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进流水质要求与必要之附属设备:
(一)进流水质要求:
前处理系统一定要有RO系统,且要确保RO系统操作正常。进流水质最低要求如下:
1 导电度(包括 SiO2 及CO2) μs/cm < 40
2 温度 ℃ 5 - 45
3 压力 Psi 20-100
4 自由余氯(Cl2) ppm < 0.02
5 铁(Fe)、锰(Mn) ppm < 0.01
6 硫化物(S- ) ppm < 0.01
7 pH 4-11
8 总硬度(as CaCO3) ppm < 1.0
9 二氧化矽(SiO2) ppm < 1.0
10 总有机碳(TOC) ppm < 0.5
备注:
1. 导电度计算方式=导电度计测量之导电度+2.66*CO2 浓度(ppm as CO2)+1.94*SiO2(ppm as SiO2)
2. 启动初期应特别注意进流硬度、二氧化矽浓度,应避免超过 1.0ppm。
(二)附属设备:
为了保护模块及便利后续系统监测,强烈建议 CEDI模块 系统应至少包括下列附属设备:
1. 稳定的电源供应设备:为了维持系统操作稳定,电源供应系统应供给稳定的直流电源给模块,且系统能在定电流模式下操作(V=IR,亦即设定电流(I)后,电流并不会随进流水质改变,进流水质改变仅会影响电阻(R)及电压(V))。
2. 流量开关或流量控制设备:为了保护模块,当没有水进入模块时,模块电源必须马上被关闭,流量开关需与电源供应连动。
3. 压力计:应至少於进流端与产水、浓缩水出水端设置压力计,以监测进出水压力。
4. 进出水流量计:方便调整产水率。可使用附控制点之流量计(可作为流量开关使用)。
5. 系统控制(PLC 控制):系统除了控制没水进入时之断电装置外,亦应控制在进流水进入一段时间后,若电源仍无供应,应停止进流(例 如泵启动 30 秒后(视泵至 CEDI模块 距离调整时间),若电源仍无供应,则应关闭泵,并发出警报),以避免CEDI模块膜堆内树脂饱和,影响后续产水水质。
二、 试车注意事项:
(一)试车前检查:
1. 试车前应检查管路、配件及控制系统是否安装完成,各项检查前应先关闭电源,以维护人员安全。
2. 模块扭矩检查:依照操作手册3.2节检查并锁紧。联接螺栓扭矩 1-8 25 ft.lbs. 11-14 12.5 ft.lbs. 9, 10 10 ft.lbs. 工具:扭矩扳手(19mm)+活动扳手。
3. 管路检查:检查配管路线及阀门开关。
4. 电源控制检查(以Ionpure 原厂电源控制为例):
1.)检查整流器及显示板 Jumper 的选择是否正确:
甲、 ACV:例如 LX30,需要 660V,则选择 660V(共有 440,550,660 三个选项)。
乙、 DC :选择最高电流限制,例如:LX 选择 10A(共有 2.5,4,6.5,10A 四个选项)。选择之电流需与显示板上之选择相同。
丙、 频率:选择 60Hz 或50Hz。
2.)检查变压器至控制版接线(T1,T2)及至模块接线。
3.)检查接地线(DC-)
4.)选择控制模式:选择定电流控制(A)或定电压(V)(建议选择定电流控制)。
5.)检查流量开关。
5. 确认进流泵容量:进流泵之汲水流量需满足系统所需之流量,同时其扬程需能克服各项设备及管路压损(LX 模块压损约 1.5-2bar(与处理量相关))。Ionpure 原厂显示板背面 Jumper 调整 Ionpure 原厂控制板背面 Jumper 调整及接线。
(二)试车所需注意事项:
1. 确认 RO 系统操作是否正常?建议 RO 系统操作稳定后,才将进流水切换至 CEDI模块 系统,以避免 RO 启动初期水质较差,影响模块性能。
2. 检测进流水水质:检测进流水水质,以确认进流水质符合要求,检测 项目至少包括导电度、总硬度、二氧化矽、总氯及 CO2.若水质有任 一项不符前述进流水质要求,即不可将水汲入 CEDI模块 模块,并需检查前处理是否有问题. 若进流水 CO2 浓度太高(超过5ppm),即不建议将浓缩水回流至 RO 系统前贮槽(除非先将 CO2 去除),以避免造成 CO2 累积,影响产水水质。
