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1. 汽轮机启动前先启动润滑油泵,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启动高压调速油泵,其目的主要是( D )。
A、提高油温 B、先使用各轴瓦充油
C、排出轴承油室内的空气 D、排出调速系统积存的空气。
2. 汽轮机转速在1300r/min以下时,轴承振动超过( B )打闸停机。
A、0.05mm B、0.03mm C、0.08mm D、0.1mm
3. 汽轮机大修后,甩负荷试验前必须进行。( C )。
A、主汽门严密性试验并符合技术要求
B、调速汽门严密性试验并符合技术要求
C、主汽门和调速汽门严密性试验并符合技术要求
D、主 汽门和调速汽门严密性试验任选一项并符合技术要求
4. 汽轮机转速超过额定转速( D )%,应 立即打闸停机。
A、7 B、9 C、14 D、12
5. 主汽门、调速汽门严密性试验时,试验汽压不应低于额定汽压的( D )%。
A、80 B、70 C、60 D、50
6. 汽轮机超速试验应连续做两次,两次动作转速差不应超过( B )%额定转速。
A、0.5 B、0.6 C、0.7 D、1.0
7. 汽轮机危急保安器超速动作脱机后,复位转速应低于( A )r.min。
A、3000 B、3100 C、3030 D、2950
8. 危急保安器充油动作转速应( B )3000r/min。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略大于
9. 汽轮机大修后进行真空系统灌水严密性试验后,灌水高度一般应在汽封洼窝以下( C )mm处。
A、300 B、200 C、100 D、50
10. 汽轮机正常运行中,凝汽器真空( A )凝结水泵入口的真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略小于
11. 新蒸汽温度不变而压力升高时,机组末级叶片的蒸汽( D )。
A、温度降低 B、温度上升 C、湿度减小 D、湿度增加
12. 当主蒸汽温度不变时而汽压降低,汽轮机的可用焓降( A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略有增加
13. 降低润滑油粘度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 A )。
A、提高轴瓦进油温度 B、降低轴瓦进油温度
C、提高轴瓦进油压力 D、降低轴瓦进油压力
14. 汽轮机高压油大量漏油,引起火灾事故,应立即( D )。
A、启动高压油泵,停机 B、启动润滑油泵,停机
C、启动直流油泵,停机 D、启动润滑油泵,停机并切断高压油源。
15. 具有暖泵系统的高压给水泵试运行前要进行暖泵,暖泵到泵体上下温差小于( A )度。
A、20 B、30 C、40 D、50
16. 木质材料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和( A )灭火。
A、黄沙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式灭火器 D、四氯化碳灭火器
17. 泡沫灭火器扑救( A )火灾效果最好。
A、油类 B、化学药品 C、可燃气体 D、电气设备
18. 提高蒸汽初温,其他条件不变,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A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先提高后降低
19. 选择蒸汽中间再热压力对再热循环热效率的影响是( B )。
A、蒸汽中间再热压力越高,循环热效率越高
B、蒸汽中间再热压力为某一值时,循环效率最高
C、汽轮机最终湿度最小时相应的蒸汽中间压力使循环效率最高
D、汽轮机组对内效率最高时相应的蒸汽中间压力使循环效率最高。
20. 回热系统的理论最佳给水温度相对应的是( B )。
A、回热循环热效率最高 B、回热循环绝对内效率最高
C、电厂煤耗率最低 D、电厂热效率最高
21. 汽轮机变工况时,采用( C )负荷调节方式,高压缸通流部分温度变化最大。
A、定压运行节流调节 B、变压运行 C、定压运行喷嘴调节 D、部分阀全开变压运行
22. 汽轮机的寿命是指从投运至转子出现第一条等效直径为( B )的宏观裂纹期间总的工作时间。
