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电站汽包炉水新型化学工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1/3/26  阅读次数:1887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电站汽包炉水新型化学工况研究
周年光1,张玉福1,龚洵洁2
1 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007)
2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2)
[摘 要] 针对现行汽包炉还原性水化学工况处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点,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实验室试验验证
以及现场应用对比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介于氧化性与还原性之间的汽包炉机组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解决了目前还原性水工况下系统腐蚀速度快、锅炉酸洗间隔短等问题,同时又保留了还原性处理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取得了火电机组水化学工况处理原理和方式的突破。
[关键词] 电站汽包锅炉,微氧化性,水化学工况,腐蚀
Study of Part Slight Oxidization No-Deoxidant Water Chemistry for Utility Drμm Boiler
Zhou Nianguang1,Zhang Yufu1,Gong Xunjie2
(1、Hunan Electric Power Test &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 410007,China
2、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Against the problem of high eroding speed,high Fe content in feed water and boiler water,high
scaling speed,needing poisonous chemical deoxidant,etc. for drμm boiler’s deoxidization water chemistry,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μm unit by theoretic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lab study,field application and comparative test
and stud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ype of water chemistry which is called part slight oxidization no-deoxidant
water chemistry for utility drμm boiler. This new type of water chemistry takes account of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oxidation and deoxidization water chemistry and is a method between them. It is a breakthrough at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utility boiler water chemistry.
KEY WORDS:Utility Drμm Boiler,Slightly Oxygenated,Water Chemistry,Corrosion
1 引言
电力工业由于大量使用金属材料,并且金属材料的使用环境大都接近其极限使用条件,因而由腐蚀所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如凝汽器的泄漏、锅炉的腐蚀爆管、汽轮机叶片破裂等重大事故。据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的统计表明,美国电力工业每年的腐蚀损失约为100亿美元,并且55%的计划外支出都与腐蚀有关,使用户多付了10%的电费。我国电力工业没有这方面正式的统计数据,但从国内的材料和运行管理水平分析,这个比例只会更大。
控制腐蚀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从金属材料本身着手,选用耐腐蚀的合金或非金属材料,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二是降低与金属接触环境的腐蚀性。第一种方法在电站设计时已选定,同时还要考虑造价的因素。第二种方法是电站建成投运后控制腐蚀的最有效方法,最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直接影响电站的实际使用寿命。电站主化学水汽循环系统包含了绝大部分电站热力设备,所以控制这些热力设备腐蚀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选择和维持一个合适的水化学工况,以降低主化学水汽循环系统中介质(水和水蒸气)的腐蚀性,使各热力设备在介质中的腐蚀速度尽可能最小。
2 国内外现状
水化学工况也称水规范,是指锅炉的给水与炉水处理方式及所维持的主要水质指标。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和经验,目前应用于亚临界及以上机组的水工况主要有两大类共六种,即还原性水工况(包括磷酸盐水工况、氢氧化钠水工况、碱性全挥发水工况和络合物水工况)和氧化性水工况(包括中性水工况和联合水工况)。还原性水工况中的磷酸盐水工况、氢氧化钠水工况和络合物水工况主要用于汽包炉,碱性全挥发水工况(AVT)可用于汽包炉和直流炉,氧化性水工况主要用于直流炉。
还原性水工况的突出优点在于它的安全性高、适应性强和操作控制方便;主要的不足是腐蚀速度相对较大,特别是炉前凝结水和给水系统,从低加到省煤器进口这一段各弯管、给水泵进口和其它进出水分布装置等紊流部位的腐蚀损坏情况尤为严重,致使引起事故停机及大修期间更换的几率大。同时,这些腐蚀又引起给水和炉水中的铁浓度偏高,铁垢形成速度加快,机组酸洗间隔缩短。另外,还原性水工况所加的化学除氧剂联胺为易挥发、易燃、有毒和被疑为致癌物质,存在使用上的问题,寻找其替代品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对亚临界及以上机组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氧化性水工况的主要优点是系统腐蚀速度小,炉水含盐量低,锅炉内部干净,运行压降小,锅炉结垢速度小,清洗周期长,不需加除氧剂,化学药品消耗少等;其主要的不足是对给水品质的要求严格,对系统本身及其运行控制的要求高。
