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第二热电厂工业水零排放简介
总论
兰州第二热电厂位于兰州市东南侧,1989年12月投运,装机容量为2*100MV,配置两台410T/h锅炉,两台抽汽式汽轮机;最大发电能力为20万千瓦,最大供热能力为300万大卡/小时。作为从根本上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净化蓝天而兴建的城市环保设施,二热电厂在建成投产以来,实现冬季供暖取代兰州市城关区81%的采暖锅炉,以净化蓝天的显著社会效益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但是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电场废水零排放工程也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兰州第二热电厂作为全国电力系统的“双文明”单位、兰州文明窗口,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根治污染,在生产上多方面积极开张额中节能节水、污染防治措施,以期率先达到国家电力公司和各级环保部门对电场废水实现零排放的要求。
兰州第二热电厂燃用靖远红会煤为兰州市冬季供暖并发电。投产十余年来,为改善兰州市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火力发电厂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非常巨大,二热电厂目前用水量为676吨/小时(99年冬季水力平衡图),经过风吹、蒸发及管道渗漏损失后,排水量仍然很大,目前全厂除部分排水用于冲灰且冲灰系统闭路循环以外,其余均经过相应处理直接排放。。经全厂各工业废水排水口点统计计算,排水量约有160吨/小时(不包括行政帮哦内高楼、招待所等生活用水)。
地质地形条件
兰州第二热电厂厂址东邻焦家湾车站,洗为农业果园菜地,南译陇海铁路,北距黄河约4公里。向南约1公里为地形陡峻的皋兰山。在厂区与皋兰山之间为兰新线的铁路高提所隔开。厂区地处黄河右岸2级阶地上。厂区范围长约700米,南北宽约450米,占地约29.5公顷,包括福利区为33.0公顷。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稍有倾斜,自然坡度约为1%,高程为1527~1533米。主厂房相对标高+-0.00为1529.5米。
按建厂时的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厂区黄土地基的自重湿陷量和分级湿陷量均很大,厂区全部按3及自重湿陷性黄土考虑,厚度为13~15米,强度(R)=10~19T/平方米。下面各层为亚粘土、粉细纱、卵石层。
厂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14.1~18.6米,水位标高1511.46~1515.32米。厂区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基础具有硫酸盐侵蚀。
根据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84)裂字005号“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书”。兰州第二热电厂场区的地震裂断8度考虑。
厂区最大冻土深度为103厘米。
气象条件
兰州市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燥而寒冷,降水量少,蒸发大,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具有大陆气候过渡的特征。兰州气象台位于兰州北面1.5公里,海拔1517.2米。各气象要素可基本上直接用于厂址。
(1) 气温
年平均:9摄氏度
年最高:39.1摄氏度
年最低:-23.1摄氏度
(2) 气压
年平均:847.8毫巴
年最高:871.4毫巴
年最低:829.2毫巴
(3) 绝对湿度
年平均:7.8毫巴
年最大:25.2毫巴
年最小:0.3毫巴
(4) 相对湿度
年平均:59%
年最小:0
(5) 降水量
年平均:330.4毫米
年最大:546.7毫米
年最小:210.8毫米
一日最大:96.8毫米
一小时最大:52.0毫米
十分钟最大:13.6毫米
(6) 蒸发量
年平均:1416.1毫米
年最大:1883.9毫米
年最小:1153.5毫米
(7) 风速
年平均风速:0.9米/秒
最大风速:21.1米/秒
极大风速:27.6米/秒
(8) 其他
最大冻土深度:0.3厘米
最大积雪深度:10厘米
最冷五日平均气温:-14.5摄氏度
最热月14时平均气温:26.5摄氏度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100天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9天
兰州第二热电厂供水水源水质、水量分析
二热电厂的供水水源为黄河水。黄河水深1.5-5.0米以上。最低月平均流量408.3米吨/秒,最高月平均流量1890吨/秒,全月平均流量1033.8吨/秒,年径流量327.79吨/A。黄河水质较差,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挥发分、化学需氧量、PH、石油类、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磷、硫酸盐等。黄河为淡水河,含盐量较低。另外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量大,使黄河水质始终伴随面源污染的问题,并已吸附、沉积为作用影响污染物的迁移和变化。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泥沙河流,据统计甘肃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达5.18万吨,占黄河泥沙总量的30%,根据兰州水文站资料统计1998年平均含沙量为1.288公斤/立方米。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增加,将地面大量污染物质带入黄河,加重了水体污染。
黄河兰州段基本污染物特征是:以生物、有机类污染为主,无机、金属类污染次之;其污染分布特点是:生物类几乎全河段污染,并且沿程污染加重;有机类、无机类污染主
a兰州第二热电厂工业水零排放简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