定浓度的凝聚剂液,按比重控制(d=1.05—1.07)。
2.2.2 净水剂配制和无堵塞液下泵操作
2.2.2.1 检查地下药池及地上药箱药位,检查药箱进药阀应开启。
2.2.2.2 盘转靠背轮,开出药阀(防憋压),开冷却水阀(防烧机械密封),开灌引水二次阀、灌满引水后启动泵抽药。
2.2.2.3 灌引水一次阀开度检修已调节好运行不要动,二次阀开半转(因用的是消防水压力大)有水就可以了,因冷却水运行中不能中断故灌引水二次阀运行中不能关闭。
2.2.2.4 转药结束无堵塞液下泵停运后,灌引水二次阀、泵出药阀必须关闭。
2.2.2.5 每月各单日白班向计量箱转药,每次转药计量箱必须加至2m以上。
2.2.3 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的投运
2.2.3.1 启动升压泵,开启水力池进水伐,缓慢开,量要小,以控制反应斗水位与反应室水位上升速度基本平衡为准,主要是为了防止反应斗水位上升过快,而负重损坏。同时投入加药系统,其量为正常情况的2—3倍。
2.2.3.2 待形成活性泥渣层后,再逐次增大进水速度至额定流量,并调整好加药量为正常值。
2.2.3.3 间歇运行:停运>10小时重新启动要底部排除一些泥渣松动一下;24小时以上要把池内积泥排空,按检修后池子启动步骤操作。
2.2.4 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的停运
2.2.4.1 关闭升压泵出水阀和水力池进水伐,停止加药。(如果,几个池子同用一台升压泵并联运行,只要关闭需停运池子的进水阀即可,并调整好运行池子的加药量和池子进水量)。
2.2.4.2 按下升压泵停止按钮,停止升压泵。
2.2.5 加药量的调整
2.2.5.1 以澄清池出水浊度≤15mg/l标准为调整原则。
2.2.5.2 根据水质和水量调整加药量。
2.2.5.3 加药量少:水质不清,沉淀区入口矾花少而小。
2.2.5.4 加药量多:水质呈乳白色,矾花多大。
2.2.5.5 加药量适量,水质清,可见明显矾花,但集水槽及附近清水区没有矾花。
2.2.6 水力池运行注意事项
2.2.6.1 定期检查各处水位,不得缺水和大量溢水。
2.2.6.2 经常检查加药系统防止溢药或因堵塞等其它原因脱药。
2.2.6.3 澄清池底排运行正常。
2.2.6.4 取样管应定期用压力水冲洗以防堵塞。
2.2.7 水力池排污
2.2.7.1 因泥渣层高需排泥时,注意监视水位。
2.2.7.2 排泥时间流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2.7.3 排泥时应注意巡视,防止异常发生。
2.2.7.4 混合室和反应室泥渣浓度不断升高,出水水质超标时须排污,排污时,人不得离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