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EDI原理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0/8/29  阅读次数:917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电去离子(Electrodeionization,简称EDI)技术是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其主要特点:①树脂用电再生而不需使用酸碱,实现了清洁生产;②设备运行的同时就自行再生,因此其相当于连续获得再生的混床离子交换柱,能实现连续深度脱盐;③产水水质好、制水成本低、日常运行管理方便。

  电去离子原理示意图在电渗析器的淡水室填充阴、阳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置于一个容器中而使两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水中离子首先因交换作用而吸附于树脂颗粒上,然后在电场作用下经由树脂颗粒构成的;离子传输通道;迁移到膜表面并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浓室,存在于树脂、膜与水相接触的扩散层中的极化作用使水解离为H+和OH-,它们除部分参与负载电流外大多数对树脂起再生作用,从而使离子交换、离子迁移、电再生三个过程相伴发生,相互促进,实现了连续去除离子的过程。
  
           原水电导率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在进水流量为120L/h时,改变原水电导率则得到出水电导率与原水电导率的变化关系。 原水电导率对产水水质的影响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操作电流下,随着原水电导率的增加则EDI出水的电导率也增加。因为原水电导率低则离子的含量也低,同时低离子浓度使得在淡室中树脂和膜的表面上形成的电势梯度也大,这导致水的解离程度增强,极限电流增大,产生的H和OH的数量较多,使填充在淡室中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效果良好。从图3还可看出,在原水的电导率为21.5μS/cm时,随着操作电流的增大而EDI出水的电导率一直很小(0.1~0.05μS/cm),这是因为原水电导率越小则水解离越剧烈,产生的H和OH也越多,树脂电再生的效果就越好(使其保持良好的交换性能)。当操作电流继续升高时,H和OH除用于再生树脂外还用于负载电流,故淡室中的水解离程度继续增大,使得离子交换与树脂的再生逐渐达到平衡,产水电导率趋于稳定。因此,原水电导率是影响产水水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进水电导率较高时,随着操作电流的增加其产水水质有所下降。以原水电导率为100μS/cm时的曲线为例,当操作电流从0逐渐增加到5A时EDI出水的电导率从0.17μS/cm上升到0.5μS/cm左右(水质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在高盐度下浓差极化较小、水解离作用弱,树脂几乎没有获得再生,此时离子交换起了主要作用,短时间内树脂就被盐离子所饱和,而这时树脂主要起到增强离子迁移的作用。从图中还可知,无论进水含盐量高或低,二级五段的EDI设备对其都有很好的脱盐效果(脱盐率99%),出水的电导率能够达到高纯水标准(电导率<1μS/cm)。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