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电站汽包炉机组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研究
发布时间:2009/6/10  阅读次数:805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电站汽包炉机组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研究

  


中国科协  2004  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04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  海南)
周年光1  ,张玉福1  ,龚洵洁2        (1、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中国  湖南  长沙  410007  2、武汉大学,  中国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针对现行汽包炉还原性水化学工况处理存在的问题和  特点,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实验室试验验证以及现场应用对  比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介于氧化性与还原性之间的汽包炉  机组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解决了目前还原  性水工况下系统腐蚀速度快、锅炉酸洗间隔短等问题,同时  又保留了还原性处理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取得了火电机组  水化学工况处理原理和方式的突破。  
关键词:电站汽包锅炉;微氧化性;水化学工况;腐蚀
作者简介:周年光(1970-),男,博士,从事电厂化学与腐蚀防护等方面的  研究工作;  张玉福(1959-),男,硕士,教授级高工,从事电厂化学与腐蚀  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龚洵洁(1938-),男,教授,从事电厂化学与腐蚀防护等方面的  研究工作.


1  引言  
        电力工业由于大量使用金属材料,并且金属材  料的使用环境大都接近其极限使用条件,因而由腐蚀所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如凝汽器的泄漏、锅炉  的腐蚀爆管、汽轮机叶片破裂等重大事故。据美国  电力研究院(EPRI)的统计表明,美国电力工业每  年的腐蚀损失约为  100  亿美元,并且  55%的计划外  支出都与腐蚀有关,使用户多付了  10%的电费。我  国电力工业没有这方面正式的统计数据,但从国内  的材料和运行管理水平分析,这个比例只会更大。  
        控制腐蚀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从金属材料  本身着手,选用耐腐蚀的合金或非金属材料,提高  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二是降低与金属接触环境的  腐蚀性。第一种方法在电站设计时已选定,同时还  要考虑造价的因素。第二种方法是电站建成投运后  控制腐蚀的最有效方法,最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直  接影响电站的实际使用寿命。电站主化学水汽循环  系统包含了绝大部分电站热力设备,所以控制这些  热力设备腐蚀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选择和维持一个  合适的水化学工况,以降低主化学水汽循环系统中  介质(水和水蒸气)的腐蚀性,使各热力设备在介  质中的腐蚀速度尽可能最小。  

2  国内外现状  
        水化学工况也称水规范,是指锅炉的给水与炉  水处理方式及所维持的主要水质指标。根据国内外  的资料和经验,目前应用于亚临界及以上机组的水  工况主要有两大类共六种,即还原性水工况(包括  磷酸盐水工况、氢氧化钠水工况、碱性全挥发水工  况和络合物水工况)和氧化性水工况(包括中性水工况和联合水工况)。还原性水工况中的磷酸盐水  工况、氢氧化钠水工况和络合物水工况主要用于汽  包炉,碱性全挥发水工况(AVT)可用于汽包炉和  直流炉,氧化性水工况主要用于直流炉。  
        还原性水工况的突出优点在于它的安全性高、  适应性强和操作控制方便;主要的不足是腐蚀速度  相对较大,特别是炉前凝结水和给水系统,从低加  到省煤器进口这一段各弯管、给水泵进口和其它进  出水分布装置等紊流部位的腐蚀损坏情况尤为严  重,致使引起事故停机及大修期间更换的几率大。  同时,这些腐蚀又引起给水和炉水中的铁浓度偏  高,铁垢形成速度加快,机组酸洗间隔缩短。另外,  还原性水工况所加的化学除氧剂联胺为易挥发、易  燃、有毒和被疑为致癌物质,存在使用上的问题,  寻找其替代品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对亚临界及  以上机组来说,目前还没有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氧化性水工况的主要优点是系统腐蚀速度小,炉水  含盐量低,锅炉内部干净,运行压降小,锅炉结垢  速度小,清洗周期长,不需加除氧剂,化学药品消  耗少等;其主要的不足是对给水品质的要求严格,  对系统本身及其运行控制的要求高。  
        由于氧化性水工况对机组的腐蚀要远小于还  原性水工况,因此目前直流锅炉都倾向于采用加氧  水工况。对于汽包炉,由于存在炉内炉水的浓缩问  题,水质条件无法达到传统氧化性水工况的要求,  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目前仍是以还原性水工  况为主,使用较多的有平衡磷酸盐处理和氢氧化钠  处理。所以对于汽包炉来说,选择还原性水工况,  则会存在系统腐蚀速度相对较大、给水和炉水铁浓  度高、锅炉结垢速度快、酸洗间隔短、无法避免有  毒化学除氧剂的使用等问题;选择氧化性水工况,  又会因炉水的浓缩问题使实际运行控制变得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分析和研究,首次提出了  一种新型的汽包炉水化学工况——汽包炉局部轻  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解决了还原性水工  况下的系统腐蚀速度快、锅炉酸洗间隔短等问题,  同时又保留了还原性处理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避  免了氧化性处理的危险性和苛刻条件,兼备了常规  氧化性水工况与还原性水工况两者的优点。  
        以下介绍该种新型水工况的原理和现场应用  研究等情况。