A、0.1—0.2mm B、0.2—0.5mm C、0.5—0.8mm D、0.8—1.0mm
23. 汽轮机负荷过低会引起排汽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C )。
A、真空过高 B、进汽温度过高
C、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流量过低,不足以带走鼓风摩擦损失产生的热量
D、进汽压力过高。
1. 协调控制系统共有五种运行方式,其中最为完善、功能最强大的方式是( B)。
A、机炉独自控制方式 B、协调控制方式
C、汽轮机跟随锅炉方式 D、锅炉跟随汽轮机方式
2. 协调控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机、炉独立控制系统,另一部分是( C )。
A、中调来的负荷指令B、电液调节系统C、主控制系统D、机组主控制器
3.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征是( D )。
A、主频率与转子的传速一致 B、主频率与临界转速一致
C、主频率与工作转速无关 D、主频率与转子的转速一致或成两倍频率
4. 氢气运行中易外漏,当氢气与空中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即产生( A )。
A、爆炸 B、燃烧 C、火花 D、有毒气体
5. 汽轮机变工况运行时,容易产生较大热应力的部位有( B )。
A、汽轮机转子中间级处 B、高压转子第一级出口和中压转子进汽区
C、转子端部汽封处 D、中压缸出口处
6. 降低初温,其它条件不变,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先提高后降低
7. 在机组允许的负荷变化范围内,采用( A )对寿命的损耗最小。
A、变负荷调峰 B、两班制启停调峰 C、少汽无负荷调峰 D、少汽低负荷调峰
8. 汽轮机停机后,转子弯曲值增加是由于( A )造成的。
A、上下缸温差 B、汽缸内有剩余蒸汽 C、汽缸疏水不畅 D、转子与汽缸温差大。
9. 当汽轮机膨胀受阻时( D )。
A、振幅随转速的增大面增大 B、振幅与负荷无关
C、振幅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减小 D、振幅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10. 当汽轮发电机组转轴发生静摩擦时( B )。
A、振动的相位角是不变的 B、振动的相位角是变化的
C、振动的相位角有时变有时不变 D、振动的相位角起始变,以后加剧
11. 汽轮机的负荷摆动值与调速系统的迟缓率( A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成非线性关系 D、无关
12. 当转子的临界转速低于工作转速( D )时,才有可能发生油膜振荡现象。
A、4/5 B、3/4 C、2/3 D、1/2
13. 滑参数停机时,( C )做汽轮机超速试验。
A、可以 B、采取安全措施后 C、严禁 D、领导批准后
14. 滑参数停机过程与额定参数停机过程相比( B )。
A、容量出现正胀差 B、容易出现负胀差 C、胀差不会变化 D、胀差变化不大
15. 汽轮机停机惰走降速时,由于鼓风作用和泊桑效应,低压转子会出现( A )突增。
A、正胀差 B、负胀差 C、不会出现 D、胀差突变。
16. 机组变压运行,在负荷变动时,要( A )高温部件温度的变化。
A、减少 B、增加 C、不会变化 D、剧烈变化
17. 蒸汽与金属间的传热量越大,金属部件内部引起的温差就( B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少有变化
18. 汽轮机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汽缸和转子的热应力( A )。
A、趋近于零 B、趋近于某一定值 C、汽缸大于转子 D、转子大于汽缸
19. 给水泵在运行中的振幅不允许超过0.05mm是为了( D )。
A、防止振动过大,引起给水压力降低 B、防止振动过大,引起基础松动
C、防止轴承外壳,遭受破坏 D、防止泵轴弯曲或轴承油膜破坏造成轴瓦烧毁。
