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一) 锅炉部分
8. 火力发电厂中的( 空气)、燃气 、和( 烟气 )可作为理想气体看待,而( 水蒸汽 )应当做实际气体看待。
9. 单位数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 比热 )。
10. 压力为( 1物理大气压 )温度为( 0 )℃为时的状态称为气体的标准状态。
11. 根据过程中熵的变化可以说明热力过程是( 吸热 )还是( 放热 )。
12. 焓熵图中的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 热力状态 ),某一线段表示一个特定的( 热力过程 )。
13. 水蒸汽在T---S图和P---V图上可分为三个区,即( 未饱和水 )区,( 湿蒸汽 )区和( 过热蒸汽 )区。
1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 能量守恒 )与( 转换定律 )在热力学上应用的一种特定形式。
15. 大气压随时间、地点、空气的( 湿度 )和( 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
16. 液体在任意温度下进行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叫( 蒸发 )。
17. 水蒸汽的形成经过五种状态的变化,即( 未饱和)水→( 饱和 )水→( 湿饱和 )蒸汽→( 干饱和 )蒸汽→( 过热 )-蒸汽。
18. 过热蒸汽温度超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度数 )称为过热度。
19. 1千瓦时的功要由(3600 )千焦的热量转变而来。
20. 采用中间再热循环的目的是降低汽轮机末级蒸汽( 湿度 ),提高( 热效率 )。
21. 干度等于( 干饱和蒸汽 )的质量与( 整个湿蒸汽 )的质量的比值。
22. 观察流体运动的两种重要参数是( 流速 )和( 压力 )。
23. 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有两种状态,即( 层流 )和( 紊流 )。
24. 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分( 沿程 )阻力和( 局部 )阻力两种。
25. 一般情况下,液体的对流放热系数比气体的( 大 ),同一种液体,强迫流动放热比自由流动放热( 强烈 )。
26. 水蒸汽凝结放热时,其温度( 保持不变 ),主要是通过蒸汽凝结放出( 汽化潜热 )而传递热量的。
27. 水冷壁的传热过程是:烟气对管外壁( 辐射换热 ),管外壁向管内壁( 导热 ),管内壁与汽水之间进行( 对流放热)。
28. 管道外部加保温层使管道对外界的热阻( 增加 ),传递的热量( 减少 )。
29. 锅炉受热面外表面积灰或结渣,会使管内介质与烟气热交换时的热量( 减弱 ),因为灰渣的( 导热系数 )小。
30. 过热器顺流布置时,由于传热的平均温差(小),所以传热效果( 较差 )。
31. 煤的成分分析有( 元素分析 )和( 工业分析 )两种。
32. 表示灰渣熔融特性的三个温度分别叫( 变形温度t1 )、( 软化温度t2 )和( 融化温度t3 )。
33. 煤粉从进入炉膛到烧完,大致经历( 着火前的准备 )、( 燃烧 )、和( 燃尽 )三个阶段。
34. 煤粉的品质主要指( 煤粉的细度 )、( 均匀性 )和( 水分 )。
35. 在出口门关闭的情况下,风机运行时间过长会造成( 机壳过热 )。
36. 锅炉的强制通风分( 负压通风 )、( 平衡通风 )、( 正压通风 )三种方式。
37. 对给水泵的要求是:( 给水可靠 ),当锅炉负荷变化调节水量时( 给水压力 )变化应较小。
38. 水泵内进入空气将导致( 气塞 )或( 管道冲击 )。
39. 离心泵启动前应( 关闭 )出口门,( 开启 )入口门。
1. 停止水泵前应将水泵出口门( 逐渐关小 ),直至(全关 )。
2. 水泵汽化的内在因素是因为( 温度 )超过对应压力下的( 饱和温度 )。
3. 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 负压),并保持( 燃烧 )稳定。
4. 冲洗水位计时应站在水位计的( 侧面 ),打开阀门时应( 缓慢小心)。
5. 除尘器的效率是除尘器中集下的灰量与进入除尘器( 烟气中的灰量 )之比的百分数。
6. 电除尘器是利用(电晕放电 )使烟气中的灰粒带电,通过( 静电)作用进行分离的装置。
7. 火力发电厂的除灰方式一般有( 水力)除灰、( 气力 )除灰和( 机械 )除灰三种方式。
8. 风机在运行中发生振动、摩擦、撞击、发热,但未到危险程度,应首先(降低风机出力)同时降低锅炉负荷,如振动、碰磨等现象不消失,则应停止风机运行。
9. 降低压缩空气湿度的措施有:保证空气(干燥装置 )的正常投入外,并应对系统定期( 疏放水 )。
10. 处理磨煤机筒体煤多的方法一般是:减少( 给煤量 ),或停止给煤机,增加( 通风量 )抽粉,严重时停止磨煤机或打开人孔盖( 清除 )堵煤。
11. 提高蒸汽初压力时,汽轮机末级湿度相应( 增大 )。
12. 燃油的物理特性包括( 粘度 )、( 凝固点 )、( 闪点 )、和比重。
13. 油滴的燃烧包括( 蒸发 )、( 扩散 )、和( 燃烧 )三个过程。
14. 在同样温度和氧浓度条件下,燃烧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与油滴的直径的( 平方根 )成正比。
15. 自然循环回路中,工质的运动压头( 循环动力 )与( 循环回路高度 )有关,与下降管中的水的( 平均密度 )有关,与上升管中的汽水混合物的(平均密度)有关。
16. 当汽包上半部壁温高于下半部壁温时,上半部金属受(轴向压应力),下半部金属受(轴向拉应力)。
