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随着交联聚苯乙烯的出现和发展,离子交换色谱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工具。近来随着HPLC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的出现,离子交换色谱已在化工、医药、生化、冶金、食品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离子交换色谱的填料及含盐的缓冲流动相系统类似于蛋自质稳定存在的生理条件,有利于生物分子活性的保持,因此它在解决生物学中许多难于分离且十分重要的课题上所起的重大作用(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组成的分离)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各种新型、高效离子交换剂的研制成功和衍生化检测技术方法的发展,离子交换色谱在氨基酸、蛋白质、核糖核酸、有机胺、有机酸、糖类及药物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
1975年,Small等在离子交换色谱的基础上发展出离子色谱,离子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好和同时测定多种组分的优点,解决了阴离子等很多难以用其他方法测定的离子的分离分析问题。同离子交换色谱相同,样品仍然由流动相带到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洗脱分离,为了消除流动相在电导检测器上产生的大大强于样品离子的电导响应,他们在检测器与分离校间加入一个填充电荷与分离柱相反的离子交换树脂抑制柱,从而使流动相变成低电导组分,以降低来自流动相的背景电导,另一方面又将样品离子转变成相应的酸或碱,增加其电导响应.对阴离子的分离抑制柱填充强酸性(H
+)阳离子交换树脂,而对阳离子的分离,填充常规强碱性(OH
-)阴离子交换树脂。离子色谱分为化学抑制型和非抑制型离子色谱两大类.用于分离的柱填料树脂骨架大都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但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各不相同。HPIC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0.01~0.05mmol/g).HPICE用高容量的树脂
(3~5mmol/g),MPIC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HPIC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HPICE利用离子排斥原理,而MPIC则主要利用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HPICE常用于有机酸和氨基酸等的分离以及从有机物中分离无机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