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通过以上分析 水力分层后两种树脂仍不可能彻底分离,仍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是分离程度有所改善而已。为了顾及分离和混合的效果,两种树脂的湿真密度和粒径差不应太大,所以我们选择了一树脂的密度差在20 %左右,颗粒度差应在0.05~0.1mm 左右。
同时按着树脂生产厂家的规定 ,反洗流速和反洗时间控制得当。
2.2.3 同时将三套树脂编号,避免由于混床传树脂向SPT 传脂的时候,混床树脂没有传干净,在传入新的树脂下,会造成混床运行周期缩短、制水量减少,循环几次后,在再生本套树脂时候,发现阳树脂界面高于传阴树脂管,这种情况可采取将阳树脂传到CRT,或者采取措施进行放掉树脂。
2.3 解决失效树脂由混床向SPT 传送过程中传不干净的问题
高速混床内的树脂运行失效后,须将失效树脂输送到体外再生系统进行再生处理,使得树脂在向再生系统输送时,总有混床底部部分死角区的树脂也难以流动,造成混床内总有部分树脂难以输送干净。机组试运行期间,曾打开入孔门检查,发现这部分残留的树脂量较多,估计占单台混床树脂总量的10%,并且会带来阳阴树脂的体积比失调、混床的出水水质变差、缩短混床的运行周期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3.1 在树脂输送管道的布置方面,应尽量避免采用过多的弯头,尤其是一些90°的直角弯头,此外在树脂输送管系的尽头,还可以接入冲洗水,以便在树脂输送完后对输脂管死角处的树脂进行反冲.
2.3.2 避免采用输脂管的法兰口处衬胶,防止因为衬胶脱落而将输脂管堵住,因此对于包括法兰在内的树脂输送管管系,均应采用不锈钢材质。
2.3.4 在选用树脂方面,考虑到树脂的湿真密度越小、粒度分布越均匀,在水中的流动能力也越强,故应尽量选用粒度分布均匀的树脂。
2.3.5 不论是混床,还是SPT,在树脂输出管的布置方面,要有利于树脂的送出(例如直径较大的混床可采用两个输脂孔);设备的底部应有一定的倾角;底部的进水装置要有利 于水流将边角的树脂层扰动起来。
2.3.6 要彻底解决树脂输送不完全的问题,需更改系统运行设计程序。
根据残留树脂分布区域来看,分析认为是因为传脂后期罐内的水量不够所致,传脂时罐体上部进水流量为18.2m3/h,到传脂后期只要混床内的水被风压没后,上部进水会随时被下部风压入出脂管路里,不会在混床内积存,更不会浸没残留的树脂层,所以再延长传脂时间和提高传脂风量也不会起作用的。要想将树脂传送干净就必须提高上部进水流量,确保水能够浸没残留的树脂层。
通过以上的改进:树脂输送的效果较好,基本能将混床内的树脂输送干净。
2.4 解决阴、阳树脂由CRT 向混床传送过程中的二次分离问题
国投钦州电厂的凝结水处理所采用阴、阳树脂的型号美国罗门哈斯公司Amber jet 1500H 凝胶均粒型湿真密度:1.25~1.28g/m。美国罗门哈斯公司Amber jet 4400 Cl 凝胶均粒型湿真密度;1.075~1.11 g/m(实验室检测数据)。当阴、阳树脂在再生系统再生并混合好后,由树脂储存塔送入混床,由于阴阳树脂存在一定的密度差,在树脂输送过程中,已混合好的树脂易于再次分层,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混合树脂送入混床后,确实发生了树脂二次分层现象。
由于该混床设的体积及结构等情况,混床内无法更好地完成混脂。按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设计工艺参数,每次都会产生分层现象。严重影响了混床的出水水质和周期制水量。通过分析认为造成分层的原因为:
2.4.1 是在传送管路中,由于流速低的原因造成阴、阳树脂的二次分层;传送过程中提高CRT 上部进风的风压,使其大于下部进水的压力,这样不会使树脂的上浮,进而造成二次分离问题。
2.4.2 是在阴、阳树脂传送至混床后,沉降过程中再次产生二次分层。传脂前混床增设排水一步,将混床内的水彻底排空。
2.4.3 输送树脂管道的设计,应避免存有会隐藏树脂在其中的死角和凹坑等,当树脂输送时,树脂会落入罐上部进树脂的支管内,并在输送完树脂后这部分树脂仍留在支管内,即使冲洗亦不会完全减轻这问题。较好的设计如下图,把支管放在向上的位置,这样树脂就会自己落下,不会存积于管内。
2.4.4 窥视窗为保证树脂输送步骤是否园满完成,提供一个可见的可靠的措施,为此,要综合地考虑它们是否能很容易地被进行观察:
2.4.4.1 合理地增加数量,如SPT(分离罐)至少有6 窗;
2.4.4.2 安排好罐上窥视窗的位置与相对应的管系及其他障碍物的位置;
2.4.4.3 在再生罐上、使用嵌入式的窥视窗,并与罐内壁镶平;
2.4.4.4 在罐的封头上部,规定安装一个照明用的窥视窗,在该处的照明窗将照亮整个罐内,使罐内的一切东西都能看到;
2.4.4.5 安装永久性可移式的脚手架、梯子,以便能接近窥视窗;
2.4.4.6 排废管接近各个再生罐处应安装一个窥视管,以便在任何时间窥察各个排废管的情况。
3 结论
运行工艺改进后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的运行周期明显提高,实现了铵型混床的运行。
由于混床运行周期的延长,这样计算下去每年可减少再生次数达29 次之多,节约直接经济效益达20 万元/年。
精处理出水水质也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同时工艺的改进也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和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黄建新.凝结水精处理提外再生分离技术综述[J]. 电站辅机,2004,(3).
[2] 陈孝和.中压凝结水处理设备的问题及改进[J]. 电站辅机,1996,(3).
[3] 王永生.浅谈凝结水精处理工艺改进 [J]. 热力发电,2004,(11).
作者简介: 雷建平 ( 1977~8),男,汉,大学本科,内蒙赤峰人,工程师。1997 年毕业后一直在发电厂从事电厂水处理工作,现为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化学专责工程师。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