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传统除氧剂(亚硫酸铵和联氨)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工业锅炉和中、低压动力锅炉中,主要采用添加亚硫酸钠来进行化学除氧,高压锅炉则采用联氨。
⑴亚硫酸钠(Na2SO3)
亚硫酸钠的除氧能力于1920年被发现,至1931年它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厂的化学除氧。亚硫酸钠和氧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2SO3十O2→十2Na2SO4
亚硫酸钠具有除氧速度快、除氧效率较高以及在较低温度下也有除氧能力的优点,但是,它有明显的缺点:
亚硫酸钠与氧的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及催化剂等因素影响,一般需加过量才能应付锅炉运行的波动;从亚硫酸钠与氧的反应式⑻中可知,要除去1ppm的氧,至少要消耗7.9ppm的亚硫酸钠,为使此反应进行比较彻底,则通常在锅炉水中需维持20~40ppm的过剩量,方能保证除氧效果;由于亚硫酸钠与氧反应生成的是稳定盐硫酸钠,增加了炉水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使水质劣化,锅炉必须增加排污次数,导致化学药品的浪费和燃料费用的增加;当锅炉工作压力高于6.2MPa时,亚硫酸钠会分解,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而且这些气体随水蒸汽一道排出,会引起后续设备的腐蚀:
Na2SO3十2H2O→2NaOH十H2SO3
H2SO3→H2O十SO2
而且,亚硫酸钠还可能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硫化钠:
Na2SO3→3Na2SO4十Na2S
生成的二氧化硫和硫化钠均有腐蚀性,因此使用亚硫酸钠作为除氧剂,实际是一种腐蚀取代另一种腐蚀;此外,将含有亚硫酸钠的给水作减温水喷入过热蒸汽来调节温度时,会导致在过热蒸汽集汽联箱和汽轮机中产生硫酸钠等盐类沉积;亚硫酸钠对金属无钝化保护作用。
⑵联氨(N2H4)
随着大容量机组和高压锅炉的出现,至五六十年代,亚硫酸钠逐渐被联氨所取代,联氨与氧的反应式为:
N2H4十O2→N2十2H2O
联氨与氧反应生成氮和水,且过量的联氨不产生可溶性固形物,氨可以增加炉水的PH值,有利于锅炉的保护;联氨具有缓蚀功能,联氨和铁及铜腐蚀产物反应生成具有钝化保护作用的Fe3O4和Cu2O层。
4Fe3O4十O2→6Fe2O3十(N2H4)→4Fe3O4十2H2O十N2
2Cu2O十O2→4CuO十(N2H4)→2Cu2O十2H2O十N2
联氨与氧及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最终产物是水、氮气,它们不会增加锅炉水中的溶解固形物量。联氨的分解产物是挥发性气体,见下式:
3N2H4→4NH3十N2
但是,联氨在除氧效率上不如亚硫酸钠,在水温低时除氧速度慢,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有效地与氧反应达到除氧目的;分解温度很高,在316℃(9.8Mpa)仍有联胺进入蒸汽,其毒性使蒸汽不能直接用于生活;非凡的联氨是一种有毒性较强的物质,操作时联氨轻易溅到眼睛、皮肤或衣服上,极易被吸人.给操作人员的身心带来严重危害;而且强烈的挥发性强、易燃、易爆,当空气中蒸汽的浓度达到4,7%时,遇火要发生爆燃,给运输、贮存和使用带来了麻烦;联氨被认为是致癌可疑物质,被美国“职业防护与保健法案(DSHA)”正式列为危险品,已禁止联氨和食品直接接触,欧美日等国家均己相继摒弃联氨,开发和应用新型的锅炉水除氧剂。
6、新型除氢剂
从健康和安全考虑,也为了消除使用亚硫酸钠和联氨的不足,国外开发了一些新型除氧剂。新型除氧剂必须具备除氧程度高、除氧速度快、无毒或低毒、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还应使用方便、成本适宜等。下面简单介绍国外开发的一些新型除氧剂品种。
⑴羟胺(hydroxylamine)
二乙基羟胺(Diethylhydroxylamine)等羟胺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锅炉水处理的除氧剂,是以色列Chemed公司于l978年公开的专利,与氧反应的最终产物是乙酸盐、氮气和水,Cu2 、对苯二酚和benzoquinone可起催化作用,反应速度略比联氨快。
⑵碳酰肼(carbohydrazide)
碳酞肼,也称二氨基脲,它是联氮的衍生物,用于锅炉水除氧剂是以色列Nalco化学公司于1981年公开的专利,在除氧效果及金属纯化方面均优于联氨,对苯二酚和quinones可起催化作用。
⑶对苯二酚(hydroquinone)
对苯二酚作为锅炉水除氧剂,是巴拿马Betz实验公司1980年公开的专利,对苯二酚和氧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接着进一步发生醌的氧化。
⑷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acetone)
1,3一二羟基丙酮作为锅炉水除氧剂是以色列Nalco化学公司于1982公开的专利,它和氧的反应能被苯醌、锰催化。
⑸异抗坏血酸(Erythorbicacid)
异抗坏血酸用作除氧剂是以色列Nalco化学公司于1981年公开的专利,它是维生素C(L-抗坏血酸)的同分异物体,它和溶解氧的反应很复杂,因为它需要经历几个中间步骤才能完成,因而还不完全清楚其机理。由于其安全性,用于食品、饲料方面除氧剂的用途较为广泛,在我国,作为锅炉水除氧剂也有一些厂家在使用。
⑹氨基胍化合物(Aminoguanidine)
氨基胍化合物用作除氧剂是美国Olin公司于1984年公开的专利,它们是联氨的非挥发性衍生物。
⑻肟类化合物(Oximes)
肟类化合物(主要是丙酮肟、丁酮肟、乙醛肟)作为除氧剂是美国Drew化学公司于1984年公开的专利,具有低毒、高效、速度快且具有钝化保护作用,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也于九十年代开发成功,并得到了较为成功的推广。
⑼其它:
国外还相继开发了氮四取代苯二胺、N-异丙基羟胺、乙氧基喹啉等新型除氧剂,还处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外也研究得很少。
总之,国内对新型除氧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日益受到科研单位、生产厂和使用厂的重视和关注,非凡是二甲基酮肟、乙醛肟等肟类除氧剂得到了较为成功的推广应用,异抗坏血酸也有了一定的应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使我国的新型锅炉水除氧剂的使用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基本同步。