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 反渗透膜元件重度污染及离线清洗(宋景颇)
- 发布时间:2009/10/14 阅读次数:1725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清洗前运行参数见表1
4.2 以上两套系统离线清洗过程
鉴于在线清洗对于恢复系统产水量已经没有效果,且当时锅炉系统正在进行吹管,供水量很大。考虑以上因素,最终选择了离线清洗方式,由备用膜元件替代现有系统中的膜元件,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也给被污染反渗透膜的清洗争取了时间。
根据对系统工艺流程的分析和膜元件污染情况的观察,初步确定了可能是由保安过滤器滤芯纤维丝的脱落进入了膜元件内部、循环水或反渗透进口所加盐酸中的带电粒子对反渗透膜的产水量造成了损失,同时系统进口其它有机胶体杂质、颗粒杂质等对膜元件的污染同样不可小视。
最终在试验了传统药剂后没有效果的情况下,结合物理的方法对所有膜元件进行了反复清洗、测试后,发现效果良好,基本所有膜元件的测试参数都接近了新膜的水平。同样膜元件再安装到系统上之后的效果同样令人满意,清洗后的运行参数见表2。
5 清洗效果评定
5.1 系统评定(聚合硅沉积物除外)
Q≧0.98×Q0
T≧T0
P≯ P0+0.5×a
式中Q为清洗后系统的产水量,Q0为系统刚投运时的系统产水量;T为清洗后系统的脱盐率,T0为系统清洗前的系统脱盐率;P为清洗后系统的进水压力(单位是BAR),P0为系统刚投运时的系统进口压力;a表示运行年数。
5.2 单支膜元件评定
Q≧0.99×Qs
T≧Ts0
ΔP≯15PSI
式中Q为清洗后单支膜元件测试的产水量,Qs为新膜标准产水量;T为清洗后单支膜元件测试的脱盐率,Ts0为清洗前单支膜元件的脱盐率;P为清洗后单支膜元件的压差。
6 结束语
在反渗透的污染控制中,最根本的措施在于以反渗透为核心的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制造安装过程、反渗透系统各种耗材的选择、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控制。这些方面的良好把握对反渗透系统的安全健康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当反渗透系统发生严重污染时,首先采取的措施一定是要分析污染的原因、查找解决污染的方法,并通过恰当的途径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反渗透系统进行清洗,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意味着清洗难度的下降。
同时建议在清洗工作开始前,要咨询资深水处理专家或专业技术公司,力争清洗方案的完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