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火力发电厂技术管理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5/28  阅读次数:2325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火力发电厂的技术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技术管理,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火力发电厂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技术管理制度下,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燃煤发电技术要把努力提高发电效率放在第一位
这不仅仅是节能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减少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体(CO2)排放和降低发电水耗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缓解今后煤炭供应日趋紧张的重要技术措施。要加快超临界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大更高参数、超超临界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加快依托工程的建设。这一技术是诸多洁净煤发电技术中最具有技术继承性、最有条件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可以为电力工业提供新一代装备。
之所以要重点宣传超超临界技术,是要引起大家的关注:21世纪的中国燃煤发电技术必须有新的大的突破。否则,按照现有的技术,仅实现规模翻番,建成一大批技术陈旧的发电设备,形成2020年中国火电的主体,我们将铸成难以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那将是对历史的欠债。采用新型发电技术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优化发电厂热力系统,大幅度提高发电效率,减少汽水介质和热损失,提高环保性能,降低发电成本,才能真正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对火力发电的技术要求。当然我们在积极稳妥地研发超超临界技术和加快其依托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继续积极地研发CFB、IGCC和多联供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加快白马工程和烟台工程的建设速度,使之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燃煤发电技术研究要突出环境保护
努力通过技术措施降低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这是长久之计,也是当务之急。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在全球环境监测项目收集的资料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每年排放SO2约2.94亿吨,其中1.6亿吨是由燃煤和燃油排放所致,发电约占50%略多。我国2001年公布的数字,全社会排放SO2近2000万吨,其中电力排放726万吨,约占36%。这说明积极减少SO2排放对发电领域来讲任务相当繁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03年年底全国将投运约800多万kW的烟气脱硫装置,成绩确实不少。但在2.65亿kW的火电设备总容量中仍然只占百分之几,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脱硫水平(美国1998年为12%),而且费用仍比较高。这就给我们从事火电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努力用最低的费用消耗达到最大减排的目的。鉴于明年将执行对NOx排放收费的新标准,所以也必须抓紧采取技术措施降低NOx的排放。在这方面我们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进展,需要尽快地开展工业性试验,在取得实践经验后在面上推广。
(三)燃煤发电技术研究要把努力降低火力发电厂的水耗作为重要课题
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特别在煤炭储量比较集中的地区更是短缺,而燃煤发电需要大量的循环冷却水、工业冷却水和化学补充水。通常水冷机组每百万千瓦的耗水量为1m3/s,国际先进水平可降低至O.8m3/s以下,我们的平均水平仍然普遍较高。因此,在研究火力发电技术中必须把“节约用水,降低水耗”作为重要的课题,努力提高发电厂用水的复用指数,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实施零排放(ZLD);研究矿井水的先进处理方法,利用矿井水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在严重缺水地区采用大容量空冷机组,降低百万千瓦的水耗。最近我参观了澳大利亚的一个节水型电厂,使用矿井水做补充水,除了自然蒸发和渗漏以外,它没有向系统外排放任何污水,当然电厂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比较高。我国已有10多座火电厂实施了零排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设计上、运行上及稳定性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继续深入研究开发出价格比较合理的发电厂节水技术,建设中国式的节水电厂。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在缺水地区建设燃煤电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整改建议
(一)希望火电分会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在组织国内科技交流,促进国际民间学术交流和开展科技普及工作的同时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为促进电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有价值的科技咨询和服务,并为广大电力科技工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二)希望火电分会根据需要重点组织一些专业性和专题性学术交流活动,并力争举办成精品活动、精品学术会议。一代论文网: www.edu-daily.com
(三)希望火电分会的工作既要立足于电力生产建设实际,又要发挥学会跨学科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机电二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希望在学术研究和交流上更多地邀请和吸引相关高校、科研设计单位、两院院士和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参与。在组织这些学术活动中,也可以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著名厂商参与,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逐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火力发电技术的进步服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