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1958年6月起,开始建火电厂,至今先后建厂40余座。在电厂的各种用水中,以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水用量最大,通常占全厂用水的70-80%。一座2×600MW机组的电厂,冷却水采用开放循环系统,年用水量达2000万m3左右。而夏季气温高,冷却水蒸发损失更大,每天平均冷却水用量达7.22万m3。
由于我市地处内陆地区,供水紧张,冷却水量往往难以满足。供水水质,河水系重碳酸盐类水为主。地下水以重碳酸盐类钙型或钠钙型水占优势。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基本上是含盐量低,硬度小的重碳酸盐类钙型水和钙钠型水。天然水中的重碳酸氢钙及重碳酸氢镁经加热后,会分解析出碳酸钙沉淀,紧密积结在冷却系统的热力设备的铜管内侧,直接影响传热,使电厂不能坚持长期发电。
据调查发现,我市绝大多数电厂为了消除铜管内侧积垢,采用阻垢剂处理循环冷却水,防止冷却水中碳酸钙的沉淀析出。而阻垢剂在水中会发生水解,会降低其阻垢效果;加之,我市的循环冷却水中碱度、硬度较大,单凭阻垢剂处理仍有结垢现象存在。神木、府谷、横山、榆林等县区的绝大多数电厂,采用阻垢剂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效果不佳,不断发生停止发电现象。
40多年来,我市在电厂循环冷却水中采用工业硫酸处理,使水中的碳酸盐硬度转为非碳酸盐硬度,由碳酸氢钙转化为硫酸钙。而硫酸钙溶解度比较大,0℃时为1750毫克/升,故可以防止结垢及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率、维持电厂安全,经济、长期发电。
采用硫酸处理循环冷却水,应严格控制,维持冷却水的PH值,夏季7.2-7.4,冬季7.6-7.8。在任何情况下,循环冷却水不应出现酚酞碱度,负硬度,也不应使循环冷却水的PH值小于7,均匀加酸很重要。这样才能达到防止结垢,提高电厂发电量,坚持长期发电,为社会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