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膜技术] 离子交换膜及性质
发布时间:2009/6/14  阅读次数:561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离子交换膜及其性质

      电渗析过程的关键在于离子交换膜,占设备总成本的40%。

        离子交换膜与球状或不定形状粒子交换树脂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基膜和活性基团两大部分。基膜即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活性基团是由具有交换作用的阳(或阴)离子和与基膜相连的固定阴(或阳)离子所组成。

        磺酸型阳膜可示意为:

     — —                           (10—27)

基膜         活性基团                     基膜         固定离子             可交换离子

        又如季胺型阴膜可示意为:

— —          (10—28)

    基膜                     活性基团                 基膜                    固定离子         可交换离子

        基膜的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分子骨架中存在许许多多网孔,这些网孔相互沟通形成细微孔径,微观看来就是一些迂回曲折的通道,通道的长度远大于膜的厚度,如图10—19所示,正因为细微孔的存在,使离子有可能从膜的一侧运动到膜的另一侧。

        离子交换膜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不同方法分类。

        按膜中活性基团种类可分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和特殊离子交换膜三大类。

        按膜体结构(或按制造工艺)可分为异相膜、均相膜和半均相膜三大类。异相膜是直接用磨细的离子交换树脂加入粘合剂而制的薄膜,均相膜则不会含粘结剂,通常是在高分子基膜上直接接上活性基团,或用含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树脂的溶液直接制得的膜。半均相膜是将离子交换树脂和粘合剂同溶于溶剂中再成膜,其外观、结构和性能均介于异相膜和均相膜之间。

        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过程可由双电层理论或Gibbs—Donnan膜平衡理论予以解释。

        如同其它膜过程一样,电渗析过程的浓差极化现象十分严重。电渗析器运行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中阴、阳离子分别通过阴膜和阳膜作定向移动,并各自传递一定的电荷。反离子在膜内的迁移数大于其溶液中的迁移数,因此在膜两侧形成反离子的浓度边界层。这种浓差极化对电渗析过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⑴、极化时淡化室附近的离子浓度比溶液的主体的浓度低得多,将引起很高的极化电位;

        ⑵、当发生极化时,淡化室阳膜侧的水离解产生的 离子透过阳膜进入浓缩室,使膜面处呈碱性,当溶液中存在 , , 等离子时,易在阳膜面上形成 ,或 :沉淀。淡化室阴膜侧水解产生的 离子透过阴膜进入浓缩室,则在浓缩室的阴膜侧易生成 和 ;等沉淀。

        ⑶、浓差极化使水离解,产生的 与 代替反离子传递部分电流,使电流效率降低。

        ⑷、由于浓差极化将引起溶液电阻、膜电阻以及膜电位增加,使所需操作电压增加,电耗增大,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则电流密度将下降,使水的脱盐率下降或产水量降低。

        此外,浓差极化引起溶液pH值的变化,将使离子膜受到腐蚀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为避免极化的产生,可采用以下措施减轻浓差极化的影响:严格控制操作电流,使其低于极限电流密度,提高淡化室两侧离子的传递速率,并定期清洗沉淀或采用防垢剂和倒换电极等措施来消除沉淀,也可以对水进行预处理,除去 , ,防止沉淀的产生,提高温度可以减小溶液粘度,减薄滞流层厚度,提高离子扩散系数,有利于减轻极化的影响,使电渗析有可能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操作。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