17. 影响蒸汽压力变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负荷变化速度 )、( 锅炉储热能力 )、( 燃烧设备的惯性 )及锅炉的容量等。
18. 汽压变化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都反映在( 蒸汽流量 )上。
19. 当空气预热器严重堵灰时,其入口烟道负压( 减小 ),出口烟道负压( 增大 ),炉压周期性波动。
20. 蒸汽监督的主要项目是( 含盐量 )和( 含硅量 )。
21. 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锅炉负荷 )、( 燃烧工况 )、( 给水压力 )。
22. 锅炉启动点火前,应进行不少于5--10分钟的通风时间,以便彻底清除可能残存的( 可燃气体 ),防止点火时( 爆炸 )。
23. 锅炉发生严重缺水时,此时错误的上水,会引起水冷壁及汽包产生较大的( 热应力 ),甚至导致(水冷壁爆破 )。
24. , 汽轮发电机负荷不变、循环水入口水温不变,循环水流量增加,排汽温度(下降),凝汽器真空(升高)。
1. 纯凝汽式发电厂的总效率为锅炉效率、管道效率、(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循环热效率)、机械效率、(发电机效率)等项局部效率的乘积。
2.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造成能量损失的真正原因是传热过程中(有温差传热)带来的不可逆损失。
3. 汽轮机机械效率是汽轮机输给发电机的(轴端)功率与汽轮机(内 )功率之比。
4. 其它条件不变,提高朗肯循环的初温,则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循环效率(提高)。
5. 所谓配合参数,就是保证汽轮机(排汽湿度)不超过最大允许值所对应的蒸汽的(初温度)和(初压力)。
6. 提高蒸汽初温度受(动力设备材料强度)的限制,提高蒸汽初压力受(汽轮机末级叶片最大允许湿度)的限制。
7. 计算表明,中间再热对循环热效率的相对提高并不大,但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效率的提高却很显著。
8. 蒸汽中间再热使每公斤蒸汽的作功能力(增大),机组功率一定时,新蒸汽流量(减少),同时再热后回热抽汽的(温度)和(焓值)提高,在给水温度一定时,二者均使回热抽汽量(减少),冷源损失(增大)。
9. 再热式汽轮机中低压级膨胀过程移向h-s图的(右上方),再热后各级抽汽的(焓)和(过热度)增大,使加热器的(传热温差)增大,(不可逆热交换)损失增加。
10. 再热机组旁路系统实际上是再热单元机组在机组(启)、(停)或(事故)情况下的一种(调节)和(保护)系统。
11. 为了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必须把锅炉给水的含氧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锅炉给水含氧量应(<7)μg/l 。
12. 采用滑压运行除氧器应注意解决在汽轮机负荷突然增加时引起的(给水中含氧量增加)问题;在汽机负荷突然减少时引起的(给水泵入口汽化)问题。
13. 给水回热后,一方面用汽轮机抽汽所具有的热量来提高(给水温度),另一方面减少了蒸汽在(凝汽器)中的热损失。
14. 当给水被加热至同一温度时,回热加热的级数(越多),则循环效率的(提高越多)。这是因为抽汽段数(增多)时,能更充分地利用(压力)较低的抽汽而增大了抽汽的作功。
15. 疏水自流的连接系统,其优点是系统简单、运行可靠,但热经济性差。其原因是(由于高)一级压力加热器的疏水流入(较低)一级加热器中要(放出)热量,从而排挤了一部分(较低)压力的回热抽汽量。
16. 疏水装置的作用是可靠地将(加热器)中的凝结水及时排出,同时又不让(蒸汽)随疏水一起流出,以维持(加热器)汽侧压力和凝结水水位。
17. 为了避免高速给水泵的汽化,最常用的有效措施是在(给水泵)之前另设置(低转速前置泵)。
18. 给水泵出口逆止门的作用是(当给水泵停运时,防止压力水倒流入给水泵,使水泵倒转并冲击低压管道及除氧器。)。
19. 阀门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关断)阀门、(调节)阀门、(保护)阀门。
20. 调节阀门主要有(调节工质流量)和(压力)的作用。
21. 保护阀门主要有(逆止阀),(安全阀)及(快速关断)阀门等。
22. 凝汽器冷却倍率可表示为(冷却水量)与(凝汽量)的比值,并与地区、季节、供水系统、凝汽器结构等因素有关。
23. 汽轮机在做真空严密性试验时,真空下降速率(<=0.13kpa/min)为优,(<=0.27 kpa/min)为良,(<=0.4kpa/min)为合格.
24. 汽轮机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动作转速应略低于(额定转速),危急保安器复位转速应略高于(额定转速)。
25. 在稳定状态下,汽轮机空载与满载的(转速)之差与(额定转速)之比称为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速度变动率。
26. 大功率汽轮机均装有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装置,该试验可在(空负荷)和(带负荷)时进行。
27. 造成汽轮机大轴弯曲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动静摩擦)、(汽缸进冷汽冷水)。
28. 汽轮机调节系统中传动放大机构的输入是调速器送来的(位移)、(油压)或(油压变化)信号。
29. 汽轮机的负荷摆动值与调速系统的迟缓率成(正比),与调速系统的速度变动率成(反比)。
30. 汽机的低油压保护应在(盘车)前投入。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