3. 清洗管路:为避免管路中残留管屑等污染物进入模块造成堵塞,建议在未试车前(包括架台配管时),先不要将原厂所附进出口之红色套头取出(但试车前一定要将该物取出). 在水进入模块前,需先确定其前处理管路中已无管屑等污染物.建议 於启动前先将模块进水接头拆开,并以 RO 水冲洗管路。
4. 测试各项安全保护装置:
1.)测试进流水泵浦与 CEDI模块 连动装置 测试进流水泵浦与 CEDI模块 连动装置,使得 CEDI模块只有在进流泵浦启动时才开启电源,且当 CEDI模块电源没有开启一段时间后要关闭进流水泵浦。
2.)流量开关测试:启动前需先测试流量开关是否会动作,亦即没水时电源关闭,通水启动流量开关后(回路连通),直流电源才供应至模块。
5. 系统启动注意事项:
1.)当上述安全保护测试完成后,再一次检查管路阀门开关,确定阀门开关正确后,才启动进流泵浦。
2.)进流泵浦启动后,检查电源供应是否正常启动。例如,以Ionpure 原厂显示板为例,显示板上灯号会由 Standby 跳至 On,若无,先关闭进流泵浦,并检查流量开关及各接线是否正常。
3.)进流泵浦启动后,以手动阀(最好是用膜片阀,以方便调整)调整产水及浓缩水流量,初期产水率先调整为 90%。
4.)刚启动时,先将电流调小(例如 0.5A),确定水流及电源没问题后, 再将电流慢慢调整到软体计算所需之电流值(与进流水质、水量相 关),观察电压及出水水质. 启动初期水质可能较差,切勿因水质不佳,即贸然调高电流至远超 过软体所计算之值. 例如:进流水质导电度– 10μs/cm, CO2 – 8mg/l, SiO2 – 0.2mg/l 时, 以计算软体计算所需之电流为2.43 安培,则设定电流在约 2.5 安培 即可(以水质最差时计算),切勿一开始即将电流调整超过该值(例如4.0 安培),以避免损坏模块。
5.)观察进出水压力,并以手动阀调整,使产水水压略高於浓缩水压约 2-5psi(若产水出口压力低於浓缩水压力,会影响产水水质)。
6.)为避免CEDI模块启动初期产水水质不佳,建议於产水端设置二只自动控制阀,并以 PLC 控制:当产水水质低於要求时,将CEDI模块 产水回流至 CEDI模块前贮槽,当水质高过设定水质时,才切换至下一处理设备。
7.)当系统在稳定状态(水质符合要求且操作稳定)时,应依据操作手册4.0 章最后所附的资料表上记录操作资料(检测项目至少需包括 进水温度、导电度、总硬度、CO2,产水电阻值,进出口流量及压 力(含浓缩端),操作电压、电流),以利后续设备检修。
三、 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1. 应每天填写 IP-LX 系统记录表,以便及早发现是否有可能会使保修 失效或对膜堆造成破坏的问题。
2. 应至少每六个月对膜堆进行一次膜块外观检测,检查是否有漏水或 盐类沈积;并定期旋紧所有电气连接头及按照 3.2 章节的规定,检查 膜堆螺栓的扭矩。
3. 在下述情况下,膜堆可能需要清洗:
温度和流量不变,产水压降增加50%;
温度和流量不变,浓水压降增加50%;
温度、流量、或进水电导率不变,产水水质下降;
温度不变,膜堆的电阻增加25%. 清洗方法请参考操作维护手册。
4. 若模块发生故障可参考原厂所附操作维护手册内之膜堆故障检测流程或联络当地Ionpure 服务商。
四、预前处理设备:
有助於CEDI模块系统稳定及水质提升的前处理设计为增加CEDI模块系统稳定度及提升产水水质,可於前处理增加下列设备:
1. 去除 CO2 设备:一般 RO 产水皆含有一定量之 CO2,若能将进流水 CO2 浓度降低,将有助於产水水质提升及减少结垢可能性。
2. UV:於CEDI模块 前增设紫外线杀菌器(UV)可减少模块长菌可能。
3. 精密过滤器:於CEDI模块前增设精密过滤器可避免微细颗粒物进入模块,造成堵塞。
4. Two pass RO:当原水硬度及二氧化矽浓度相对较高或变化较大时,为避免原水水质变化大或软化系统出问题时,RO 产水硬度、二氧化矽浓度超过CEDI模块进流水标准,或减少CEDI模块结垢可能性,建议前处理采用Two pass RO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