3  新型汽包炉水化学工况的原理  
        还原性水工况下系统腐蚀速度大的原因,在于  该工况下所形成的  Fe3O4钝化膜疏松、溶解性大;  氧化性水工况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维持一个氧化  性的环境,在钢铁表面形成和维持一层致密、溶解  性小、更耐腐蚀的  Fe2O3/Fe3O4  保护膜,从而达到  减轻金属腐蚀速度以及  FAC  腐蚀问题的目的。我  们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室研究发现,要达到后者的  效果,氧浓度并不需要太高。因此,我们可以将还  原性水工况处理下水蒸汽循环中最薄弱的部位控  制在微弱有效的氧化性环境中,其它部位仍保持与  常规还原性水工况处理基本一样,则既可解决还原  性水工况下腐蚀速度快、FAC  严重的问题,又可保  留汽包炉还原性处理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同时避  免全氧化性水工况处理中的不利因素和苛刻条件。  由分析可知,这是一种介于氧化性水工况与还原性  水工况之间的新处理方式,我们称之为"汽包炉局  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  
        根据这个原理和设想,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理论  分析计算和实验室试验验证,由此确定了该种新型  汽包炉水化学工况的主要工艺控制参数,并在一  300MW  机组上进行了实施,以下介绍现场应用的  研究情况。  

4  新型汽包炉水化学工况的现场应用研究  
        为了考查和验证该种新型汽包炉水化学工况  的处理效果,于  2002  年  10  月至  11  月在一  300MW  机组上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的主要  研究和评价方法有:  
        (a)金属常温和高温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  
        (b)高温给水中挂片称重法  
        (c)表面分析技术。  
        (d)常规化学分析。  
        (e)在线仪表分析。  
        为了便于对比,在同一台机组上也进行了  GB/T  12145-1999  上规定的汽包炉传统磷酸盐还原  性水化学工况试验。  
4.1  试验期间水汽品质及  Cu、Fe  含量变化情况与  分析  
        采用传统磷酸盐还原性水化学工况试验期间,省煤器入口给水中Cu、Fe含量的变化情况见图4-1,  其平均值分别为  2.6ppb  和  15ppb;凝结水泵出口凝  结水中的平均Cu、Fe含量分别为2.4ppb和21.7ppb;  炉水中的平均  Cu、Fe  含量分别为  2.7ppb  和  8.2ppb;  饱和蒸汽中的平均  Cu、Fe  含量分别为  2.7ppb  和  6.9ppb。采用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  学工况试验期间,省煤器入口给水中  Cu、Fe  含量  的变化情况见图  4-2;凝结水泵出口凝结水中的平  均  Cu、Fe  含量分别为  2.6ppb  和  9.8ppb;炉水中的  平均  Cu、Fe  含量分别为  2.77ppb  和  3.9ppb;饱和  蒸汽中的平均  Cu、Fe  含量分别为  2.6ppb  和  2.9ppb。  
        在传统磷酸盐还原性水化学工况试验期间,除  给水  Fe  含量之外的各项水汽指标均符合  GB/T  12145-1999  中的规定,并且多项指标均远低于国标  中规定的控制值,说明试验期间的水汽品质良好,  水汽系统中杂质含量极少。由图  4-1  可知,试验期  间给水中的  Cu  含量比较稳定,基本在  2~4ppb  之  间,平均为  2.6ppb,小于国标中规定的  5ppb;而  Fe  含量的波动较大,没有什么明显的趋势和规律,  虽然平均值为  15ppb  左右,小于国标中规定的  20ppb,但  10  天中有两天的测量值是超标的,分别  为  29.3ppb  和  26.5ppb。其它部位的  Cu、Fe  含量均  未超标。以上情况说明,现行的还原性水化学工况  处理可以满足  GB/T  12145-1999  中对火力发电机组  及蒸汽动力设备的要求,绝大部分的水汽质量状况  良好。试验也发现,在这种处理方式下,给水中的  Fe  含量存在偏高的现象,Fe  含量偏高是与炉前凝  结水和给水系统的腐蚀有关的,试验期间的水汽品  质控制得非常好,所以这种炉前系统的腐蚀与运行  控制的水平无关,而是决定于这种处理方法的本  身。  
        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  试验期间,除溶解氧和联胺含量因工况控制要求  外,其它各项水汽指标均符合  GB/T  12145-1999  中  的规定,同样有多项指标均远低于国标中规定的控  制值,说明试验期间的水汽品质良好。由图  4-2  可  知,试验期间给水中的  Cu  含量比较稳定,基本在  2~2.7ppb  之间,平均为  2.4ppb,小于国标中规定  的  5ppb,比前次试验略小;而  Fe  含量则随着试验  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在第  7  天以后基本降至  1ppb  以下(第  8  天数据的稍稍回升是由于取样时工况刚  刚进行了调整),第  9、10  天的  Fe  含量已降至  0ppb,整个试验期间给水的  Fe  含量均未超标。凝结水泵  出口凝结水、炉水及饱和蒸汽中的平均  Fe  含量均  比前次试验小,Cu  含量差别不大。
4.2  省煤器入口高温高压给水中碳钢腐蚀与电化学  分析  
        在传统磷酸盐还原性水化学工况和汽包炉局  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况试验条件下,分  别对高温给水的介质氧化还原电位和碳钢在高温  给水中的腐蚀电位进行了连续在线监测,并对成膜  稳定后的  20  号碳钢进行了现场高温电化学测试。  试片取出后进行了称重,并对表面膜形貌、厚度和  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别见图  4-3、图  4-4  和图  4-5、  图  4-6)。
        在传统磷酸盐还原性水化学工况试验期间,由  失重法所测得的碳钢腐蚀速度为  0.0289g/m2.h,年  腐蚀深度为  0.0325mm/y。试片外观整体呈深蓝黑  色,表面膜不很完整,某些部位依稀可见基体金属  的颜色。经扫描电镜分析,表面膜形貌见图  4-3,  表面膜厚度在  1.5~2.4μm  之间(见图  4-4),且不

