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标准
水处理用磁铁矿滤料 CJ 24·3—88
———————————————————————————————————————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过滤用磁铁矿滤料及磁铁矿承托料(用于滤池中承托滤料的磁铁矿粒)。用于工业用水过滤的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可参照执行。
2 磁铁矿滤料的技术要求
2.1 磁铁矿滤料的平均密度不应小于4.5g/cm3。使用中对密度有特殊要求者除外。
2.2 磁铁矿滤料应不含可见泥土、赤铁矿和有机杂质,滤料的水浸出液应不含有毒物质。含泥量不应大于2.5%(百分率按质量计,下同)。
2.3 磁铁矿滤料的粒径
2.3.1 三层滤料滤池的磁铁矿滤料粒径范围,一般为0.25~0.5mm。
2.3.2 在各种粒径范围的磁铁矿滤料中,小于指定下限粒径的不应大于3%,大于指定上限粒径的不应大于2%。
2.3.3 磁铁矿滤料的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由使用单位确定。
3 磁铁矿承托料的技术要求
3.1 磁铁矿承托料的平均密度不应小于4.4g/cm3。
3.2 磁铁矿承托料应不含可见泥土、赤铁矿和有机杂质,承托料的水浸出液应不含有毒物质。磁铁矿承托料粒径小于2mm的,其含泥量不应大于2%;粒径大于2mm的,其含泥量不应大于1%。
3.3 磁铁矿承托料的粒径
3.3.1 用于三层滤料滤池的磁铁矿承托料粒径范围,一般为0.5~1、1~2、2~4、和4~8mm。
3.3.2 在各种粒径范围的磁铁矿承托料中,小于指定下限粒径的不应大于5%;大于指定上限粒径的不应大于5%。
4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1 标志
5.1.1 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的包装袋上应印字标明产品名称、粒径范围和生产厂名。
5.1.2 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的包装袋上,应按表1规定的颜色印字。
表1
分类 |
磁铁矿滤料mm0.25~0.5 |
磁铁矿承托料mm | |||
0.5~1 |
1~2 |
2~4 |
4~8 | ||
字的颜色 |
红 |
黄 |
蓝 |
紫 |
黑 |
5.2 包装
5.2.1 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宜使用耐用织物袋包装运输。粒径大于0.5mm的磁铁矿滤料包装袋内,应加一层塑料薄膜袋。
5.2.2 磁铁矿滤料的每袋包装质量为40±0.5kg。
5.3 运输和贮存
5.3.1 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在运输和贮存期间应防止包装袋破损,以免漏失或混入杂物。
5.3.2 磁铁矿滤料不宜与承托料及其它滤料一起堆放。
5.3.3 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不宜与其它材料一起堆放。
附录A 磁铁矿滤料检验方法(补充件)
A.1 总则
A.1.1 本检验方法适用于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
A.1.2 称取磁铁矿滤料和磁铁矿承托料样品时应准确至所称样品质量的0.1%。样品用量与测定步骤,应按照本方法的规定进行。
A.1.3 本方法所用的容量器皿,应进行校正。
A.1.4 本方法用的试验筛,按照GB6003—85规定执行。
A.2 取样
A.2.1 堆积磁铁矿滤料的取样。在滤料堆上取样时,应将滤料堆表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方形块,于每一方块的中心点用采样器或铁铲伸入到滤料表面150mm以下采取。然后将从所有方块中取出的等量(以下取样均为等量合并)样品置于一块洁净、光滑的塑料布上,充分混匀,摊平成一正方形,在正方形上划对角线,分为四块,取相对的二块混匀作为一份样品(即四分法取样),装入一个洁净容器内。样品采取量应不少于4kg。
A.2.2 袋装磁铁矿滤料的取样。取袋装滤料样品时,由每批产品总袋数的5%中取样,批量小时不少于3袋。用取样器从袋口中心垂直插入二分之一深度处采取。然后将从每袋中取出的样品合并,充分混匀,用四分法缩减至4kg,装入一个洁净容器内。磁铁矿承托料的取样量可根据测定项目计算。
A.2.3 试验室样品的制备。试验室收到磁铁矿滤料试样后,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进行筛选和缩分。然后在105~110oC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量*,置于磨口瓶中保存。
*本方法中的“干燥至恒量”,系指烘干,并于干燥器中冷却室温后称量,重复进行至最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所称样品质量的0.1%时,即为恒量,取最后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A.3 检验方法
A.3.1 密度
向李氏比重瓶中加入煮沸并冷却至约20°C的蒸馏水至零刻度,塞紧瓶盖。在20±1oC的恒温水槽中静置1h后,调整水面准确对准零刻度,擦干瓶颈内壁附着水,通过长颈玻璃漏斗慢慢加入洗净干燥的滤料样品或粒径小于4mm的磁铁矿承托料样品100g,边加边向上提升漏斗,避免漏斗附着水及瓶颈内壁粘附样品颗粒,旋转并用手轻拍比重瓶,以驱除气泡。塞紧瓶盖,在20±1oC的恒温水槽中静置1h后,再用手轻拍比重瓶,以驱除气泡,记录瓶中水面刻度体积。
