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循环冷却水处理概要
发布时间:2011/4/16  阅读次数:6281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第二章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沉积物及其控制
第一节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沉积物
一、                   沉积物的分类
(一)  水垢
天然水中溶解有各种盐类,如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硅酸盐等。其中以溶解的重碳酸盐如、为最多,也最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碳酸盐。因此,如果使用含碳酸盐较多的水作为冷却水,当它通过换热器传热表面时,会受热分解
↓↑
冷却水通过冷却塔相当于一个曝气过程,溶解在水中的会逸出,因此,水的pH值会升高。此时,重碳酸盐在碱性条件下也会发生如下的反应
当水中溶有氯化钙时,还会产生下列置换反应
如水中溶有适量的磷酸盐时,磷酸根将与钙离子生成磷酸钙,其反应为
上述一系列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钙和磷酸钙均属微溶性盐,它们的溶解度比氯化钙和重碳酸钙要小得多。此外,碳酸钙和磷酸钙的溶解度与一般的盐类不同,它们不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换热器的传热表面上,这些微溶性盐很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而从水中结晶析出。当水流速度比较小或传热面比较粗糙时,这些结晶沉积物就容易沉积在传热表面上。
此外,水中溶解的硫酸钙、硅酸钙、硅酸镁等,当其阴、阳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其本身溶度积时,也会生成沉淀沉积在传热表面上。
这类沉积物通常称为水垢。因为这些水垢都是由无机盐组成,故又称为无机垢;由于这些水垢结晶致密,比较坚硬,故又称硬垢。他们通常牢固地附着在换热表面上,不易被水冲洗掉。
大多数情况下,换热器表面上形成的水垢是以碳酸钙为主的。这是因为硫酸钙的溶解度远远大于碳酸钙。同时天然水中溶解的磷酸盐较少,因此除非向水中投加过量的磷酸盐,否则磷酸钙水垢将较少出现。
(二)  污垢
P42第2,3,4节
二、                   水垢析出的判断
(一)  碳酸钙垢析出的判断
1.       饱和指数(L.S.I.)
  
2.       稳定指数(R.S.I.)
  
(二)  磷酸钙垢析出的判断
在许多水质处理方案中,常在循环冷却水中投加聚磷酸盐作为缓蚀剂或阻垢剂,而聚磷酸盐在水中会水解成为正磷酸盐,使水中有磷酸根离子存在。磷酸根与钙离子结合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磷酸钙沉淀,如附着在传热表面上,就形成磷酸钙水垢。因此,在投加有聚磷酸盐药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必须要注意磷酸钙水垢生成的可能性。
为了能事先预测磷酸钙水垢析出与否,有人提出磷酸钙饱和pH值。以此预示该水中磷酸钙有沉淀析出的可能。
式中左边二项之和通称为pH温度因素,右边二项则分别称为钙因素和磷酸盐因素,它们分别与磷酸盐的一、二、三级电离常数和磷酸三钙的溶度积及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浓度有关。该式就是计算磷酸三钙饱和pH值的计算式。为方便计算通常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直接读取磷酸钙的饱和pH值。
(三)  硅酸盐垢析出的判断
循环冷却水中,硅酸(以SiO2计)含量过高,加上水的硬度较大时,SiO2易与水中Ca2+和Mg2+生成传热系数很低的硅酸钙或硅酸镁水垢。这类水垢不能用一般的化学酸洗法去清洗,而要用酸、碱交替清洗的方法。如硅酸钙(或镁)垢中含有Al3+或Fe2+等金属离子时,清洗就更为困难。
为避免硅酸盐垢的生成,通常限制冷却水中SiO2含量,一般以不超过175mg/L为宜。
当镁的含量大于40mg/L,与浓度极高的钙共存时,即使SiO2含量低于150mg/L,仍会生成硅酸镁水垢。《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50-95)中提出用控制硅酸镁浓度积的办法来控制硅酸镁水垢,他们提出硅酸镁浓度积应大致限制在:
[Mg2+][SiO2]<15000mg/L
实践经验指出,有时即使循环冷却水中硅酸镁的浓度积小于15000仍会生成硅酸镁,这说明生成硅酸镁的条件还与换热器管壁温度、循环冷却水的pH值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离子有关。

