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2. 1. 3 炉水和蒸汽系统流程叙述
(1) 脱盐水、锅炉给水流程
来自界外的脱盐水进入装置后一部分进入第一给水预热器 F201-7中预热,出口温度约100℃,另一部分进入脱盐水预热器 E205换热,出口温度约100℃,两部分脱盐水混合后经过脱氧槽液位调节阀 LICA204由脱氧槽顶部进入脱氧槽V207,由LICA204控制上水量。脱盐水进入脱氧槽后被由下向上的蒸汽充分加热,解析出水中的大部分物理氧,在脱氧槽下部与加入的联胺N2H4反应,将氧含量降至控制指标,给各汽包供水。
化学除氧方程: N2H4 + O2 ==== 2H2O + N2
由脱氧槽底部来的炉水(除氧后的脱盐水)加入氨水溶液后分别进入中压汽包给水泵 P202A/B、低压汽包给水泵 P203A/B以及合成汽包给水泵P206A/B。中压汽包给水泵 P202A/B出口炉水经过PV217调整压力后,经FI209流量计首先进入中压给水预热器E203,与管程中的高温转化气进行换热,出口温度约 170℃,换热后的炉水进入锅炉给水第二预热器F201-2进行换热,出口温度约220℃,出口炉水一部分进入 1#中压汽包V203,一部分进入 2#中压汽包V205,供汽包上水,由各汽包的液位控制阀控制上水量。低压汽包给水泵 P203A/B出口炉水经过FI210流量计进入低压锅炉给水预热器E204,与管程中的转化气进行换热,出口炉水温度150℃,换热后的炉水经调节阀 LICA203控制进入低压汽包 V206,由LICA203控制上水量。合成汽包给水泵 P206A/B出口炉水经过 LICA303进入合成汽包V303,由 LICA303控制合成汽包上水量。
(2) 蒸汽系统流程叙述
炉水进入1#中压汽包 V203后,沿下降管进入烟气废锅F201-3与管外的对流段高温烟气充分换热,在管内产生饱和蒸汽,沿上升管返回汽包,汽液两相在汽包中充分分离,蒸汽由汽包顶部经压力调节阀PRC-209调压后进入中压蒸汽管网。炉水进入 2#中压汽包后,沿下降管进入转化气1#废锅E201壳程,与管程中的高温转化气充分换热,在壳程产生饱和蒸汽,沿上升管返回汽包,汽液两相在汽包中充分分离,蒸汽由汽包顶部经压力调节阀PRC212调压后进入2.5MPa(G)中压蒸汽管网。炉水进入合成汽包 V303后,沿下降管进入合成塔R301壳程,与管程中的合成反应气充分换热,在壳程内产生饱和蒸汽,沿上升管返回汽包,汽液两相在汽包中充分分离,蒸汽由汽包顶部压力调节阀PRCA301调压后并入 2.5MPa(G)中压蒸汽管网。2.5MPa(G)中压蒸汽一部分进入汽水分离器V202分离掉蒸汽中所带的水,蒸汽从V202顶部出来经 FRC202调节流量后进入蒸汽过热器F201-4,被管外对流段的高温烟气加热,出口蒸汽温度约370℃,出口过热蒸汽与工艺原料气(天然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混合,作为原料气进转化管参加转化反应。另一部分经压力调节阀PRC210调节压力后并入 1.1MPa(G)低压蒸汽管网。
炉水进入低压汽包 V206后,沿下降管进入转化气 2#废锅E202壳程与管程中的转化气充分换热,在壳程内产生饱和蒸汽,沿上升管返回汽包,汽液两相在汽包中充分分离,蒸汽由汽包顶部经压力调节阀PRC213调压后进入1.1MPa(G)低压蒸汽管网。1.1MPa(G)的低压蒸汽大部分减压后去精馏工序,作为预塔和加压塔再沸器蒸汽,一部分直接作为精馏汽提塔蒸汽;一部分经压力调节阀PIC215调节后进入脱氧槽,为脱氧槽提供蒸汽;还有一部分作为联胺槽、氨水槽和磷酸盐槽的搅拌蒸汽使用(间断使用);剩下的过剩蒸汽经压力调节阀PIC214A调压后送入外界低压蒸汽管网。
在各汽包(除V206)中,分别加入了磷酸盐溶液,目的是为了防止炉水结垢,在各汽包中部位置设置有连续排污点,在各汽包底部、各废锅和合成塔壳程底部都设有间断排污点,要按时按要求进行排污操作,确保炉水质量。
2. 2 工艺原理及工艺参数
2. 2. 1 压缩工艺原理
本工序共有三组压缩机,均为一开一备,共六台。为使天然气达到转化压力,天然气压缩机将来自界外的天然气从0.45MPa(G)加压到1.9MPa(G),送到200#转化工序。新鲜气压缩机将来自转化工序的新鲜气从1.15MPa(G)加压至5.3MPa(G)送到合成气混合罐V105。循环气压缩机将来自300#合成工序的循环气从4.9MPa(G)加压至5.3MPa(G),送到合成气混合罐V105,与加压后的新鲜气混合后送到300#合成工序。
2. 2. 2 压缩工艺参数控制
(1)生产控制
本工序的操作控制集中到主控室通过DCS系统进行正常操作。六台压缩机的工艺参数显示、运停显示和停机、回流调节、机内联锁保护、超压放空可由DCS系统完成。压缩机的开停车、切换操作,油系统的加注应该由操作人员到现场完成,操作人员应对压缩机系统进行定时现场巡检。
(2)主要工艺指标
名称
项目 工艺天然气 新鲜气 循环气
流量 Nm3/h 2811.4 12219.4 9630kg/h
入口压力 MPa 0.45 1.15 4.9
出口压力 MPa 1.9 5.3 5.3
入口温度 ℃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 ≤40℃
出口温度 ℃ 87 109 46
2. 2. 3 转化工艺原理
本工序是将天然气、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和蒸汽发生蒸汽转化反应,从而制得含CO、CO2和H2的新鲜气。
(1)因少量硫会使转化催化剂中毒并失去活性,为了满足蒸汽转化时转化催化剂的要求,制气前需将硫化物脱除净,此外,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对硫的作用也十分敏感,催化剂对硫化物、氮化物、重金属等的中毒,都会影响其活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制气前须除去原料气中的硫化物。我工序脱硫由MF-2脱硫和氧化锌脱硫两部分组成,其脱硫原理分别如下:
a. MF-2脱硫:
MF-2型脱硫剂中的氧化锰、氧化铁等可热解或氢解有机硫,同时将硫化氢吸收掉,反应如下:
热解:
2CH3SH ==== 2H2S + C2H4
CH3SCH3 ==== H2S + C2H4
氢解:
COS + H2 ==== H2S + CO
CS2 + 4H2 ==== 2H2S + CH4
CH3SH + H2 ==== H2S + CH4
CH3SCH3 + H2 ==== H2S + C2H6
吸收硫化氢:
H2S + MnO ==== MnS + H2O
H2S + ZnO ==== ZnS + H2O
3H2S + Fe3O4 + H2 ==== 3FeS + 4H2O
b. 氧化锌脱硫剂:不仅能脱除硫化氢之类的无机硫,而且可以脱除硫醇、硫氧化碳等有机硫,脱硫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脱除H2S:
ZnO + H2S ==== ZnS + H2 (1)
脱除RSH:
ZnO + C2H5SH ==== ZnS + C2H50H (2)
ZnO + C2H5SH ==== ZnS + C2H4+H2 (3)
当气体中有氢存在时,硫氧化碳、二硫化碳转化成硫化氢,然后被氧化锌吸收。
COS + H2 ==== H2S + C0 (4)
CS2 + 4H2 ==== 2H2S + CH4 (5)
本装置中,氧化锌脱硫是按反应(1)来完成,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氧化锌脱硫剂的活性温度范围为270~400℃,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显著增大。
MF-2脱硫剂还原见后附资料。
MF-2脱硫剂还原使用说明:
MF-2脱硫剂中的MnO2和Fe2O3等使用前需用H2或CO还原,还原反应如下:
MnO2 + H2 ==== MnO + H2O
MnO2 + CO ==== MnO + CO2
3Fe2O3 + H2 ==== 2Fe3O4 + H2O
3Fe2O3 + CO ==== 2Fe3O4 + CO2
由于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热,如果控制不当,则可能发生脱硫剂床层温度“飞升”现象,损坏脱硫剂和设备,所以脱硫剂的升温还原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①升温还原介质最好用氮气或净化后的原料气(在升温过程中可加入1~5%氢),也可直接使用原料气;
②升温还原压力控制在0.1~1.0MPa(G),空速保持在300时-1以上(气体流速应大于0.25米/秒);
③进入脱硫槽的温度尽快将床层温度升至150℃,恒温2~4小时后,再将床层温度升至180℃(还原从低于180℃开始),再恒温1~2小时,观察脱硫剂上层温度有没有“飞升”现象;
④床层温度在180℃恒温期间如按②、③条件进行操作,在整个升温还原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超温现象。果真如此,可按30~50℃/小时的升温速度将床层升温至250℃,恒温2~4小时后,再继续将床层升温至400℃,再恒温14~16小时,升温还原结束;
⑤如床层出现温度“飞升”现象(30秒内床层温度飞涨50℃左右),应采取停止预热,加大气量(即增大空速)带走床层反应热以迅速控制床层温度不超过500℃。迫不得已,也可采用切断升温还原气,加入蒸汽带走反应热。整个床层的温度“飞升”消除后,方可逐渐将脱硫剂床层的温度升至400℃,再恒温14~16小时,升温还原结束。
⑥升温还原结束过程中出口气CO2、O2和硫含量合格后,即可将原料气通入下一工序。
(2)天然气的蒸汽转化
天然气蒸汽转化,是以水蒸汽为氧化剂,在Ni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天然气中的烃类物质转化,得到合成甲醇的原料气,这一过程为强吸热过程。
生产是在天然气(本装置中尚配入适量的CO2气)中配入水蒸汽,使H2O/C>3.3(vol),由转化炉辐射段燃烧燃料气提供反应所得的热量,在Ni催化剂层发生如下反应:
CH4 + H2O(g) ==== C0 + 3H2 -206.29 kJ/mol
CnH2n+2 + nH2O(g) ==== nCO + (2n+1)H2 -Q
C0 + H2O (g) ==== C02 + H2 +41.19 kJ/mol
CH4 + 2H2O ==== CO2 + 4H2 -165.1kJ/mol
C2H6 + 2H2O ==== C0 + 5H2 -Q
副反应主要有:
2CO ==== C + C02 +172.50 kJ/mol
CO + H2 ==== C + H2O –131.47 kJ/mol
CH4 ==== C + 2H2 –74.30 kJ/mol
由于烃类蒸汽转化反应是一个吸热、体积增大的可逆过程,故提高转化温度对反应有利,从热力学观点看,提高压力对反应进行不利,但适当合理的提高转化压力,可加快反应速度,减少催化剂用量和设备投资,综合经济指标较好;此外,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增大水碳比,不仅可以提高烃类的转化率,还可防止催化剂析碳;空速对转化反应也有影响,增大空速虽然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但若超过允许范围就会使系统阻力增大,转化率降低,残余甲烷含量将上升。
后三个反应是造成转化炉结碳的原因,应该尽力避免。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