20. 当凝汽器真空降低,机组负荷不变时,轴向推力( A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21. 汽轮机发生水冲击时,导致轴向推力急剧增大的原因是( D )。
A、蒸汽中携带的大量水分撞击叶轮
B、蒸汽中携带的大量水分引起动叶的反动度增大
C、蒸汽中携带的大量水分使蒸汽流量增大
D、蒸汽中携带的大量水分形成水塞叶片汽道现象。
22. 汽轮发电机振动水平是用( D)来表示的。
A、基础振动值 B、汽缸的振动值 C、地对轴承座的振动值 D、轴承和轴颈的振动值
1. 机组启停频繁增加寿命损耗的原因是( D )。
A、上下缸温差可能引起动静部分摩托擦 B、胀差过大
C、汽轮机转子交变应力太大 D、热应力引起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
2. 国产300MW、600MW汽轮机参加负荷调节时,机组的热耗( C )。
A、纯变压运行比定压运行节流调节高 B、三阀全开复合变压运行比纯变压运行高
C、定压运行喷嘴调节比定压运行节流调节低 D、变压运行最低。
3. 汽轮机变工况运行时,蒸汽温度变化率愈( A ),转子的寿命消耗愈( A )。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寿命损耗与温度变化没有关系。
4. 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用作协调控制系统中的( A )部分。
A、汽轮机执行器 B、锅炉执行器 C、发电机执行器 D、协调指示执行器
5.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学会触电急救法、窒息急救法、( D ) 。
A、溺水急救法 B、冻伤急救法 C、骨折急救法 D、人工呼吸法
6. 为了防止油系统失火,油系统管道、阀门、接头、法兰等附件承压等级应按耐压试验压选用,一般为工作压力的( C )。
A、1.5倍 B、1.8倍 C、2倍 D、2.2倍
7. 机组启动前,发现任何一台油泵或其自启动装置有故障时,应该( D )。
A、边启动边抢修 B、切换备用油泵 C、报告上级 D、禁止启动
8. 汽轮机中常用的和重要的热力计算公式是( C )。
A、理想气体的过程方程式 B、连续方程式 C、能量方程式 D、动量方程式
9.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的应力称( D )。
A、弹性极限 B、韧性极限 C、强度极限 D、屈服极限
10. 金属零件在交变热应力反复作用下遭到破坏的现象称(D )。
A、热冲击 B、热脆性 C、热变形 D、热疲劳
11. 协调控制系统共有五种运行形式,其中负荷调节反应最快的方式是( D )。
A、机炉独立控制方式 B、协调控制方式
C、汽轮机跟随锅炉 D、锅炉跟随汽轮机方式
12. 中间再热机组在滑参数减负荷停机过程中,再热蒸汽温度下降有( B)现象。
A、超前 B、滞后 C、相同 D、先超后滞
13. 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汽压的稳定主要取决于( B )。
A、炉膛热强度的大小 B、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 C、锅炉的储热能力 D、锅炉的型式
14. 汽轮发电机在启动升速过程中,没有临界共振现象发生的称为( B )转子。
A、挠性 B、刚性 C、重型 D、半挠性
15. 在全液压调节系统中,转速变化的脉冲信号用来驱动调节汽门,是采用( D )。
A、直接驱动方式 B、机械放大方式
C、逐级放大后驱动的方式 D、油压放大后驱动的方式
16. 随着某一调节汽门开度的不断增加,其蒸汽的过流速度在有效行程内是( D )的。
A、略有变化 B、不断增加 C、不变 D、不断减少
17. 汽轮机启动暖管时,注意调节送汽阀和疏水阀的开度是为了( C )。
A、提高金属温度 B、减少工质和热量损失
C、不使流入管道的蒸汽压力、流量过大,引起管道及其部件受到剧烈的加热
D、不使管道超压。
18. 汽轮机热态启动,蒸汽温度一般要求高于调节级上汽缸金属温度50—80度是为了( D )。
A、锅炉燃烧调整方便 B、避免转子弯曲
C、不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D、避免汽缸受冷却而收缩。
