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开浓水排放阀;
启动反洗水泵;
缓慢打开反洗阀;
调整反洗手动阀门至压力<0.15MPa;
打开下排阀,关闭浓排阀,调整下排手动阀至单支流量2-4 m3/h,压力小于0.15MPa。
a) 正洗水流量的调整
开启浓水排放阀15%;
打开进水阀;
调整浓水排放阀开度至单支排放量1-2m3/h。
b) 夹气反洗进气压力的调整
进入反洗程序;
缓缓开启进气阀至进气压力为1 MPa,气量控制在每支5-7N m3/h。
1. 对以上的阀门开度进行定位。
5.3.3 自动控制
当装置由手动控制将所有的流量、压力设置完毕后,装置需要关闭,然后以自动方式重新启动。
1、 关闭所有开关,将手动开关转为自动;
2、 启动SFP装置;
3、 调整产水压力保护开关,当产水压力高于设定值,浓水排放阀应自动开启,并报警,延时停机。
6.运行装置的停机程序
6.1 手动操作模式下的停机
1. 打开浓水排放阀,冲洗15秒;
2. 缓缓关闭进水阀。
6.2 自动控制模式下的停机
装置在自动模式下运行,当下面的一些情况发生时,装置会发生自动关闭或不能投入自动运行现象:
1. 供水水泵没接到运行指令,或者泵的手动开关没有置于自动状态;
2. 产水出口压力过高。
6.3 装置长时间停机
1. 如果装置需关停,组件如短期停用(2~3天),可每天运行约30~60min,以防止细菌污染。
2. 组件如长期停用(7天以上),关停前对SFP装置进行一次夹板反洗;并向装置内注入保护液,关闭所有的SFP装置的进出口阀门。每月检查一次,并控制环境温度在5—40℃以内。
3. 长时间关停后重新投入运行时,应将SFP装置进行连续冲冼至排放水无泡沫。
4. 停机期间,应自始自终保持超滤膜处于湿态,一旦脱水变干,将会造成膜组件不可逆损坏。
注意:在准备装置长时间停机过程中,控制柜输出电源必须关闭。并且输入电源也应处于关闭状态。 |
注意: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SFP膜处于湿态,一旦脱水变干,都将造成膜组件不可逆损坏。 |
7.操作指导
为了使SFP装置持续产出满足需要的过滤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们包括:合格的进水水质,合适的反洗时间间隔,及时的化学清洗。上面的任一条件不满足,装置将难以稳定产出满足需要的过滤水。
7.1 进水水质要求
进水的水质要求在概要部分已经详细给出,控制这些指标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这些杂质含量过高而对膜组件造成严重的膜污染。
在膜过滤过程中,膜污染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所谓污染是指被处理液体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大分子溶质与膜产生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淀使膜孔变小或堵塞,导致膜的透水量或分离能力下降的现象。
7.1.1 膜污染形式
膜污染主要有膜表面覆盖污染和膜孔内阻塞污染两种形式。膜表面污染层大致呈双层结构,上层为较大颗粒的松散层,紧贴于膜面上的是小颗粒的细腻层。一般情况下,松散层尚不足以表现出对膜的性能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在水流剪切力的作用下可以冲冼掉,膜表面上的细腻层则对膜性能正常发挥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该污染层的存在,有大量的膜孔被覆盖,而且该层内的微粒及其它杂质之间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极易凝胶成滤饼,增加透水阻力。
膜孔堵塞是指微细粒子塞入膜孔内,或者膜孔内壁因吸附蛋白质等杂质形成沉淀而使膜孔变小或者完全堵塞。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是不可逆过程。
7.1.2 污染物质
污染物质因处理料液的不同而各异,无法一一列出,但大致可分下述几种类型:
a) 胶体污染:胶体主要是存在于地表水中,特别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如粘土、淤泥等胶体,均布于水体中,它对滤膜的危害性极大。因为在过滤过程中,大量胶体微粒随透过膜的水流涌至膜表面,长期的连续运行,被膜截留下来的微粒容易形成凝胶层,更有甚者,一些与膜孔径大小相当及小于膜孔径的粒子会渗入膜孔内部堵塞流水通道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化现象。
b) 有机物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有的是在水处理过程中人工加入的,如表面活性剂、清洁剂和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等,有的则是天然水中就存在的,如腐殖酸、丹宁酸等。这些物质也可以吸附于膜表面而损害膜的性能。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对滤膜的长期安全运行也是一个危险因素。一些营养物质被膜截留而积聚于膜表面,细菌在这种环境中迅速繁殖,活的细菌连同其排泄物质,形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