第二节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沉积物的控制
一、                   水垢的控制
(一)  从冷却水中出去成垢的钙离子
水中钙是形成碳酸钙垢的主要原因,如能从水中除去Ca2+,使水软化,则碳酸钙就无法结晶析出,也就形不成水垢。从水中除去钙离子的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树脂法和石灰软化法。
(二)  加酸或通CO2气,降低pH值,稳定重碳酸盐
1.           加酸
通常是加硫酸,由于重碳酸盐在水中呈现下列平衡
所以加酸带入的H+,可促使反应向左进行,使重碳酸盐稳定。由于硫酸加入后循环水pH值会下降,如不注意控制而加酸过多,则会加速设备的腐蚀。在操作中如果依靠人工分析循环水的pH值来控制加酸量,则有取样点是否有代表性以及调节pH值滞后的问题。因此,如果采用加酸法,最好配有自动加酸、调节pH值的设备和仪表。
2.           通CO2
将CO2气或烟道气通入水中,可使下列平衡向左进行,从而稳定了重碳酸盐
但此法常因冷却水通过冷却塔时,CO2气易从水中逸出,因而在冷却塔中析出碳酸钙,堵塞冷却塔中填料之间的空隙。这种现象称钙垢转移,因此采用有困难。
(三)  投加阻垢剂
       从水中析出碳酸钙等水垢的过程,就是微溶性盐从溶液中结晶沉淀的一种过程。按结晶动力学观点,结晶的过程首先是生成晶核,形成少量的微晶粒,然后这种微笑的晶体在溶液中由于热运动不断地相互碰撞,和金属器壁也不断地进行碰撞,碰撞的结果就提供了晶体生长的机会,使小晶体不断地变成大晶体,也就是说形成了覆盖传热面得垢层。从CaCO3的结晶过程看,如能投加某些药剂,破坏其结晶增长,就可达到控制水垢形成的目的。目前使用的各种阻垢剂有聚磷酸盐、有机多元膦酸、有机膦酸酯、聚丙烯酸盐等。
二、                   污垢的控制
(一)  降低补充水浊度
天然水尤其是地面水中总夹杂有许多泥砂、腐殖质以及各种悬浮物和胶体物,他们构成了水的浊度。作为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其浊度越低,带入系统中可形成污垢的杂质就越少。干净的循环水不易形成污垢。当补充水浊度低于5mg/L以下,如城镇自来水、井水等,可以不作预处理直接进入系统。当补充水浊度高时,必须进行预处理,使其浊度降低。因此循环冷却水中悬浮物浓度不宜大于20mg/L。当换热器的型式为板式、翅片管式和螺旋板式时,不宜大于10mg/L。
(二)  做好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如不进行水质处理,必然会产生水垢或对设备腐蚀,生成腐蚀产物。同时必然会有大量菌藻滋生,从而形成污垢。如果对循环水进行了水质处理,但处理得不太好时,就会使原来形成的水垢因阻垢剂的加入而变得松软,再加上腐蚀产物和菌藻繁殖分泌的黏性物,它们就会粘合在一起,形成污垢。因此,做好水质处理,是减少系统产生污垢的好方法。
(三)  投加分散剂
在进行阻垢、防腐和杀生水质处理时,投加一定量的分散剂,也是控制污垢的好方法。分散剂能将粘合在一起的泥团杂质等分散成微粒使之悬浮于水中,随之水流流动而不沉积在传热表面上,从而减少污垢对传热的影响,同时部分悬浮物还可以随排污水排出循环水系统。
(四)  增加旁滤设备
在系统中增设旁滤设备,只要控制旁流量和进、出旁流设备的浊度,就可保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浊度也不回增加,维持在控制的指标内,从而减少污垢的生成。
第三节  阻垢剂及分散剂
一、聚磷酸盐
  
二、有机膦酸
三、膦羧酸
四、有机膦酸酯
五、聚羧酸
六、天然分散剂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