19. 当主蒸汽温和凝汽器真空不变,主蒸汽压力下降时,若保持机组额定负荷不变,则对机组的安全运行( C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不利 D、有利
20. 主蒸汽管的管壁温度监测点设在( A )。
A、汽轮机的电动主汽门前 B、汽轮机的自动主汽门前
C、汽轮机的调节汽门前的主汽管上 D、主汽门和调节汽门之间。
21. 圆筒型轴承的顶部间隙是椭圆轴承的( A )。
A、2倍 B、1.5倍 C、1倍 D、1/2倍
22. 对于直流锅炉,在启动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合格的工质进入汽轮机并回收工质和热量,必须另设( B )。
A、汽轮机旁路系统 B、启动旁路系统 C、给水旁路系统 D、高加旁路系统。
1. 炉跟机的控制方式特点是( C)。
A、主蒸汽压力变化平稳 B、负荷变化平稳
C、负荷变化快,适应性好 D、锅炉运行稳定。
2. 关于汽轮机的寿命管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
A、汽轮机的寿命指从初次投运至汽缸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总工作时间;
B、汽轮机的正常寿命损耗包括低周疲劳损伤和高温蠕变损伤;
C、转子表面的压应力比拉伸应力更容易产生裂纹;
D、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先考虑汽轮机的寿命,使其寿命达到最高值;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
A、 饱和压力随饱和温度升高而升高; B、能生成400℃的饱和水; C、蒸汽的临界压力为20MPa;
4. 进行汽轮机高中压主汽门严密性试验,额定参数下,高中压主汽门全关时,转速下降至( C )时为合格。
A、 2000r.p.m; B、1500 r.p.m; C、1000 r.p.m; D、800 r.p.m;
5. 汽轮机停机时应保证( C )。
A、转速先于真空到零; B、真空先于转速到零;
C、转速和真空同时到零; D、没有规定;
6. 运行中发现汽包水位、给水流量、凝结水量,凝泵电流均不变的情况下,而除氧器水位却异常下降,其原因应是( B )
A、水冷壁泄漏; B、高加事故疏水阀误动;
C、给水泵再循环阀误开; D、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故障关闭。
7. 下列几种轴承,防油膜振荡产生效果最好的是( B )
A、圆形轴承; B、椭圆轴承; C、多油契轴承; D、可倾瓦轴承。
8. 运行中发现汽轮机润滑油压和主油箱油位同时下降,你认为是(B )所致。
A、主油泵故障;, B、压力油管漏油; C、射油器工作失常; D、主油箱漏油。
9. 转子和汽缸的最大胀差在( C )
A、高压缸; B、中压缸; C、低压缸两侧; D、高压缸两侧
10. 在单元机组汽轮机跟随的主控系统中,汽轮机调节器采用( C )信号,可使汽轮机调节阀的动作比较平稳。
A、实发功率; B、功率指令; C、蒸汽压力; D、蒸汽流量
11. 发电机冷却水中断超过( B )保护未动作时,手动停机。
A、60S B、30S C、90S
12. EH油再生系统是由( C )组成。
A、硅藻士过滤器 B、纤维过滤器 C、硅藻士和纤维过滤器
13. 主机润滑油系统启动前,若油温低于( C ),应投入加热器。
A、10 B、28 C、21
14. 负荷不变情况下蒸汽流量增加,调节级的热焓降( A )。
A、减小 B、增加 C、不变
15. 朗肯循环包括( B )热力过程。
A、3个 B、4个 C、2个
16. 已知介质的压力p和温度t,在该温度下,当p大于p饱和时,介质所处的状态是( A )。
A、未饱和水; B、湿蒸汽; C、干蒸汽; D、过热蒸汽。
17. 汽轮机超速保安器动作转速应为额定转速的( A )。
A、110%~112%; B、112%~114%; C、110%~118%; D、100%~108%。
18. 百分表装在一号瓦前的机组,在直轴时,当看到百分表指示到( C )即可认为轴已直好。
A、直轴前的最小值; B、直轴前的最大值;
C、直轴前晃度值的1/2处; D、直轴前晃度值的1/4处。
19. 触电人心脏跳动停止时应采用( B )方法进行抢救。
A、口对口呼吸; B、胸外按压; C、打强心针; D、摇臂压胸。