很均匀;表面膜成分经  XRD  分析为单质  Fe  和  Fe3O4,其中  Fe3O4  约占  5~10%。由于碳钢表面被  一层钝化膜所覆盖,所测得的单质  Fe  应该为  X  射  线穿过钝化膜后,打在碳钢基体上所反应出来的,  所以钝化膜越薄、越疏松、越不完整,经  XRD  分  析所得的单质  Fe  含量就越多。再由所测  ECorr±  200mV  范围的极化曲线估算大致的腐蚀速度,其自  腐蚀电流应该在  1~5μA/cm2  范围内,换算为  g/m2.h  单位就是  0.0104~0.0521  g/m2.h,这与重量  法所测得腐蚀速度基本吻合。该腐蚀速度基本为  Fe3O4  在该环境下的化学溶解速度。  
        在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  况试验期间,由失重法所测得无膜试片的碳钢腐蚀  速度为  0.0205g/m2.h,年腐蚀深度为  0.0230mm/y;  经  前  次  试  验  成  膜  试  片  的  碳  钢  腐  蚀  速  度  为  0.0315g/m2.h,年腐蚀深度为  0.0354mm/y。无膜试  片的腐蚀速度比前次还原性工况下的测量值小  41%左右,经还原性环境下预膜试片的腐蚀速度仍  旧与前次试验相差不大。扫描电镜所测无膜试片  10  天成膜后的表面膜形貌见图  4-5,与图  4-3  有较明  显的区别;表面膜厚度为  1.5μm(见图  4-6),比  前面的略小且很均匀;表面膜成分经  XRD  分析也  为单质  Fe  和  Fe3O4,但  Fe3O4所占的比例要高,约  为  10~20%。由于膜的厚度比前面的还略小,所以  可以认为此钝化膜要比前面的更为致密和完整。另  外,由于  XRD  分析需要组分含量在  3%以上才能检  测出来,因此并不排除在  Fe3O4晶粒的中间和缝隙  里夹杂着少量  Fe2O3晶粒的可能性,从而使得表面  膜更为致密和完整。经传统工况预膜试片的表面膜  成分仍为单质  Fe  和  Fe3O4,其中  Fe3O4  约占  10~  15%,可见该膜的致密性和完整性在前面两者之间。  由所测  ECorr±200mV  范围的极化曲线估算大致的  腐蚀速度,其自腐蚀电流应该在  1~3.5μA/cm2  范  围内,换算为  g/m2.h  单位就是  0.0104~0.0365  g/m2.h,这与重量法所测得的腐蚀速度也基本吻合。  

5  结论  
        ⑴  针对现行汽包炉还原性水化学工况处理存  在的问题和特点,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实验室试验  验证以及现场应用对比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介于  氧化性与还原性之间的新型汽包炉水化学工  况——汽包炉局部轻微氧化性无除氧剂水化学工  况,取得了火电机组水化学工况处理原理和方式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⑵  该种新型水化学工况解决了还原性水工况  下的系统腐蚀速度快、锅炉酸洗间隔短等问题,同  时又保留了还原性处理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避免  了氧化性处理的危险性和苛刻条件,兼备了常规氧  化性水工况与还原性水工况两者的优点。  
        ⑶  现场对比应用结果表明,该新型水化学工  况可大副降低给水中的铁含量。由失重法所测碳钢  在  200℃左右高温给水中的腐蚀速度也显示,新工  艺的腐蚀速度为  0.0205g/m2.h,年腐蚀深度为  0.0230mm/y,比传统还原性工况下的测量值小  41%  左右。  
        ⑷  该新型水化学工况不但能满足  GB/T  12145-1999  中对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的  要求,而且可有效抑制凝结水和给水系统的腐蚀,  减少因这些部位腐蚀损坏而引发的事故停机损失,  降低锅炉给水中的金属含量,减轻炉内的结垢速  度,延长锅炉的酸洗间隔,有效提高机组的可靠性、  可用率和使用寿命,为电厂节省大笔运行费用,具  有非常明显的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适用于火力  发电机组汽包炉的水蒸汽循环处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