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氨的测定方法
【D-AD】
氨(NH3)为无色气体。分子量17.03,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沸点-33.5℃;熔点-77.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0,5962(空气=1),1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质量为0.7708g,在室温时在6~7大气压下可以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2大气压),也易被固化成雪状的固体,液态氨的相对密度(0℃时)为0.638。氨极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当0℃时每L水中能溶解1176L,即907g氨。氨的水溶液由于形成氢氧化铵而呈碱性。氨燃烧时,其火焰稍带绿色;与空气混合氨含量在16.5%~26.8%(按体积)时,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氨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和氢,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氨以游离态或以其盐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大气中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或人为的分解过程,氨是含氮有机物质腐败分解的最后产物,一般情况下,氨和硫化氢共存。氨是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应用于化肥,炼焦、塑料、石油精炼、制药等行业中。
人对氨的嗅阈为:(0.5~1.0)mg/m3,对口、鼻粘膜及上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有轻重。轻度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氨的化学测定方法有:纳氏试剂比色法、靛酚蓝比色法、亚硝酸盐比色法等。纳氏试剂比色法因操作简便,一般多采用此法,但此法呈色胶体不十分稳定,易受醛类和硫化物的干扰。靛酚蓝比色法灵敏度高,呈色较为稳定,干扰少,但要求操作条件严格,蒸馏水和试剂本底值的增高是影响测定值的主要误差来源。纳氏试剂比色法和靛酚蓝比色法已推荐为公共场所空气中氨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国家标准报批稿)。亚硝酸盐比色法灵敏度高、干扰少,但操作复杂,它是以溴化物为触媒,在碱性介质中将硫酸铵变成亚硝酸盐,比色定量,现采用的65%氨转变成亚硝酸盐的系数,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将纯铜丝在340℃的温度下能定量地将氨转化成氧化氮,这样可用化学发光法氧化氮分析仪进行连续测定。当然,此仪器在有氮氧化物存在时,需考虑氧化氮干扰的排除问题。对于室内空气中氨的污染和个体接触量监测可用扩散法被动式个体监测器的方法。
一、靛酚蓝比色法〔1〕
(一)原理
空气中氨吸收在稀硫酸中,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靛酚蓝染料,比色定量。
(二)仪器
(1)气泡吸收管 普通型,有10ml刻度线。
(2)空气采样器 流量范围0.2~2L/min。流量稳定。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5%。
(3)具塞比色管 10ml。
(4)分光光度计 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697nm下,测定吸光度。
(三)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无氨蒸馏水配制。配制时,室内不得有氨气。无氨水制备方法:于普通蒸馏水中,加少量的高锰酸钾至浅紫红色,再加少量氢氧化钠至呈碱性。蒸馏,取其中间蒸馏部分的水,加少量硫酸呈微酸性,再重蒸馏一次即得。
(1)吸收液 0.005mol/L硫酸溶液。吸取2.8ml硫酸加入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L。临用时,再用水稀释10倍。
(2)50g/L水杨酸溶液 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和10.0g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加水约50ml,再加55ml 2mol/L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至200ml。此试剂稍呈黄色,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3)10g/L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 称取1.0g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溶于100ml水中,贮存冰箱中可稳定一个月。
(4)0.05mol/L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试剂(有效氯不低于5.2%),用碘量法标定其浓度。
标定方法:
全文下载
大气中氨的测定方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