20. ( A )灭火器常用于大型浮顶油罐和大型变压器的灭火。
A、泡沫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灰灭火器; D、1211灭火器。
21. 发电机逆功率保护的主要作用是( C )。
A、防止发电机进相运行; B、防止发电机失磁;
C、防止汽轮机无蒸汽运行,末级叶片过热损坏; D、防止汽轮机带厂用电运行;
1. 为防止汽轮发电机组超速损坏,汽轮机装有保护装置,使发电机的转速限制在不大于额定转速的( B )以内。
A、5%; B、10%; C、13%; D、14%;
2. 300MW汽轮机采用顺序阀控制时,调节级最危险工况发生在( B )。
A、调节阀全部开启的工况;
B、第1、2调节阀全开,第3调节阀尚未开启时;
C、当第3调节阀全开,第4调节阀尚未开启时;
D、当第4调节阀全开,第5调节阀尚未开启时;
3. 在汽轮机的冲动级中,蒸汽的热能转变为动能是在( A ) 中完成。
A、喷嘴; B、动叶片; C、静叶片; D、 动叶片和静叶片;
4. 发电厂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它是由( A )计算得来的。
A、发电设备全年发电量除以发电设备额定容量;
B、发电设备额定容量除以发电设备全年发电量;
C、发电设备全年发电量除以年供电量;
D、发电设备全年供电量除以发电设备全年发电量;
5. 机组正常启动过程中,应先恢复( C )运行。
A、给水系统; B、凝结水系统; C、闭式水系统; D、循环水系统;
6. 正常运行的发电机,在调整有功负荷的同时,对发电机无功负荷( B )。
A、没有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影响很大
7. 下列哪项参数超限时,需人为干预停机( D )。
A、汽轮机超速; B、润滑油压极低; C、真空极低; D、蒸汽参数异常,达停机值;
8. 提高蒸汽初温度主要受到( C )的限制。
A、锅炉传热温差; B、热力循环; C、金属耐高温性能; D、汽轮机末级叶片强度;
9. 汽轮机每运行1h,金属材料就消耗了( A )的蠕变寿命。
A、1h; B、1.5h; C、2h; C、0.5 h;
10. 采用按控制功能划分的设计原则时,分散控制系统可分为DAS、MCS、SCS、FSSS等子系统,其中MCS的中文含义是什么?( A )
A、模拟量控制系统 B、数据采集系统
C、顺序控制系统 D、炉膛燃烧安全监控系统
11. 当转轴发生油膜振荡时( D )。
A、振动频率与转速相一致; B、振动频率为转速之半;
C、振动频率为转速的一倍; D、振动频率与转子第一临界转速基本一致。
12. 当凝汽式汽轮机轴向推力增大时,其推力瓦( A )。
A、工作面瓦块温度升高; B、非工作面瓦块温度升高;
C、工作面瓦块、非工作面瓦块温度都升高; D、工作面瓦块温度不变。
13. 机组采用( C )运行方式,既能保持较高的机组效率,又能保证汽机转子较小的热应力。
A、 喷嘴调节; B、 节流调节; C、 复合变压调节。
14. 大型机组超速试验应在带10~15%额定负荷运行4~6小时后进行,以确保( C )温度达到脆性转变温度以上。
A、 汽缸内壁; B、 转子外壁; C、 转子中心孔。
15. 甩负荷试验一般按甩额定负荷的( B )二个等级进行。
A、 1/2,2/3,3/4; B、 1/2,全负荷; C、 1/3,2/3,全负荷。
16. 正常运行时,润滑油温一般控制在:( C )
A、35~60℃之间 B、35~40℃之间 C、35~45℃之间 D、20~45℃之间
17. 密封油的作用是:( C )
A、冷却氢气 B、润滑发电机轴承 C、防止氢气外漏 D、其它
18. 一般调节系统的迟缓率应小于:( C )
A、0.1% B、1% C、0.5% D、0.8%
19. 保护系统要求自动主汽门关闭时间小于:( C )
A、0.1s B、 0.2s C、 0.5s D、 0.6s
20. 调节系统的调速器能完成电网的:( C )
A、一、二次调频 B、二次调频 C、一次调频 D、三次调频
21. 功频电液调节系统的输入信号是( C )
A、转速 B、功率 C、功率和频率 D、频率
22. 采用双层缸的汽轮机外缸上、下缸温差超过( C )℃时,禁止汽轮机启动。
A、60℃ B、45℃ C、50℃ D、35℃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