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近年来, 粒状活性炭已广泛应用于水的净化处理, 主要是去除水的异臭味、有机污染物、消毒副生物等, 因此粒状活性炭的经济性、效率的高低, 如何实现其优化已引起普遍关注。本文从粒状活性炭再生时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所对应的质量耗损、容积耗损、对再生后吸附能力产生何种影响等,进行了实验分析。
2 实验方法和材料
实验材料(粒状活性炭及其吸附物) :在实验中采用以沥青炭、褐炭、木炭为原料的粒状活性炭,有关特性如表1 所示。粒状活性炭再生方法: 一般采用加热再生。对于10g 粒状活性炭注入的氮、二氧化碳、水蒸汽量各为2. 0、1. 75 和0.5L / min 。
3 实验观察和结果
3.1 质量耗损
A 型、A - 1 型质量耗损和再生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图中表明,再生温度一定时, 再生时间与质量耗损呈线性关系。再生温度850 ℃再生时间30min 时,吸附物质的炭化和粒状活性炭自身的氧化形成一定组合, 其原因是损耗超过负荷的8 %~10 % , 质量损失的比例一定, 相对于吸附物质的粒状活性炭反应速度即与此相对应。
图3 显示了A 型、A - 1 型、B 型、C 型四种活性炭再生时间为15min 时的质量损耗和再生温度的关系。质量耗损随再生温度的提高呈指数增长, C 型的质量耗损即使较低的再生温度也将迅速增加,其原因在于再生前为高负荷以及粒状活性炭高反应性所致。
3.2 容积耗损
表2、3 表明,再生时间和再生温度不同的A 型、A - 1 型的容积损失, 可看出容积耗损受再生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不是很大。
表1 负荷前后粒状活性炭的特性
活性炭类型 |
密度g/cm3 |
要素吸附能力mg/g |
PNP吸附能力mg/g |
DOC吸附能力mg/g |
小孔容积cm3/g |
A型(沥青炭原料) |
|
|
|
|
|
未用炭 |
0.47 |
1130 |
156 |
34.5 |
|
再生处理 |
0.49 |
|
|
6.7 |
|
使用后炭 |
0.53 |
850 |
110 |
|
|
A-1型 |
|
|
|
|
|
未用炭 |
0.47 |
1080 |
128 |
|
0.445 |
MB负荷炭 |
0.52 |
790 |
82 |
|
0.319 |
B型(褐炭原料) |
|
|
|
|
|
未用炭 |
0.39 |
630 |
93 |
|
0.062 |
MB负荷炭 |
0.43 |
430 |
38 |
|
0.000 |
C型(木炭原料) |
|
|
|
|
|
未用炭 |
0.18 |
1370 |
|
|
1.000 |
MB负荷炭 |
0.40 |
400 |
|
|
0.677 |
表2 A型容积损失(%)
再生时间min |
再生温度650℃ |
再生温度750℃ |
再生温度850℃ |
15 |
0.83 |
1.66 |
1.78 |
30 |
1.26 |
2.50 |
1.95 |
45 |
|
0.93 |
|
表3 A-1型容积损失(%)
再生时间min |
再生温度750℃ |
再生温度850℃ |
5 |
|
2.15 |
15 |
1.58 |
2.17 |
30 |
2.22 |
2.22 |
表4 B、C型容积损失(%)
再生温度℃ |
B型 |
C型 |
600 |
|
|
650 |
1.08 |
20.4 |
700 |
|
27.7 |
750 |
2.13 |
40.8 |
850 |
4.30 |
|
表5 A型细孔容积
再生温度/再生时间℃/min |
密度g/cm3 |
中孔容积cm3/cm3 |
大孔容积cm3/cm3 |
负荷(工作)后 |
0.528 |
0.075 |
0.091 |
650/15 |
0.498 |
0.097 |
0.096 |
750/15 |
0.496 |
0.096 |
0.099 |
750/15 |
0.495 |
0.094 |
0.097 |
750/15 |
0.491 |
0.090 |
0.095 |
750/15 |
0.489 |
0.097 |
0.097 |
850/15 |
0.478 |
0.095 |
0.098 |
850/30 |
0.460 |
0.104 |
0.098 |
表6 A-1型BET细孔容积
再生温度/再生时间℃/min |
密度g/cm3 |
中孔容积cm3/cm3 |
大孔容积cm3/cm3 |
负荷后 |
0.449 |
0.119 |
0.074 |
未用炭 |
0.491 |
0.115 |
0.073 |
850/15 |
0.463 |
0.116 |
0.073 |
850/15 |
0.449 |
0.114 |
0.075 |
850/30 |
0.428 |
0.136 |
0.075 |
3.3 吸附能力
a . 主要因素的吸附能力对于A 型未用炭主要成份的吸附能力, 在再生温度850 ℃、再生时间30min时恢复。
A - 1 型主要成份吸附能力, 在750 ℃、30min 时恢复再生。主要成份吸附能力即使再生温度、再生时间继续升高和延长,也不是增加很多。
b. 地下水DOC 吸附能力
粒状活性炭再生条件各不相同, 未用炭的DOC 吸附能力均逐渐回升。地下水DOC 吸附能力在850 ℃、再生30min 时增长很快,这是因为中级(meso) 细孔增加的原故,如表5 表示。
d. BET 面积和小孔容积
表7 反映了A - 1 型850 ℃再生时,所对应的BET 表面积和小孔容积,即随再生时间的延续相应增加。再生15min 时,大致接近未用炭的相应数值;15min 以上的再生, 主要是由于中孔容积增加, 得到了密度较小的活性炭。
表7 A-1型BET表面积和小孔(micro)容积
再生温度/再生时间℃/min |
BET表面积m2/cm3 |
小孔容积cm3/cm3 |
负荷后 |
368 |
0.156 |
未用炭 |
457 |
0.200 |
850/15 |
411 |
0.178 |
850/15 |
461 |
0.199 |
850/30 |
471 |
0.197 |
4 结论
一般情况下,粒状活性炭的最佳再生条件随活性炭种类而异,以木炭系列活性炭反应性能较高,与煤炭系列相比低温时也可再生。本文提供的数据, 反映了活性炭再生最佳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可供参考。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