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 发电机内冷水pH 值-电导率调控模型
- 发布时间:2011/3/29 阅读次数:3518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当通过加入NaOH 来提高内冷水pH 值,投用离子交换器后,系统所达到的平衡电导率值要升高,而当停用离子交换器后,系统的电导率升高速率要加快。
3 利用EDI 控制电导率的可行性计算
当系统密闭性不良时,在维持内冷水pH 值大于7 情况下,通过离子交换器控制电导率,树脂的使用时间很短,现场应用效果不理想。鉴于此,可以采用EDI 降低电导率。目前EDI技术发展很快,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变得非常简单,因此可以考虑将EDI 技术应用到内冷水的处理中。
方案如下:假设整个内冷水系统电导率每小时增加ϕ μS/cm,当电导率为AμS/cm 时,启动处理器EDI,运行t 小时后,将电导率降低到BμS/cm,停止运行EDI;当电导率再次升高到AμS/cm 后,重新启动EDI,将电导率降低到BμS/cm;如此循环下去。
假设处理器EDI 排放率为x %,24 小时排放量为y(m3)。
相比水-氢-氢冷却式发电机而言,由于双水内冷发电机转子难以密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溶解于内冷水中,导致pH 值降低。采用离子交换树脂难以维持内冷水的微碱性,铜的腐蚀得不到控制,因此双水内冷发电机的内冷水处理问题要困难的多,这也是目前发电机内冷水系统面临的一大难题。系统密封性不良条件下EDI 水质调控计算结果见图2。系统pH 值范围7.60~7.75,电导率范围2.0~4.5μS/cm,采用3m3/h 的EDI 进行处理,EDI 出口电导率0.08μS/cm,排放率5.5%,则系统日补水量为0.49m3,日运行时间3h,日平均运行次数1.6 次。
采用EDI 控制内冷水的电导率,相对离子交换方法而言,调节能力更强。随着EDI 装置越来越紧凑,配置也非常方便,利用EDI 处理内冷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4 结论
通过建立发电机内冷水pH 值-电导率调控模型,阐明了系统密闭性是否良好对pH 值和电导率的影响非常大。该模型为不同内冷水系统其密闭性的评估提供了一个评判方法。该模型表征了系统平衡电导率与系统密封性、系统的总水量、离子交换器流量及出口电导率存在量的关系。此外,随着EDI 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其应用于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