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 反渗透及一二级除盐的工艺说明
- 发布时间:2011/4/5 阅读次数:6660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4.6.7酸、碱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4.6.7.1计量箱进酸(碱)操作
4.6.7.1.1锅炉补给水处理酸(碱)罐有足够的酸(碱)液。
4.6.7.1.2 酸(碱)计量箱出口门均已关闭。
4.6.7.1.3 酸雾吸收器投运正常。
4.6.7.1.4 开高位酸(碱)罐出口门,酸(碱)计量箱进酸(碱)门,酸(碱)计量箱进至0.8m后关闭进酸(碱)门、高位酸(碱)罐出口门。
4.6.7.2高位酸、碱罐卸酸、碱操作
4.6.7.2.1对所来酸碱进行取样化验,合格后进行卸酸(碱)
4.6.7.2.2核对所卸罐体及罐体液位,检查卸酸(碱)泵良好备用,软管无腐蚀、完好,现场防护措施和物品齐全,启动酸碱储存间内的排气风机加强通风。
5.6.7.2.3检查卸酸(碱)系统已恢复正常,启泵进行卸载工作;卸酸时要及时投入酸雾吸收器运行
4.6.7.3.1 迅速查明泄漏部位。酸雾和刺激味太大时应戴好防护面具,橡皮手套,穿好胶鞋和耐酸工作服,注意将裤脚放在长筒胶鞋外面,用大量水清洗后,进入现场进行检查。
4.6.7.3.2 酸、碱管道系统泄漏应迅速切断酸碱来源,关闭高位酸、碱槽或者酸、碱计量箱 出口门,汇报值长,联系检修迅速恢复。
4.6.7.3.3 高位酸、碱槽发生严重泄漏,应设法将发生泄漏的酸、碱槽剩余酸碱打入未泄漏的高位酸、碱槽储存。轻微泄漏应立即联系检修班采取临时措施,防止泄漏扩大。然后迅速报告值长,联系抢修。
4.6.7.3.4 酸、碱计量箱发生泄漏,可将计量箱内酸、碱用于再生;若无失效设备,可安排提前再生。然后汇报值长,联系检修。
4.6.7.3.5 处理酸、碱泄漏事故,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有关要求执行。
4.7.1 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原因分析:
1) 过滤器滤芯堵塞
2) 保险丝断路,自动开关跳闸
3) 泵的运转情况不正常
4) 泵流量与规定的值不同
5) 进水压力偏低导致系统停止工作
6) 进水阀门开关不正确
7) 电气接线,高低保护开关,保险丝和过热保护器等部件不正常
处理措施:
1) 清洗或更换
2) 通知电气处理
3) 通知检修处理
4) 通知检修处理
5) 提高进水压力
6) 正确开关阀门
7) 通知电气处理
4.7.2 RO浓水流量高:
原因分析:
1) 浓水阀门调节不当
2) 流量计未正确校正
3) 管道泄漏
处理措施:
1) 正确调节浓水阀门
2) 通知热控校表
3) 通知检修处理
4.7.3 给水压力低
原因分析:
1) 系统泄漏
2) 高压泵入口水压力不足或泵部漏水、漏气
3) 保安过滤器滤芯污堵
4) 高压泵故障
处理措施:
1) 通知检修处理
2) 提高入口水压力或通知检修处理
3) 清洗或更换
4) 通知检修处理
4.7.4 RO给水压力高
原因分析:
1) 高压泵出口门调节不当
2) 从高压泵到反渗透主体设备之间的管道堵塞
3) 浓水调节门关得太紧或堵塞,浓水排放流量小
4) 回收率低
处理措施:
1) 正确调节高压泵出口门
2) 通知检修处理
3) 开大浓水调节门或通知检修处理
4) 正确调整回收率
4.7.5 回收率低
原因分析:
1) 浓水排放门开度大
2) 给水压力低
处理措施:
1) 正确调整浓排门开度
2) 提高给水压力
4.7.6 RO回收率高
原因分析:
1) 给水压力过高
2) 浓水排放门开度小
处理措施:
1) 降低给水压力
2) 正确调整浓排门开度
4.7.7 两端压差高
原因分析:
1) 浓水排放门开度大
2) 膜元件污染
处理措施:
1) 关小浓排门
2) 清洗或更换膜元件
4.7.8 高压泵自动停止运转
原因分析:
1) 高压泵出水压力过高,超过上限值
2) 高压泵入口水压力过低,低于下限值
3) 高压泵故障
处理措施:
1) 调整高压泵出水压力在规定范围内
2) 调整高压泵进水压力在规定范围内
3) 通知检修处理
4.7.9 产品水流量降低
原因分析:
1) 给水温度低
2) 给水压力低
3) 浓水浓度太高引起高的渗透压
4) 膜污染
处理措施:
1) 调整给水温度
2) 提高给水压力
3) 调整浓水浓度
4) 清洗或更换
4.7.10 产品水流量增大
原因分析:
1) 给水压力高
2) 给水温度高
处理措施:
1) 降低给水压力
2) 调整给水温度
4.7.11 产品水电导和浓水电导率同时升高
原因分析:
1) 浓水管道或浓水调节阀污堵
2) 回收率过高
处理措施:
1) 通知检修处理
2) 调整适当的回收率
4.7.12 产品水电导率、浓水电导率和每段压力降低
原因分析:
1) 反渗透膜破损,
2) 膜元件污染
处理措施:
1)开启反渗透装置产水、浓水排放阀,检查确认各压力容器内反渗透膜泄露情况,停运反渗透装置,联系检修人员将已泄露压力容器进行隔离;
2)反渗透装置退出运行,清洗反渗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