由于氧化性水工况对机组的腐蚀要远小于还原性水工况,因此目前直流锅炉都倾向于采用加氧水工况。对于汽包炉,由于存在炉内炉水的浓缩问题,水质条件无法达到传统氧化性水工况的要求,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目前仍是以还原性水工况为主,使用较多的有平衡磷酸盐处理和氢氧化钠处理。所以对于汽包炉来说,选择还原性水工况,则会存在系统腐蚀速度相对较大、给水和炉水铁浓度高、锅炉结垢速度快、酸洗间隔短、无法避免有毒化学除氧剂的使用等问题;选择氧化性水工况,又会因炉水的浓缩问题使实际运行控制变得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分析和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汽包炉水化学工况——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解决了还原性水工况下的系统腐蚀速度快、锅炉酸洗间隔短等问题,同时又保留了还原性处理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避免了氧化性处理的危险性和苛刻条件,兼备了常规氧化性水工况与还原性水工况两者的优点。
以下介绍该种新型水工况的原理和现场应用研究等情况。
3 汽包炉水新型化学工况的原理
还原性水工况下系统腐蚀速度大的原因,在于该工况下所形成的Fe3O4 钝化膜疏松、溶解性大;氧化性水工况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维持一个氧化性的环境,在钢铁表面形成和维持一层致密、溶解性小、更耐腐蚀的Fe2O3/Fe3O4 保护膜,从而达到减轻金属腐蚀速度以及FAC腐蚀问题的目的。我们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室研究发现,要达到后者的效果,氧浓度并不需要太高。因此,我们可以将还原性水工况处理下水蒸汽循环中最薄弱的部位控制在微弱有效的氧化性环境中,其它部位仍保持与常规还原性水工况处理基本一样,则既可解决还原性水工况下腐蚀速度快、FAC 严重的问题,又可保留汽包炉还原性处理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同时避免全氧化性水工况处理中的不利因素和苛刻条件。由分析可知,这是一种介于氧化性水工况与还原性水工况之间的新处理方式,我们称之为“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
根据这个原理和设想,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室试验验证,由此确定了该种新型汽包炉水化学工况的主要工艺控制参数,并在一300MW 机组上进行了实施,以下介绍现场应用的研究情况。
4 汽包炉水新型化学工况的现场应用研究
为了考查和验证该种新型汽包炉水化学工况的处理效果,于2002 年10 月至11 月在一300MW 机组上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的主要研究和评价方法有:
(a)金属常温和高温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
(b)高温给水中挂片称重法
(c)表面分析技术。
(d)常规化学分析。
(e)在线仪表分析。
为了便于对比,在同一台机组上也进行了GB/T 12145-1999 上规定的汽包炉传统磷酸盐还原性水化学工况试验。
4.1 试验期间水汽品质及Cu、Fe 含量变化情况与分析
采用传统磷酸盐还原性水化学工况试验期间,省煤器入口给水中Cu、Fe 含量的变化情况见图4-1,其平均值分别为2.6μg/L 和15μg/L;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中的平均Cu、Fe 含量分别为2.4μg/L 和21.7μg/L;炉水中的平均Cu、Fe 含量分别为2.7μg/L 和8.2μg/L;饱和蒸汽中的平均Cu、Fe 含量分别为2.7μg/L 和6.9μg/L。采用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试验期间,省煤器入口给水中Cu、Fe 含量的变化情况见图4-2;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中的平均Cu、Fe 含量分别为2.6μg/L 和9.8μg/L;炉水中的平均Cu、Fe 含量分别为2.77μg/L 和3.9μg/L;饱和蒸汽中的平均Cu、Fe 含量分别为2.6μg/L 和2.9μg/L。

在传统磷酸盐还原性水化学工况试验期间,除给水Fe 含量之外的各项水汽指标均符合GB/T 12145-1999 中的规定,并且多项指标均远低于国标中规定的控制值,说明试验期间的水汽品质良好,水汽系统中杂质含量极少。由图4-1 可知,试验期间给水中的Cu 含量比较稳定,基本在2~4μg/L 之间,平均为2.6μg/L,小于国标中规定的5μg/L;而Fe 含量的波动较大,没有什么明显的趋势和规律,虽然平均值为15μg/L 左右,小于国标中规定的20μg/L,但10 天中有两天的测量值是超标的,分别为29.3μg/L 和26.5μg/L。其它部位的Cu、Fe 含量均未超标。以上情况说明,现行的还原性水化学工况处理可以满足GB/T 12145-1999 中对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的要求,绝大部分的水汽质量状况良好。试验也发现,在这种
处理方式下,给水中的Fe 含量存在偏高的现象,Fe 含量偏高是与炉前凝结水和给水系统的腐蚀有关的,试验期间的水汽品质控制得非常好,所以这种炉前系统的腐蚀与运行控制的水平无关,而是决定于这种处理方法的本身。
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试验期间,除溶解氧和联胺含量因工况控制要求外,其它各项水汽指标均符合GB/T 12145-1999 中的规定,同样有多项指标均远低于国标中规定的控制值,说明试验期间的水汽品质良好。由图4-2 可知,试验期间给水中的Cu含量比较稳定,基本在2~2.7μg/L 之间,平均为2.4μg/L,小于国标中规定的5μg/L,比前次试验略小;而Fe 含量则随着试验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在第7 天以后基本降至1μg/L 以下(第8 天数据的稍稍回升是由于取样时工况刚刚进行了调整),第9、10 天的Fe 含量已降至0μg/L,整个试验期间给水的Fe 含量均未超标。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炉水及饱和蒸汽中的平均Fe 含量均比前次试验小,Cu 含量差别不大。

图片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