样品的密度按式(A1)计算。
p=G/V (A1)
式中 p——样品的密度,g/cm3;
G——样品的质量,g;
V——加样品后瓶中水面刻度体积,cm3。
A.3.2 含泥量
称取干燥滤料样品500g,置于1000mL洗料筒中,加入清水,充分搅拌5min,浸泡2h,然后在水中搅拌淘洗样品,约1min后,把浑水慢慢倒入孔径为0.08mm的筛中(测定前筛的两面先用水湿润。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砂粒损失)。再向筒中加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筒中的水清澈为止。用水冲洗截留在筛上的颗粒,并将筛放在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mm颗粒。然后将筛上截留的颗粒和筒中洗净的样品一并倒入搪瓷盘中,置于105~110°C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量。
含泥量按式(A2)计算。
含泥量(%)=G-G1/G ×100 (A2)
式中 G——淘洗前样品的质量,g;
G1——淘洗后样品的质量,g;
A.3.3 筛分
称取干燥的滤料样品100g,置于一组试验筛(按筛孔由大至小的顺序从上到下套在一起)的最上一只筛上,底盘放在最下部。然后盖上顶盖,在行程140mm、频率150 次/min的振荡机上振荡20min,以每分钟内通过筛的样品质量小于样品总质量的0.1%,作为筛分终点。然后称出每只筛上截留的滤料质量,按表A1填写和计算所得结果,并以表A1中筛的孔径为横坐标,以通过该筛孔样品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绘制筛分曲线。根据筛分曲线确定磁铁矿滤料的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
表A1
筛孔径mm |
截留在筛上的样品质量g |
通过筛的样品 | |
质量g |
百分数% | ||
d1 d2 d3 d4 d5 d6 |
g1 g2 g3 g4 g5 g6 |
g7 g8 g9 g10 g11 g12 |
G7/G×100 G8/G×100 G9/G×100 G10/G×100 G11/G×100 g12/G×100 |
表A1中:G——磁铁矿滤料样品的总质量,g。
A.3.4 磁铁矿承托料密度
测定前将样品洗净和干燥至恒量,并按下述步骤分别测定。
粒径小于4mm的样品,按照本检验方法A.3.1条的规定测定。粒径4~8mm的样品,称取300g,慢慢加入盛有250mL(V1)煮沸并冷却至20°C左右水的500mL量筒中,旋转并用手轻拍量筒,以驱除气泡。在20±1°C的恒温水槽中静置1h后,再用手轻拍量筒,以驱除气泡,记录量筒中水面刻度体积(V2)。
样品的密度按式(A3)计算。
p=G/(V2-V1) (A3)
式中 p——样品的密度,g/cm3;
G——样品的质量,g;
V1——加样品前量筒中水面刻度体积,cm3;
V2——加样品后量筒中水面刻度体积,cm3。
A.3.5 磁铁矿承托料含泥量
将样品在105~110°C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量,并按下述步骤测定。
粒径小于4mm的样品,按照本检验方法A.3.2条测定。粒径4~8mm的样品,称取1500g置于搪瓷盆中,加入清水浸泡2h后,在水中搅拌淘洗样品。以下操作按照本检验方法A.3.2条作。其含泥量按式(A2)计算。
附录B 滤料和承托料的铺装方法(参考件)
本铺装方法适用于多层滤料滤池。
B.1 准备
B.1.1 配水系统安装完毕以后,先将滤池内杂物全部清除,并疏通配水孔眼和配水缝隙,然后再用反冲洗法检查配水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1.2 在滤池内壁按承托料和滤料的各层顶高画水平线,作为铺装高度标记。
B.1.3 仔细检查不同种类和粒径范围的承托料,按其粒径范围,从大到小依次清洗,以备铺装。
B.2 铺装
B.2.1 铺装最下一层承托料时,应注意避免损坏滤池的配水系统。待装承托料应吊运到池内,再行铺撒;或者使池内充水至排水槽顶,再向水中均匀撒料,然后排水,使水面降至该层顶面高度水平上线,用锹铺匀。铺装人员不应直接在承托料上站立或行走,而宜站在木板上操作;在池内的操作人员应尽量少,以免造成承托料的移动。在下一层铺装完成后,才能铺装上一层承托料。
B.2.2 每层承托料的厚度应准确、均匀,用锹或刮板刮动表面,使其接近于水平面,高度应与铺装高度标记水平线相吻合。
B.2.3 在铺毕粒径范围等于或小于2~4mm的承托料后,应用该滤池上限冲洗强度冲洗。停止冲洗前,应先逐渐降低冲洗强度,以完成有效的水力分级,使轻物质升至承托料的表面。再排水、刮除轻物质。
B.2.4 承托料全部分层铺装就位后,按滤料的密度,从大到小依次铺装。滤料的铺装,采用从池顶向水中均匀撒料的方法,撒入预计数量的滤料(包括应刮除的轻物质和小于指定下限粒径的细颗粒)。然后进行冲洗,冲洗后刮除轻物质和小于指定下限粒径的颗粒。按上述方法操作后如滤料厚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应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在下层铺装完成后,才能铺装上一层滤料。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建设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负责起草及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乐丽孙、徐均官、徐广祥。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