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膜技术] 超滤在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09/6/17  阅读次数:646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为实现用反渗透代替一级复床系统制取锅炉补给水,试验采用超滤进行预处理。结果证明,超滤比传统的预处理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超滤过程中存在的浓差极化问题,通过对运行条件及清洗方式的试验研究,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目前,随着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反渗透脱盐技术以其能耗低、无污染、适应性强、便于操作、运行费用低等显著特点,在锅炉补给水方面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反渗透膜极易被污染,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预处理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预处理工艺一般是:工业水—活性炭过滤器—细砂过滤器(同时需加入盐酸和六偏磷酸钠) —5μm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该系统一般可以滤除2μm以上的固体颗粒,而淡水中存在的小于2μm的大量金属氧化物、粘泥等,常以稳定的胶体形式存在,因此还需投加絮凝剂使之聚合,提高滤他的截污率;且该系统操作过程复杂、繁琐,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高,也不易达到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反渗透的推广应用。
       为实现用反渗透代替一级复床除盐的目的,试验采用的预处理系统为:工业水—205μm滤芯过滤器—超滤(UF)(加盐酸)—反渗透(RO)。在大连第一发电厂进行了预处理系统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其较传统的预处理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 原理及工艺流程
1. 1 超滤原理
       超滤是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原理见图1)。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3X104—1x104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
       在超滤过程中,由于被截留的杂质在膜表面上不断积累,会产生浓差极化现象,当膜面溶质浓度达到某一极限时即生成凝胶层,使膜的透水量急剧下降,这使得超滤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此,需通过试验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和运行条件,最大限度地减轻浓差极化的影响,使超滤成为一种可靠的反渗透预处理方法。
1.2 工艺流程
1.2.1 超滤组件性能
       试验采用大连化物所研制的BW型中空纤维超滤组件,技术指标如表l。
1.2.2试验水质
   见表2。
1.2.3 工艺流程
       试验采用4组件并联系统,产水量2m3/h。为防止工业水管路中夹带大颗粒划伤膜表面,在超滤前设置20μm聚丙烯烽房式滤芯过滤器。超滤膜失效后用5%盐酸还原,可反复使用。试验设计了独立的反洗系统,可使膜的清洗控制更加灵活方便,保持超滤膜的透水量相对稳定。浓水可以部分或全部循环使用,以提高水的利用率。流程图见图2。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运行条件的确定
2.1.1 操作压力
       试验通过从0.07—0.16MPa之间10个压力参数下超滤膜透水量的测定,表明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透水量基本呈线性增大,这表明压力是超滤过程的主要动力。

       试验还测定了不同操作压力下,透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透水量的衰减速率随着操作压力的提高而增大,这表明操作压力的提高将加剧浓差极化,在膜表面累积的高分子及胶体物质将形成所谓的第二动态膜,即凝胶层,严重影响水流状态和增加水分子及低分子量物质的透过阻力,致使外界增加的压力与所产生的阻力相平衡,导致透水量急剧下降,因此超滤宜在尽可能低的操作压力下工作。

2.1.2 浓水流量
       不同浓水流量下透水量的衰减规律见图4。
       试验表明,浓水流量过低时,透水量的衰减明显加剧。这是因为浓水流量过低时,由于水流状态趋向层流,造成膜表面凝胶层增厚,浓差极化现象更加严重,使水分子和低分子量物质透过膜的阻力增大,组件导致透水量明显下降。因而浓水流量不宜过低,要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通过浓水回流来实现。
2.1.3运行水温
     试验表明,温度是影响超滤透水量的主要因素,透水量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如图5所示。这说明水温升高一方面降低了料液的粘度,使水流状态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加速了分子的运动,使水分子和低分子量物质更易透过膜。
       随着水温的升高,透水量随时间的衰减趋势也逐渐平缓。在25℃时,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即该条件下凝胶层基本处于动态平衡,因而在膜的许可温度范围内宜尽可能提高运行水温。
2.2 分离性能
       超滤是以具有一定孔径的膜节流水中的溶质及固体颗粒,因此,从理论上讲,经超滤的水其污染指数SDI应等于0。此外,超滤对各种有机物及肢体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为考察超滤对不同水源的试验情况,除工业水外还对大连第一发电厂循环水进行了超滤试验,均显示出良好的分离性能.结果见表3。
2.3 清洗
       在超滤过程中,除了科学地设定运行条件以控制浓差极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外,适当的清洗也是维持超滤性能长期稳定的有效途径。
       在超滤组件连续运行时,定时短暂的反冲洗可使凝胶层在尚未达到一定的厚度时被去除,可以保证透水量的相对稳定。
       在超滤组件间断运行时,每次开机先进行反冲洗,可使透水量恢复到100%。这是因为凝胶层经浸泡后由于自身扩散而变得疏松,传质推动力得以恢复,施以反向压力即可将其除去。
3 结论
a. 超滤与传统的预处理工艺相比,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占地小、投资省、且水质极优,可满足各类反渗透装置的进水要求。
b. 合理地选择运行条件和清洗工艺,可完全控制超滤的浓差极化问题,使此预处理方法更可靠。
c.超滤对水中的有机物和各类胶体均具有良好的去除特性,因而可以考虑扩大到凝结水精处理及离子交换除盐系统的预处理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