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锅炉点火升压至1~2MPa时,开采样架一、二次门,投入采样装置,调整至正常流量,控制水温在30℃。
2 锅炉升压至3MPa时,检测炉水磷酸根,控制ρ(PO43-)=2~8mg/L,如低于此标准,应立即投运磷酸盐泵向汽包加药;投入连续排污,并视炉水外状,通知锅炉进行一次定期排污,要求对锅炉下部联箱依次全开排污门一分钟,按顺序进行,不可遗漏。
3 锅炉升压至4~5MPa时,冲洗采样系统2~3min。具体操作为:开排污门,关闭各采样二次门;冲洗完毕后关排污门,开采样二次门。
4 锅炉升压至6~8MPa时,开始投入化学仪表,对热力设备系统的水、汽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滑参数启动时,锅炉升压至0.8~1MPa时,即开始全面采样,主蒸汽合格后,即可通知值长向汽机送汽。
5 锅炉主蒸汽压力升至10MPa时,开始升负荷洗硅,锅炉压力从10Mpa开始分四档由低压逐渐升到高压阶段,控制炉水含硅量达到下一级压力允许含硅量时,才能继续升压,炉水SiO2含量(mg/L)和压力对应表如下:
单位:mg/L
汽包压力MPa
|
10.0
|
13.0
|
15.0
|
17.0
|
18.0
|
pH>10.3
|
3.0
|
1.3
|
0.6
|
0.55
|
0.35
|
pH≈9.4
|
2.0
|
0.95
|
0.5
|
0.3
|
0.25
|
pH≈9.0
|
1.6
|
0.6
|
0.35
|
0.2
|
0.2
|
注:①洗硅时水汽质量应严格按标准执行。
②在低压阶段,炉水允许较高浓度的SiO2,此时靠连续排污来调节,如不能保持在限制值内,就降压运行。
③在高压阶段,水汽流量增加,炉水要求SiO2又较低,单靠排污需很长时间,此时凝结水的Fe及浓度都较小,对高速混床污染也小,可投入混床运行。
④当炉水SiO2浓度降到下一阶段压力下的炉水SiO2值时,才能升压。
⑤洗硅时,炉水SiO2和蒸汽SiO2的比值不一定符合理论值,由于负荷波动时,是盐类暂时消失现象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监督蒸汽品质。
锅炉升压过程中,应加强炉水中SiO2含量分析,SiO2含量合格后,应及时通知值长,以便调整锅炉运行工况。
7 当蒸汽中SiO2≤60µg/L、Fe≤50µg/L、电导率≤1μS/cm、Cu≤15µg/L、Na≤20µg/L时,汽机可进行冲转,此时应加强监督,在机组并网4—8小时内达到标准。
8 锅炉压力升至额定值时,在线化学仪表应全部投入完毕,并通知仪表人员进行校核工作。
9 蒸汽质量应在汽机冲转后8小时内达到正常运行标准。
二.启动时汽机部分化学监督
1 机组启动前,需要进行炉前冲洗,一般分为凝汽器、凝汽器至除氧器,逐渐扩大冲洗面,要求达到水质无色透明。
2 给水泵启动后,立即启动氨、联胺泵向除氧器加药,并进行监督。
3 锅炉点火前,要进行给水系统冲洗,要求Fe<200µg/L,炉本体的冲洗水质要求Fe<1000µg/L,硬度<2.5μmol/L时,通知锅炉点火。
4 锅炉点火前除氧器即投入运行,进行加热除氧。除氧器的温度、压力应稳定,出水溶氧应合格,否则应通知汽机人员调整,直至合格。溶氧不合格期间,应提高联胺浓度,加强化学除氧。
5 锅炉点火后,及时投入集中取样架,每0.5h冲洗一次水汽取样管。开启锅炉连续排污,直至炉水澄清。注意炉水如果浑浊,应增加炉水取样管的冲洗时间和次数。
6 锅炉压力升至3.0MPa时,取样分析磷酸根,根据磷酸根含量和炉水pH值进行磷酸盐处理。
7 分析蒸汽,SiO2≤60µg/L、电导率≤1μS/cm、Fe≤50µg/L、Cu≤15µg/L、Na≤20µg/L时,汽机可以进行冲转。蒸汽质量应在汽机冲转8小时内达到正常运行标准。
8 汽机启动后应先观察凝结水外状,当水样无色透明、硬度<10μmol/L、Fe<80µg/L时,通知汽机可以回收凝结水,同时投入高速混床对凝结水进行除盐处理,在投入高混前应适当排放掉不合格的凝结水。
9 严格监督疏水质量,当高、低压加热器疏水Fe≤400µg/L时,即可回收。
凝结水水质未合格时禁止投入电导率表。未合格前,应关闭电导率表入口门。锅炉压力升至额定值时,在线化学仪表应全部投入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