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系统在运行时由于进水水质、用户要求、设计水准、运行环境、加工制作能力、操作水平、仪器仪表配置等不同,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状况也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故障蒙蔽着操作人员的视听,甚至是有经验的工程师;而单纯地按照产水量衰减、操作压力的上升以及压力差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各种故障的分析与判断了。
综合各种故障出现的几率,不难发现,如果加以正确地分析后,是可以找到故障本质原因的,势必会对系统的设计以及运行维护产生深远的、有益的影响。
1.进水水质变差引起的常见问题
有许多这样的项目,在初始的设计中因进水水质较好,系统运行情况较为稳定,但随着后续进水水质的变差,而系统又无法进行预处理优化改进的时候,反渗透装置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运行故障,具体表现在产水量衰减速度较快,操作压力及压力差上升的较快等。
2.预处理出现性能衰减而引起的反渗透故障
在一些反渗透水处理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预处理设备性能变差,使得出水的浊度、SDI值、COD值等严重超出进水要求,给反渗透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具体表现在:
CMF或UF膜丝断裂;
缓冲水箱细菌、微生物繁殖严重;
活性炭过滤器内滤料粉化或微生物繁殖严重。

3.保安过滤器常见问题
在一些项目中,由于涉及到工程成本以及运行费用,一些劣质的滤芯被采用,一旦保安过滤器出力增加,滤芯易变形或过滤精度达不到要求,使得污染物直接进入反渗透装置内部,对反渗透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
保安过滤器直径偏小;
滤芯质量较差,过滤精度达不到要求;
滤芯压不紧,且易变形。
4.阻垢剂性能、投加及混合
阻垢剂作为反渗透安全稳定运行的“保护神”,因其出色的效果、低廉的运行费用而成为当前阻垢形式的主流,但在阻垢剂的选型、投加及混合方面产生了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反渗透的安全运行;具体表现在:
阻垢剂的性能与水质不匹配;
阻垢剂计量泵的性能不可靠;
阻垢剂的过度稀释;
阻垢剂计量箱严重污染;
5.其它化学药品的投加常见问题
针对于不同的水质需要投加一定数量及类别的化学药品以增加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但由于存在着各种原因,这些化学品的非正确使用及投加,有的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
不适宜的絮凝剂带来严重的膜污染;
氧化剂的过量投加引起膜氧化;
还原剂的过量投加引起膜的严重污堵(个别项目)。
6.仪器仪表常见问题
当前一般反渗透装置上都采用进口数显仪表,一些仪表在正确安装的前提下,流量显示的非常准确以及读数稳定,如GF的9010型流量控制器;但其它类型的数显仪表在运行时数值波动的幅度比较大,特别是一些仪表具有参数设置的功能,显示的产水量受到人为因素控制,这样充当反渗透眼睛的仪表就会影响技术人员对反渗透的判断。有关仪表的影响表现如下:
浓水流量显示偏大(实际较小)引起反渗透回收率过高产生结垢;
浓水流量显示偏小(实际较大)引起反渗透回收率过低产生压差;
流量计读数波动偏大,无法正确地按照10-15%的比例进行判断。
7.反渗透主机常见问题
反渗透装置出现的各种问题比较多,一些系统在设计上就存在着缺陷,也有的在日常运行及维护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偏差,引起了较为严重的运行隐患。针对于不同的项目所表现的形式不同,列举如下:
在初始设计时选择高压泵的扬程偏低,在温度或进水水质发生变化时引起产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膜元件被氧化引起水通量的增加及产水水质下降;
盐水密封圈倒置引起实际回收率过高而产生结垢及水质下降现象;
盐水密封圈破损引起实际回收率过高而产生结垢及水质下降现象;
O型圈破损引起产水水质下降;
新旧膜元件、不同类型的膜元件的混合使用引起系统性能下降;
压力容器浓水止推环与浓水出口重叠或部分重叠引起回收率过高而产生结垢现象;
压力容器长度偏大引起浓水泄漏到产水侧使产水水质下降;
无段间压力表无法可靠地分析与判断反渗透运行情况;
较大的压差使膜元件产生望远镜效应而损坏;
产水背压的提高引起产水量的下降;
反渗透排列不合理引起局部膜元件水通量增加,污染速度加快;
反渗透回收率设计不合理,膜元件数量偏小;
颗粒性污染使膜元件产生较为严重的机械污堵,一段压差偏大,产水量及水质变差;
系统停运所引起的污染物沉积及细菌、微生物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